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自称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授因考核不合格当场退群,并在朋友圈发‘罪己诏’”的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在网上引发公众对高校教师考核压力与尊严问题的共鸣。

相关截图显示,ID名“李力”的用户在社交群内表示,因考核不合格而退群,因为马上就要退休了,尤其是昨天晚上接到考核公示通知,感觉自己无脸再继续混了!今天上午将在朋友圈发个罪己诏,中南法学院眼瞎,当年怎么引进蠢才,我无能之辈!四年发了16篇,近四十万字论文,其中3个C。确实没有大刊!发表太难了!给大家添堵了。

随后,疑为“李力”另一ID的“阿力2”在朋友圈发“罪己诏”感叹:“我自认无能。2021-2024年,发表论文16篇(译文1篇,5万字)!完成教学任务和研究生指导,四年考核都合格,还有一年优秀,怎么合到一起就不合格了呢?学校要求10%不合格,本人唯一不合格二级教授,惭愧惭愧!荣幸之至!当年负责引进人才的做何感想!”

另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2018年9月27日发布的《李力教授受聘法学院首位“南湖学者”特聘教授》新闻稿显示,李力教授于2018年9月加盟该校,受聘为法学一流学科“南湖学者”特聘教授。

12日下午,李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四年的年度考核都合格了,但合在一起的考核不合格,他认为这个不合逻辑。并称退一步讲,即使科研方面他没有达到形式上要求,还有教学其他工作和指导研究生,自己是教学科研岗位的教授,除了研究之外,不是其他都不做的。这样为课题、为A刊B刊的规定能包揽一切吗?

随着舆论的进一步发酵,3月12日17时许,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公众号发布了关于李力教授聘期考核情况的说明:经法学院审查,李力教授聘期内在普通C刊发表论文1篇、报纸发表论文2篇(按C级认定),明显低于考核要求,未完成所应履行的岗位职责,学院认定其聘期考核结果为不合格。同时,否认学校、法学院存在所谓的“10%末位淘汰”制度。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