网传钉钉新CEO严抓员工午休时间:管理铁腕or效率焦虑?

翱皓谈文化 2025-04-16 07:10:36

上班禁玩社交平台,钉钉被曝被新CEO严抓考勤……

失业君小编 | 文Kaboompics | 图

近日,科技领域掀起了一阵热议浪潮,而焦点正是钉钉创始人陈航(业内皆知其花名为“无招”)的回归。作为阿里体系内坚守“产品原教旨主义”理念的资深领军人物,他履新后的首项管理动作并未如外界预期聚焦于产品功能升级,而是剑指员工日常作息——将午休后返岗时间严格限定为13点15分,同步压缩午休时段时长,并出台“工作时段禁用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的铁律。

这一颇具颠覆性的管理决策,迅速在业界投下重磅炸弹:支持者认为此举是激活团队战斗力的破局之策,反对者则质疑其本质是“以考勤管控替代管理创新”的倒退之举。两种观点在行业论坛、社交媒体上激烈交锋,将这场关于现代企业管理边界的讨论推向白热化。

回归动因:从战略调整至文化再造

陈航的回归与钉钉的战略变革紧密相连。自2020年“云钉一体”战略推行以来,钉钉的角色定位发生转变,从原本服务中小企业的便捷工具,逐渐演变为阿里云为大客户提供服务的重要导流渠道。这一转变使得产品复杂度显著上升,普惠性特质有所减弱。尽管其用户规模成功突破7亿大关,但高达60%的研发资源被投入到大客户定制项目之中,进而导致中小企业用户的使用体验不尽如人意,生态合作伙伴也纷纷抱怨平台已“沦为渠道角色”。

随着阿里云分拆计划的终止,钉钉开始独立运营,陈航的回归被外界视为一次“拨乱反正”的契机——通过重塑创业初期那种充满激情与斗志的狼性文化,重新将工作重心聚焦于产品创新以及用户体验的提升。

严格把控考勤制度正是这一战略逻辑的进一步延伸。陈航在深入一线巡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员工在下午1点30分仍处于休息状态,管理层与业务一线存在脱节现象,整个团队呈现出松散的工作氛围。为此,他试图通过缩短午休时长、禁止在工作期间使用社交软件,以及要求技术岗位人员亲自参与代码编写等一系列举措,倒逼团队回归到“躬身入局”的创业工作状态。这种管理方式与陈航个人的行事风格高度契合,他此前就因拒绝使用微信,仅通过钉钉进行沟通交流而广为人知。

争议核心:是效率增长还是流于形式?

支持者观点认为,当前科技行业竞争白热化,钉钉需以“战时状态”积极应对AI时代带来的重重挑战。从理论层面分析,缩短午休时长、增加早晚例会等举措,能够延长有效工作时长,进而强化团队的执行能力。陈航推行相关措施的目标,绝非仅仅局限于优化考勤制度,而是期望通过纪律整顿,在团队内部营造出一种紧迫感,有效遏制“大公司病”滋生下的“躺平”风气。

然而,反对者则提出,单纯延长工作时间,并不必然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反而极有可能引发员工的疲劳感以及抵触情绪。例如,部分员工抱怨“只规定了上班时间,却没有下班时间”,对新规忽视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做法表示质疑。管理学相关研究显示,负向激励手段(如考勤惩罚)容易使员工将精力耗费在规避规则上,而非主动投入到创新工作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正向激励措施(如积分制、透明晋升通道)更能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以海尔“6S脚印”管理模式的转变为例,其从最初的惩罚机制逐步过渡到奖励机制;谷歌也通过构建完善的职业框架,为员工明确了清晰的晋升路径。

深层冲突:工具理性与人性化管理的失衡困境

钉钉出台的考勤新规,实际上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的效率焦虑问题。随着行业发展态势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变为存量竞争阶段,企业往往倾向于借助强化管控手段来维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然而,这种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极有可能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忽视了个体需求与组织活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陈航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背后,隐含着一个假设前提,即创业时期那种拼搏奋斗的文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但如今钉钉已经从最初的初创团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万名员工的大型企业,其管理的复杂程度与创业初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倘若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创业作风”,很可能会陷入“刻舟求剑”的思维误区。毕竟,早期依靠个人魅力来驱动的管理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已经发展成熟的组织架构。

未来挑战:AI时代应塑造何种组织文化?

陈航回归钉钉肩负的另一项重要使命是推动企业构建AI生态体系。目前,钉钉已全面开放AI接口,其日均调用量突破1000万次,并且正在积极测试“AI能力分级开放”机制。在AI时代背景下,企业协作工具需要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而不能过度依赖僵化刻板的考勤制度。倘若团队因实施严苛的管理措施而丧失创造力,反而极有可能对技术创新形成阻碍。

总体而言,钉钉的考勤新规既是一场管理实践的探索性实验,也是中国科技企业在转型发展阶段的一个典型缩影。陈航采取的强硬管理手段在短期内或许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必须在纪律与弹性、管控与信任之间寻求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毕竟,真正的“创业精神”源自于员工的内在驱动力,而非仅仅依赖于打卡机上的分秒精准记录。如何在AI技术浪潮中既保持团队的强大战斗力,又不扼杀员工的创新活力,这将是钉钉与陈航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验。

网友热议

@董大小姐freedom(IP晋):

钉钉自己搞考勤最狠,这波是杀鸡儆猴?以后哪个公司还敢用钉钉啊,怕不是要被老板监控到毛孔!

@刘娟Teayaa(IP豫):

支持无招!互联网公司现在太安逸了,不卷怎么和欧美AI巨头拼?午休少半小时能死?

@Rooting2013(IP粤):止微信微博?下一步是不是要装监控摄像头数员工眨眼次数?建议钉钉开发个‘呼吸效率统计’功能,卷出新高度……

@shuyeJiaLe(IP甘):

程序员下午1点15分必须清醒写代码?但凡写过代码的人都知道,灵感不是靠掐表来的。

@茼蒿yilingeryi(IP京):

打工人何苦为难打工人?当年钉钉因为‘老板监控神器’被骂,现在连自己人都逃不过,真是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曾小鱼EMMA(IPHK):

都在骂CEO,但你们看看股价吧…陈航回归后钉钉市值涨了15%!

最后一条,资本可比打工人诚实!

0 阅读:56

翱皓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