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编辑 来科点谱
——【·前言·】——
老辈人常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夏天一热小孩子们就爱往水边跑,可危险也跟着来了,4 月 19 号那天,广东汕头俩男孩溺水没了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好多网友刷到后都心里难受。
但更让人没想到的是,监控画面曝光后,大家发现俩孩子出事时,河边路过不少行人,却没一个人上去救,网友都说“不是不想救,是真不敢救”,这到底咋回事呢?
六分钟无人援手
4 月 19 号,广东汕头潮南区一个普普通通的春日下午,俩十岁左右的小男孩骑着自行车到河边玩,一个穿绿 T 恤,一个穿白短袖,手里还提着个红色塑料袋,看那样子像是打算捞点小鱼回去。
虽然河边有栅栏,大家看着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但谁能知道水底下暗藏着的危险?
水草缠绕、隐秘的暗坑,根本是肉眼看不见的潜在杀手,监控记录下了接下来让人心碎的六分钟,穿绿衣服的男孩忽然掉进了河里,开始拼命地在水中扑腾。
穿白衣服的男孩一看同伴不对劲,啥也没想就直接跳进了水里,想把人拉上来,可两个孩子都不会游泳,在水中挣扎了一阵子,根本没有任何人能帮他们。
几秒钟后,河水泛起了轻微的涟漪,两个孩子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了水面下,水面恢复了平静,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一幕看得人心里特别难受,孩子们在水里大声呼救,然而岸边有十多个路人从头到尾经过——有骑电动车的,有带着孩子的,有几个看着体格还不错的成年人。
可这些人一个个仿佛对溺水的孩子选择装作看不见,有的人匆匆一瞥就走了,有的则停下来看了几秒钟,但最后还是选择离开。
最让人难受的是,两个骑电动车的大人明明听到了孩子们的呼救,甚至看见了他们在水中拼命挣扎,但这些人居然只是减慢了车速,停下来往水里看了一眼,结果还是骑着车走了,什么都没做。
令人震惊的是,连报警电话都没人打,即使孩子们已经明显在水里无法自救,旁边有这么多成年人,却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就在这样的冷漠中,两个孩子最终在水中绝望地沉了下去。
“以为在玩水”?真正原因
事后街道工作人员说这是意外,路人可能误以为他们只是在玩水,而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溺水和玩水能一样吗?
孩子在水里拼命挣扎、喊救命,那和在水里打闹嬉戏能分得清楚吗?
监控视频里看得清清楚楚:路人走到岸边,停下来往水里看了老半天,眼神一直盯着挣扎的孩子,脚在地上来回蹭了好几下,明显在犹豫要不要管,最后还是摇摇头走了,这说明他们心里肯定知道可能有危险。
既然知道有可能出事,为什么还是选择不管呢?
把路人不救人的原因归为 “以为在玩水”,这理由太牵强了吧?
当视频被传到网上后,网友们纷纷炸锅了:“太冷血了!”
“看到救命不管,良心不会痛吗?”
虽说很多人指责路人冷漠,但也有人辩解称:现在做好事要面临的麻烦太多了,万一救错人还被讹上,谁敢轻易出手?
这话听起来让人心里有些不舒服,但它确实反映了我们社会中的现实,的确,近年来确实有不少因救人而被诬陷的案例,比如有人好心救了人,结果反被偷钱包。
有学生想救落水同学,结果家属非说是他 “推人下水”,闹到法院要求赔偿,还有 “扶老人被讹” 的事儿,全国都传遍了,好多人亲眼看见老人摔倒都不敢扶,就怕被反咬一口。
这些事件就像一块块警告牌,让大家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救人”,而是“自己会不会倒霉”。
现在回头看这起悲剧,“见死不救”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它背后涉及到更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法律保障。
一方面,“救人太贵”让很多人心生畏惧,没有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救了人可能反而要赔钱、打官司,甚至把自己的命搭进去,许多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也成为不少人选择袖手旁观的原因。
另一方面,溺水时孩子的挣扎可能不像电影里那样大喊大叫,而是静悄悄的无声求救,这样的挣扎很容易被误判成“在玩水”。
尤其是当路人只是匆匆一瞥,根本没有停下来仔细观察,导致真正的危险被忽略,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做出错误判断。
咱们没法让逝去的孩子复活,但能从这事儿里吸取教训:以后得多教大家急救知识,完善法律保障,让好心人救人时不用怕被讹、不用怕担风险。
只有这样,下次再遇到需要帮忙的情况,大家才敢伸出援手,而不是冷眼旁观,毕竟生命只有一次,社会多点温暖和善意,比啥都强。
参考资料
深圳新闻网
新京报
礼蹦乐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