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午休时间,总有一些同事聊起那些曾经让人趋之若鹜的网红美食。
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位朋友炫耀着自己刚吃到的彩虹吐司,只为了能上传朋友圈,博得几个点赞。
这些美食如今似乎都消失在了我们的视野中。
到底是什么让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食物,最终走向了冷清无人问津的境地呢?
让我们一一道来。
彩虹吐司:视觉盛宴还是色素灾难?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彩虹吐司的那个瞬间吗?
五彩斑斓的芝士在面包间流溢,这视觉效果确实惊艳。
彼时的朋友圈、短视频平台上充斥着这种吐司的照片。
实际上,制作彩虹吐司的方法非常简单,即便是不会做饭的人也能够轻松上手。
只需将五颜六色的芝士片放在面包中间,稍微加热,再掰开,便能看到芝士拉成的彩虹。
不过,彩色的芝士实际上是加了色素的,其他食材也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东西。
很多人吃多了这加了色素的芝士,觉得腻了、不好吃,尤其是女生,更多的是用来拍照打卡,而不是当作日常食品。
随着新奇的视觉效果带来的新鲜感退去,彩虹吐司也自然被人们遗忘了。
沙皮狗慕斯蛋糕的走红完全依赖于它那逼真的外形,简直就像是一只小号的沙皮狗。
在它最火爆的时候,任何短视频平台上都能看到这款蛋糕的身影,很多人晒出自己当着犬类宠物的面,吃这种蛋糕的视频,这种悖伦理的行为虽可笑但并不令人惊喜。
其实,沙皮狗慕斯蛋糕的制作也并没有多难,跟着教程走几乎人人能做出一个一模一样的来。
市面上的蛋糕店都趁这股风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种蛋糕也有它的劣势,造型虽逼真,口感却很一般,加上高高在上的价格,也让人望而却步。
随着更多人尝试并发现它的本质,这样的慕斯蛋糕热潮也很快退去、消声匿迹了。
冒烟冰淇淋:创新与安全的双重考验一碗冒烟的冰淇淋入嘴,仿佛是在吐仙气。
冒烟冰淇淋,实为液氮冰淇淋,通过液态氮将奶油快速冷冻成型,当成品与空气接触时,形成了让人惊叹的不停冒烟效果。
这种新奇的体验迅速挑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些负面的报道。
有人因不当食用液氮冰淇淋导致口腔和胃部的冻伤,甚至有更严重的案例。
因为液态氮极低的温度,摄入的时候稍不注意便会带来健康危害。
于是,液氮冰淇淋的安全问题成了话题的重心,这样的食物自然难以长期存在市场。
脏脏包:甜点爱好者的试金石脏脏包一听名字,好似每个尝试过的人都会被弄得满嘴都是脏脏的巧克力粉。
这个网红点心一开始流行时,上至明星下到网络红人,人人争相品尝。
巧克力淋面加上可可粉,外表看起来确实独特。
可是,吃起来的话,味道说不上优质,并且价格还不菲。
对于喜爱甜食的人来说,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大部分普通消费者而言,很快便因为其价格偏高和口感单一失去了兴趣。
火爆一时后,脏脏包也逐渐淡出食品市场。
从冰淇淋到蛋糕,再到吐司和面包,这些网红美食的走红与冷却,无不反映出饮食消费中的“潮水现象”。
所谓网红美食,不过是当下社会经济与文化的某种投射,很多时候,它们更像是一场“社交货币”的角逐,人们愿意为这种新奇与独特买单,一如那些明星产品、潮流单品。
我们借助网红食物为社交生活添一些“光环效应”,让刷朋友圈变得丰富有趣。
但更多的是,这一切更多只是一时的潮流,人们总是处于追求新鲜感的循环中。
实际生活中,我们还是离不开那些平凡却真实的食物,只有它们,才是我们日常中最实际、最具依赖性的存在。
每一段时间,总会有新的网红美食崛起,我们的食物清单变幻不停,但唯有那些真正令人口感愉悦、健康安全的食物,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舌尖上的长青树。
下次,当你再次看到某种火爆网络的食物时,或许可以这样想:看似热闹非凡的背后,是否真的适合你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