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些照片都是手机拍的

数码迷兰州白鸽 2024-07-30 14:38:44

作为一名在坚持创作的摄影师,一直有参赛,从未获奖。

看了一下本次 vivo 影像盛典的获奖作品,是真的牛,大写的佩服,也学到了很多。恭喜这些用心拍摄的摄影师,也为用心做影像的蓝厂点赞。

▎优秀「手机摄影」作品大赏

在手机摄影发展的过程中,早些年 Shot on iPhone 逐渐成为一个标志。

不仅是因为 iPhone 在摄影师中流行开来,更是因为苹果连续数十年地举办 IPPA(iPhone Photography Awards),让全球的摄影爱好者看到了手机摄影的无限可能。

vivo 也持续投入到影像文化的建设中去,从 2020 年开始,vivo 正式启动首届影像加手机摄影大赛。

2024 年 vivo 影像加手机摄影大赛,一共收到了超 16 万位创作者用 vivo 手机创作的 60 万 + 幅作品,经过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摄影大师层层筛选,最终从不同的角度发掘出以下优秀摄影作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进入观赏者、学习者的视角,看看这些摄影师是如何用手机影像,捕捉这世间的万千美好。

1、年度最佳作品

这张照片是贺进一老师使用 vivo X100 Pro 在索科特拉岛拍摄的,手机影像功能的不断进步与强大,直接打破了以往这类星空题材被相机垄断的局面。

渺小的人类抬头仰望,万年生命的龙血树,亘古不变的星河,头顶一瞬间的火流星,如惊鸿一瞥,为这张照片画龙点睛。

反复观看仍觉得震撼,至此,已成艺术!

据说,索科特拉岛上的龙血树有着万年历史,都是绿洲时代成长至今的模样,而这里目前已经土地盐碱化,无法让新的龙血树种子生根发芽,这便是这片大地为人类留下来的最后的礼物。

所以你的照片中,如果出现了以上任何一个元素,都堪称精彩。

我认为这张照片之所以被评选为年度最佳作品,就在于何老师将所有元素在一张照片中集齐,就像龙珠集齐一样可以召唤神龙,可遇而不可求,珍贵且难得!

2、人像单元冠军作品

下面这幅作品是摄影师 Maya Nurikawati 使用 vivo V30 Pro 在渔民码头拍摄的。

两个孩童正在船体里玩耍,透过悬窗看向外面的世界,此时摄影师正在他们的面前,作者采用居中框架构图,用 vivo V30 Pro 捕捉到了这溢出画面、纯粹又热烈的笑容。

定格的瞬间,也成为了这两个孩童的人生照片。

照片取名《Happy Together》也确实一语中的,欢乐的情绪会传染给每一个人,透过这张照片仿佛听到了两个孩童愉快的笑声,唤起了每一位观者心底对于童年的美好记忆,屏幕前的我此刻也被逗乐。

3、微距单元冠军作品

自打 X100 系列支持 APO 浮动长焦,实现等效 1:2 的微距拍摄,蓝厂的优秀微距作品就层出不穷。

摄影师蔡泽宏拍摄的这张名为《菌界星辰》的作品,就是用 vivo X100 Pro 拍摄的。

暗夜下的菌子,静静喷涌着的孢子,经过灯光的折射形成五彩斑斓的色彩过度,如梦如幻。

一只蚂蚁从菌子上面爬过,回眸的时候被摄影师在暗夜下抓拍下来,仔细看,它好像在凝望这一方微观,整张照片画面细节与情绪丰富,一动一静,真实自然有故事感。

4、组图单元冠军作品

组图单元,我最喜欢的是冠军组王伟涛老师拍摄的作品《高原种树人》。

这是一组讲述人文关怀的纪实专题,摄影师用 vivo X90 Pro 的黑白模式记录了陕北种树人默默无闻的劳作过程。作者巧妙借助一位种树人正端用着的大碗当做前景,记录下了高原种树人的群像。

广角镜头的透视呈现出近大远小,前景被虚化掉的大碗,背景是种树人正在用餐,画面因此具有了电影拍摄中镜头般的现场感。

无论是构图的趣味性,还是画面的纪实性,都让这张照片显得张力十足。

组图中,还有绵延远方的车辙,数不胜数的树坑;观看种树人垦荒过程的照片,甚至有种刀耕火种的感觉。如此恶劣的地质环境,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打动人心,体现出社会观察意义,冠军作品实至名归。

5、风光单元冠军作品

摄影师李源在新疆阿勒泰滑雪时,看到了雪山上云雾散开出现的日柱,作者形容自己当时的观感「就像异世界大门即将敞开」,迅速使用随身携带的 vivo X100 Pro 拍摄。

所以作品名为《开启异世界》既有想象力十足的部分,也是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让人惊叹,我倒是觉得这道光,就像发射火箭时的尾光一样,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这类照片如果细分的话,算是风光摄影作品里的气象摄影!

画面中的日柱现象主要是在日出、日落时产生,但是需要有低温配合才会出现,空气中形成扁平状的冰晶,经垂直角度上反射出太阳光才能实现。

都说手机卷影像没有意义,面对这种转瞬即逝的场景时,无论是高画质长焦还是逆光 HDR 技术,可发挥了大作用。

总之,摄影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现力,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不仅记录了气象现象的美丽,还反映了摄影师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6、运动单元冠军作品

每年春节期间,中国很多地方还保留着春节跳火堆的传统习俗,村民穿上传统服饰,面对熊熊大火一跃而过,寓意新的一年里消灾免祸。

夜景拍摄其实一直是手机摄影比较薄弱的环节,如今大底大光圈的加入,让手机不畏暗光,也可以用高速快门拍摄高画质瞬间。

摄影师敖卓文这张《勇敢者的游戏》使用 vivo X100 Pro 拍摄。熊熊燃烧的大火,画面中火星点点,一跃而过的运动姿态,人物剪影对比强烈,一张图即诠释了什么叫「决定性瞬间」。

此外照片中还能隐约看见一些民族传统服饰,抓人眼球,拍案叫绝!

▎优秀「超短片」作品大赏

7 月 24 日,由辛爽执导的 vivo 年度大片《需要我时打给我》在 vivo 影像盛典期间上线,也代表着 vivo 想要诠释的「人性化的专业影像」理念。

《需要我时打给我》通过记录大众情绪,讲述了一个跨越这个时代的中国式家庭故事:

离异的父母、缺位的父爱,数十年间光阴流逝、生活变迁,从儿子成长为父亲,横跨三代人的情感表达也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这些触及中国家庭深处的细节情绪,都被浓缩在 vivo X100 Ultra 的镜头下。

这种参与,也深入到短片中的每一个镜头。

2 亿像素的 APO 超级长焦,能够实现清晰地远距离拍摄,提升画面纵深感的同时,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

4K 电影人像,能够做到电影级景深虚化,以及大师级焦点运镜切换,让观众更容易被带入到故事中去。

云台级别的防抖,实现了狭小空间手持镜头也能画面稳定;手机的便携性,更是帮助了摄影师完成了一些刁钻角度的拍摄。

可见现如今,即便是想要进行严肃创作,一部手机完全可以做到这些。

最重要的是这种可能性早已开枝散叶,FIRST 影展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5 年前,vivo 与 FIRST 青年电影展合作「超短片大赛」,开辟出「新电影物种」——超短片(Short Short Film)。区别于竞赛单元里的常见项目,超短片的片长必须在 5 分钟之内,并且是拥有一流的声画和剪辑的完整电影作品。

相较于专业剧组才能拍摄的电影,超短片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提倡轻量化拍摄,让影像创作不仅仅是「专业剧组」的权利。

5 年间,超短片共收集到 44,611 部投稿作品,这个数字的背后,更是每个普通人渴望自己眼之所见,被更多人看见的热情。

与此同时,手机正逐步成为 FIRST 影展创作的主力工具,甚至在今年一众便携设备中的使用占比达到了 43.3%,首次成为最受欢迎的创作工具,与年轻创作者共同塑全新的影像语言。

2024 vivo 影像盛典上的获奖短片中,入围的 20 部作品中,导演魏德安创作的《尾声》斩获年度超短片大奖;导演朱云逸制作的《在另一个夜晚》获得影像探索奖;导演张天宇凭借《元年》获得 vivo 手机创作奖。

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进入到导演讲述的故事中,如果不知道这些短片的创作背景,我并不会觉得这些作品,与专业摄影机拍摄的视频存在什么差别,而它们全都是由 vivo X100 系列手机完成拍摄的。

1、年度超短片获奖作品

《尾声》获得 FIRST 超短片单元【年度超短片】首奖,全片由 vivo X100 Ultra 拍摄,且拍得很有质感,推荐各位一定要去看。

影片讲述了一个女录音师,如何走出一段破碎的情感,并迈向新生活的故事。

5 分钟里短片里面,几乎没有台词。大量长焦镜头拍摄特写,这样的镜头语言勾勒出女主角内心情感的暗流涌动,将一段恋情终结时的那种个人的、私密的躁动感拍出来。

全片晃动的镜头,配以快速剪辑和大量的声音叙事,将一段恋情终结时的那种个人的、私密的躁动感拍出来,极具创意和感染力,不愧是年度超短片首奖。

2、影像探索奖获奖作品

《在另一个夜晚》选题和影像都很浪漫,短片的背景是上世纪 80、90 年代初,由于城市建设,很快到处灯火通明,萤火虫也以闪电般的速度消失了。

一位老人在灯火通明的夜晚,与我们讲述了他在某个夜晚关于萤火虫的回忆,揭示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时间流逝和社会变迁对个体的深刻影响。

这部短片也由 vivo X100 Pro 拍摄完成,手机强大的夜景拍摄与长焦实力,让萤火虫这一体现代际割裂的记忆符号更加深入人心。

3、vivo 手机创作奖获奖作品

《元年》这部短片拍摄于末世背景下,三人因躲雨被迫相聚,探讨未来纪元世界和人类本质关系的故事。

这部影片由 vivo X100 Pro 拍摄完成,其长焦镜头及夜景拍摄能力,帮助导演在篝火与雨夜的场景构建中,还原了对末日空间的想象,实现了兼具视听表达与时代关怀的先锋创作。

如果你观看看过这些短片作品,你就会发现 vivo 所追求的影像,有一种讲故事的品质。因为 vivo 影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技术,也取决于创作者。

▎手机拍文艺大片的时代来了

如今,人们已经习惯用一部手机去记录和创作,无论是拍摄照片,还是视频。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正在大连旅行创作,我一次次妄想用相机记录更好的画质,但在真正出发的时候,我使用的还是手机,甚至随身携带正是 vivo X100 Ultra。

比起相机需要为画质付出的巨大的牺牲,我无法忽略手机影像取得的巨大进步的同时,仍然保持着可随身携带的轻便,它太吸引我了。

正如前文我们看到的 vivo 影像加手机摄影大赛和 FIRST 青年电影展,手机拍文艺大片的时代已经来临。

纵观这条十年手机影像的发展之路,你会发现 vivo 在技术方向变革的道路上,一直在致力于将顶级影像技术向大众普及,从而降低高品质视频创作的门槛。

早在 2020 年,vivo X50 系列首发微云台防抖技术,安卓手机的视频防抖性能第一次前进了一大步。X60 系列第一次搭载真正的蔡司T*镀膜,让夜景视频防炫光成为可能。

2021 年,X70 系列就实现了光学和计算摄影的双突破,带来了专业电影人像模式。配合自研影像芯片 V1,低功耗实现超强算力,在极夜场景用户也能手持拍摄星空。

2022 年,搭载一英寸主摄的 X90 系列为我们还原更细腻的夜景色彩和画质。去年,搭载自研影像芯片 V3 的 X100 系列让安卓手机的电影视频模式正式进入 4K 时代,蔡司 APO 超级长焦、原像引擎,让「长焦悬日」从梦想变为现实。

2024 年,首发 vivo 蓝图影像,2 亿像素蔡司 APO 超级长焦,X100 Ultra 让超远舞台实现零距离......视频方面更是在前代基础上,新增 4K120 帧拍摄模式,实现了媲美相机的 4K 电影人像视频水平。

从「高速运动」、「暗光人像」、「极地星空」、「长焦微距」、「长焦悬日」和「山顶也是VIP」的演唱会神器,这些技术进步的叠加,让 vivo 手机成为拥有最丰富场景选择的影像灭霸。

回顾过去这十年,从拍得到,到拍清晰;从拍得远,再到拍出媲美专业电影级别的影像内容,手机拍文艺大片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 2024 vivo 影像盛典特别活动上,关于下一代 X200 系列,vivo 官宣的内容还挺多,下一代旗舰手机将采用「自研蓝图传感器技术」、「自研蓝图算法矩阵」和「自研蓝图影像芯片」,也就是说蓝厂要实现传感器、影像芯片、算法全自研,真正掌握了影像核心科技。

我已经迫不及待期待今年 11 月左右的发布会了。

总结一下大概如下几点:

1、vivo X200 系列将与索尼基于先进的 22nm 工艺联合定制一枚新主摄,预计 X200 标准版还是 1/1.3 英寸大小

2、首发自研的 VCS 仿生光谱 3.0 技术,对的,vivo 将发布自己的蓝图传感器技术,可以大幅优化芯片的像素设计,带来卓越的夜景表现

3、首发 True-TCG HDR 技术,对,就是行业首款支持这一技术的手机,具体来说拥有三转换增益,在高、中、低转换增益下分别曝光再合成,动态范围更高,比双转换增益的 DCG HDR 技术高,因此预览 HDR 视频时,会有更加细腻的画质

4、明年即将亮相的新一代「蓝图影像芯片」,长焦比 X100 Ultra 更清晰,也就是说 V4 芯片会在 vivo X200 Ultra 上亮相?

5、通过新一代 AI 人像算法,助力用户在逆光和夜景等高难场景中也能随手拍出影调清晰明亮、皮肤细节丰富的「作品级人像大片」

6、自研蓝图算法矩阵,vivo 长焦的超分算法一直领跑各家,在 vivo X200 系列上蓝厂会将 10 亿参数大模型融入影像,长焦望远将更加清晰可见,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通过生成式 AI 来优化画质,甚至是重塑画面

关于未来影像,vivo 同时发布了三大影像趋势:

1、为图片和视频提供不可篡改的元数据,同时可溯源,跨设备可识别。如今越来越多的专业摄影师使用手机创作,这一举措,为摄影师的著作权提供了进一步保障。

2、vivo X100 Ultra 将实现 3D 影像视频的拍摄,目前对应的 3D 影像观看端则是 Rokid

3、2025 年 vivo 将推出自家 MR 穿戴式设备,积极拥抱新技术,一起迎接 VR 时代的到来吧!

通过 2024 vivo 影像加摄影大赛、First 青年电影节的获奖作品,我看到蓝厂在影像文化方面的多年建设从生根发芽、到亭亭如盖甚是欣慰,而 vivo 对于手机影像的理解,已不仅仅是日常的记录与表达,其背后的故事也可以拥有强大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影像盛典上,vivo 对已有产品的持续挖潜和投入,面向未来影像的技术研判、战略发布,我发现蓝厂,它,真的热爱影像!

本次影像盛典的主题是「用心爱,随心拍」,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只要用心,就能拍出美好。

这也是手机摄影的真正意义,相比较于更专业设备的更好画质,手机拿起来就能拍,记录下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刹那,是手机摄影无可替代的优势。

而对普通的用户的实际体验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用手机拍出更自然、更真实的色彩,更准确地还原双眼见到的风景。

于是「把简单的留给用户,把复杂的交给我们」,vivo 埋头种因,一心一意搞技术,不断推出领先行业的影像科技,解决普通人面对极限场景的拍摄痛点。

以用户为导向,让影像服务于人,从而带来更为人性化的专业影像体验。拥有更专业的创作利器,这是每位创作者的狂欢,希望各位也可以拥有「拍不完的热爱」。

0 阅读:0

数码迷兰州白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