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技圈炸开了锅,DeepSeek横空出世,性能炸裂,价格还便宜,直接把英伟达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事儿就像你刚花大价钱买了辆豪车,结果隔壁老王开着一辆性能更好、更省油的新能源跑车,还不到你一半价钱,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有人甚至说,DeepSeek要革英伟达的命,以后谁还买你家死贵的GPU?
DeepSeek 竟是“狼”?
DeepSeek的出现,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降本增效”。
据说,它前期训练成本只有OpenAI的1/20!
这意味着什么?
以前训练AI大模型,得像烧钱一样堆GPU,现在DeepSeek告诉你,不用那么多,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这就像以前种地,大家都觉得得用大量化肥才能有好收成,结果有人用了少量化肥,种出来的庄稼一样好。
那些之前猛买化肥的农民肯定觉得亏了,化肥厂也得哭晕在厕所。
所以,DeepSeek刚冒头那会儿,英伟达股价暴跌,市值蒸发几千亿美元,一点都不奇怪。
大家都觉得,以后有了更便宜的方法,谁还惯着你英伟达?
再加上DeepSeek还用了华为的芯片,更让一些人觉得,以后中国芯片和AI大模型形成闭环,英伟达就彻底没戏了。
这当然是个美好的愿景,用国产芯片跑我们自己的AI大模型,想想就激动。
但这事儿目前来看,还不太现实。
DeepSeek也好,其他国产AI产品也好,离完全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DeepSeek 动了谁的奶酪?
这么多年来,英伟达一直是AI行业的“老大哥”,说一不二。
谁想搞AI,就得乖乖买他家的GPU。
这让英伟达赚得盆满钵满,也让它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
大家虽然心里不爽,但也没办法,市场上没有其他能替代英伟达的产品。
DeepSeek的出现,就像在铁板一块的市场里,砸开了一个缺口。
虽然DeepSeek前期训练和后期推理,依然离不开英伟达的GPU,但它证明了,可以通过优化算法,降低成本,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只要打开了一个口子,就会有无数人涌进来,不断改进。
DeepSeek做到了,以后肯定会有更多公司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而且,随着国产芯片的崛起,未来国产芯片和国产AI大模型,肯定会越来越适配,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到那时候,英伟达就算再厉害,也没用了,我们不是非它不可,它也就没法威胁我们了。
黄仁勋:别慌,还有后招!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股价暴跌,英伟达CEO黄仁勋终于发声了。
他说,大家对DeepSeek有“1个误会”。
他认为,DeepSeek不仅不会终结AI计算市场,反而会扩大市场对高效AI模型的追求,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这是什么意思呢?
黄仁勋解释说,很多人认为AI的发展模式就是预训练,然后就是推理,但这是错误的。
“预训练是为了奠定基础,以便进行第二部分,即后训练。”
后训练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推理的过程。
也就是说,AI模型推出后,如何更精准地回答用户需求,如何不断更新和学习,都需要大量的算力。
推理本身就是一个运算密集的过程。
说白了,就算DeepSeek把前期成本降到最低,后期仍然需要大量的算力来维护。
所以说,DeepSeek上市后就不需要英伟达GPU芯片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现在英伟达股价已经收复失地,再次证明了这个道理。
DeepSeek并没有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只是减少了需求。
短期内,英伟达的地位还是无法撼动的。
不过,DeepSeek的出现,也让更多厂商有了和英伟达谈判的底气。
以前英伟达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现在DeepSeek证明了,其实可以不用那么多GPU,适当缩减成本。
这样一来,大模型厂商在英伟达面前也能稍微抬起头了。
英伟达真要跌落神坛?
这次DeepSeek的出现,预示着未来AI科技圈将发生巨大的变革。
大家不再盲目堆砌算力和成本,而是通过优化算法,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
对于英伟达来说,虽然这次有惊无险地保住了行业地位,但也埋下了隐患。
他们以往推崇的那套“需要大量购买英伟达芯片才能训练出好的AI模型”的理论,已经不好使了。
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寻找更具性价比的替代品。
以后英伟达还想靠高价占领市场,几乎没戏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英伟达在行业内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无论他们是否承认,都很难回到巅峰时期。
未来,AI模型科技圈将朝着更健康、更良性、更具性价比的方向发展。
届时会有更优秀的产品出现。
英伟达是否还能保住现在的地位,就很难说了。
总而言之,DeepSeek的出现,就像鲶鱼效应,搅动了整个AI市场。
它让大家意识到,AI的发展不能只靠烧钱,更要靠技术创新和算法优化。
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至于英伟达,能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就看它能不能放下身段,拥抱变化,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了。
毕竟,时代在变,不变革就意味着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