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国的安全屋,承德避暑山庄有3大矛盾,繁荣与落后的结合体

青衫弹史 2022-01-18 09:11:04

1860年农历八月初七,英法联军一路入侵,先后打败曾格林沁、胜保的军队,直逼清王朝首都北京城,一时间帝都风声鹤唳,满清皇室人心惶惶。最终清帝国权力最高层的咸丰皇帝决定,以木兰秋狩的名义出逃热河,到避暑山庄避难。

避暑山庄景色

咸丰皇帝的一道命令,开启了承德避暑山庄那尘封多年的大门,宫女宦官们紧急清扫宫殿,迎接即将到来的皇帝及各宫的贵人,没有人关心北京城中的人间悲剧,更没有人关心那个生养了咸丰皇帝的圆明园在一把大火中化为灰烬。

咸丰皇帝的祖先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花了大力气修建承德避暑山庄,精心雕琢,与此同时两位皇帝还担心后代子孙迷失在这安逸的生活之中,于是在承德避暑山庄之中留下大量的石碑,教育子孙勤政爱民,然而这一切都白费了,咸丰皇帝逃难至此,安逸的生活让他忘却了一切烦恼,甚至有点庆幸祖宗留下了这样一座避难所,咸丰皇帝这一避就避了一年之久,在这里批准了好几份丧权辱国的条约,闲暇时间请了一个戏班听听曲,即使众臣子请咸丰皇帝还朝,依旧不肯离开这座避难所,或许是英法联军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心理阴影,直到1861年8月22日病逝于此。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

01 帝国皇家的安全屋

踏足承德避暑山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牌匾,避暑山庄,据说因为康熙觉得避这个字有逃避之意,不能彰显帝王风骨,于是避暑山庄的避字多了一横。康熙皇帝的想法是好的,却逃不出避暑山庄作为清帝国皇家安全屋的宿命,终于在咸丰皇帝的避难结局中结束了其历史使命。

满清王朝发迹于白山黑水之间,兴起于关外苦寒之地,最终在长城之内建立起全国性政权,却要在介乎关内与关外之间的地带,在承德建立一个皇家行宫,本身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立就是一个矛盾体。

避暑山庄门匾

清王朝是第二个由非汉族建立的全国性大一统政权,不同与元帝国划分四等人的做法,八旗贵族入关之后,很快便接受了汉家文化,可是在汉族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强盛文化的压力下,满清的统治者内心总有一种不安全感。

最终这种不安全感,让清朝的皇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大兴文字狱,可即使如此,还不够安全,毕竟明朝君王的殷鉴不远。

明朝的权力斗争轨迹,大致上就是君退臣进的过程,开国时期在朱元璋、朱棣两位大帝手下,大概是明朝皇帝权力的顶峰,文臣武将无不战战兢兢,太成仁宣几位皇帝还能自由的出入北京城,等到明英宗土木堡大败之后,文官集团倾力合作,终于一点一点将明朝皇帝关进了以紫禁城、西苑为核心的皇城之内,纵使中间出现了正德皇帝这样的挑战者,也在文官集团的反扑之下,应州大捷的功绩被抹消,落水而亡的真相被掩盖,正德之后的嘉靖皇帝出身藩王,尚且还能斗上一斗,此后几代帝王如隆庆、万历、天启早已无力斗争,隆庆皇帝当起了甩手掌柜,万历以长达28年的不朝不庙不郊不见不批不讲,消极罢工作为抗争,可惜还是败在了与文官集团的对抗中,天启皇帝推出魏忠贤试图以宦官势力对抗文官集团,结果是自嘉靖朝以来的党派斗争彻底爆发,官员忙于党争,根本无心朝政,山河颓势,崇祯皇帝再有心也无力挽救烽烟四起的大明江山了。

明朝皇帝群像图

于是乎,清朝的统治者在距离皇宫大约220多公里外的承德,以避暑为名兴建了一座皇家园林,作为满清皇室心中的安全屋,不至于远离北京这个政治中心,也不至于在长城之内被包围,进可攻退可守,一个理想的避难所。

02 民族大团结的见证者

步入承德避暑山庄,东北方向矗立着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被称为外八庙,这些庙宇的建筑风格有藏式寺庙、汉式寺庙、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融合了汉藏蒙满等各族的特色,气势宏伟,颇具皇家风范。

按照道理来说,作为皇家安全屋的承德避暑山庄,应该装修得富丽堂皇,极尽奢华享受之乐。可是矛盾就在于,奢靡的贵族生活与民族团结的政治任务完美结合,承德避暑山庄从建造伊始就并非单纯的皇家园林。

外八庙景区

在承德避暑山庄,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在此多次接待来自西藏的贵族,将西藏彻底纳入中央政府的管理体系。

公元1778年,六世班禅转达了进京向乾隆皇帝祝贺70大寿的意愿之后,乾隆皇帝欣然应允,六世班禅进京是自五世达赖进京拜见顺治皇帝后,百年未有之盛事,为使六世班禅到内地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下旨在承德避暑山庄仿扎什伦布寺式样建造了须弥福寿之庙,在北京兴建了香山昭庙,同时召集西部蒙古各部首领、回疆诸部首领、回归吐尔扈特首领和西南土司等,届时同来承德避暑山庄会聚。

公元1779年6月,承德避暑山庄汉、满、蒙、藏、回各部首领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借助班禅的影响,清帝国实现了巩固和提升中央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首领中的地位和威信,达到了敬一人而千人悦之奇效。

每一年秋天,康熙、乾隆两代帝王都要途径承德避暑山庄,举办木兰秋狝,用最小的代价彰显中央政府的权威,用最合适的手段拉拢蒙藏回等各民族的人心。康熙下令不修长城,却在汉蒙藏满回等各民族心中筑起一道彼此相连的长城,这道心中长城的连接点,便是承德避暑山庄。

须弥福寿之庙

清帝国统治期间,新疆成为中央政府治下的一个省,西藏真正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与中原王朝纠缠数千年之久的蒙古草原彻底臣服,这其中承德避暑山庄内那些风格鲜明的庙宇功不可没。清帝国的统治者,在宫城之外建起一座安全屋,深邃的目光却看向帝国的边疆,心里想着的是民族大团结的大棋盘。

03 繁荣与落后的矛盾体

公元1793年7月底,英国马嘎尔尼使节团抵达中国,对于这一次出访,英国方面做足了准备,精心挑选了代表欧洲或者说是当时世界先进科技的产品,诸如代表着天文学与机械学的天体运行仪,能够看清全球各大帝国首都、大洋、航线的地球仪,还有着英国当时最大的装备有110门大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以及诸如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连发手枪等西式武器。

马嘎尔尼使节团以祝寿的名义到达中国,同样被安排进承德避暑山庄,等待乾隆皇帝的召见,然而英国人的愿望很快落空了,英国人的这一次出访被清朝官员简单的认为地方藩国向天朝上国的进贡,英国人带来的物品也仅仅得到奇技淫巧的评价,并未引起重视。

马嘎尔尼使节团与乾隆皇帝

清王朝贵族依旧高傲的自居天朝上国,殊不知天下早已变换了天地,大航海时代的落伍、工业革命的缺席,让此时的中国远远落后了西方世界,马嘎尔尼使节团行走在中华大地上,所见所闻皆是触目惊心的贫穷,而这个国家的上层贵族还在纸醉金迷的美梦中沉睡、享乐。

同样是祝寿,同样是在承德避暑山庄,六世班禅的觐见是一个帝国繁荣昌盛的象征,马嘎尔尼使节团的到访却是一个帝国落后衰败的标志,承德避暑山庄恰好是承接这种矛盾的结合体。

避暑山庄一景

乾隆皇帝的自大自满,最终由其子孙买单,短短不过47年时间,在位的皇帝换成了乾隆皇帝的孙子,道光皇帝在英国人的坚船利炮下一败涂地,被迫签订各种丧国辱权的条约,乾隆皇帝不愿给出的东西,英国人用武力获取。

而康熙、乾隆两代帝王所期待的武力早已在子孙的血脉之中流失,只因嘉庆皇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胆怯的道光皇帝自此一生不敢踏足其中,想去木兰秋闱,一听必须经过避暑山庄,吓得直接取消了活动,如此君王,帝国如何强盛?

04 终章

康熙想在承德避暑山庄建造皇室的安全屋,最终承德避暑山庄也算是完成了使命,成了咸丰皇帝在丢失北京城后心中最安全的居所,完成使命的承德避暑山庄最终也跟随着清王朝的衰落而退出历史舞台,这里见证了清帝国的强盛与衰落,集合三大矛盾于一身的综合体。

承德避暑山庄的三大矛盾之处,第一在于关内与关外两个政治中心的矛盾,这是满清皇室内心安全感缺失下的必然选择,第二在于皇室的奢靡之所与民族团结的政治任务相结合的矛盾,第三在于清帝国繁荣的表面与大清内在落后的矛盾,这些矛盾与承德避暑山庄交织在一起,贯穿着清帝国的强盛与衰落。

往事如烟,大清已亡,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那些腥风血雨早已远离了承德避暑山庄这片净土,失去政治色彩的承德避暑山庄景色更美也更迷人,并且在1994年承德避暑山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不仅仅是中国人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

大清亡了

本文由青衫弹史原创,全文3200字,感谢您的阅读,未得允许,不得转载,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荣幸~

点赞收藏、关注赞赏,鞠躬感谢!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