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给父亲的三十二年天路家书——一个定西农民的国防与农耕史诗

老山文化 2025-04-03 11:31:06

1、《倒流的时针》

清明雨是天空的碎玻璃,

每一滴都折射你补窑洞的剪影——

‌黄土夯进裂缝的手掌,比军功章更嶙峋‌,

指节里嵌着三十二道年轮的沟壑。

纸灰在碑前盘旋成蝶,

像你旱烟袋里抖落的烟丝,

被风拆解成褪色的家书。

第七朵苦水玫瑰插入糜子地时,

我听见雷声说着定西方言——

那音调是你教我扶犁铧的手势,

也是母亲晾衣绳上摇晃的荞麦秸。

糜子地漫过碑文,

将“父亲”二字翻译成

‌犁铧尖在青石上刻下的农谚‌,

而松针与子弹的密码,

正被一坡湾的墒情破译。

‌2、《铁盒里的春墒》

手机相册里躺着生锈的耧车铧,

装着你削连枷溅落的木屑,

和一张供销社颁发的抗旱奖状。

扫码焚香的火焰烧不暖

你吆喝骡马时冻僵的秦腔——

‌那声调卡在喉咙的冰棱,至今悬于清明檐角‌。

供盘里的洋芋凝成琥珀,

封存着墒情最薄那年,

你塞进我书包的炒面疙瘩,

盐粒里裹着半截未燃尽的旱烟。

沙枣花粘住睫毛的瞬间,

恍惚又是你摘下草帽

为我遮挡雹灾,

而风穿过空荡荡的帽檐,

只撞响一坡湾的墒情,

‌像饮马槽里浮动的三十二瓣杏花‌。

‌3、《弹道与墒沟》

梨花把思念射向旱塬云端,

弹道刻满你丈量过的洋芋垄。

月光被压进连枷柄,

在清明夜击发成

二十四节气里最亮的墒火——

‌那光斑是父亲军装口袋漏出的麦种。

我拆开遗落的记工本,

扉页别着三根苜蓿草——

‌一根捆扎谷场上晒裂的麦穗‌(1983年夏收),

‌一根缝合骡马踢破的麻袋口‌(1991年雹灾),

最后一根绷直成犁铧尖,

对准你走后

所有未耙平的春茬地。

而雨声落进饮马槽,

敲打出没有回应的墒歌——

‌每一滴水都是定西方言的韵脚,

在钢盔上押着三十二年的平仄‌。

作者简介:李兴民,原名李新明(曾用名李发海),字星翰,别署府谦,号梅花庵主,别斋号陇西堂。祖籍陇西狄道(后迁居天水),籍贯甘肃定西,现定居新疆,草根诗人,2020 年,被中国诗人档案库认证为中国诗人作家。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0 阅读:0

老山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