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2025年3月,96岁的香港首富李嘉诚以228亿美元,将旗下43个全球港口打包卖给美国贝莱德集团,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大战略港口。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中国外交部罕见发声,直指李嘉诚此举可能“损害国家利益”。

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月5日俄媒报道:澳大利亚又对中国企业发难,试图撕毁岚桥集团持有的达尔文港99年租约,理由竟是“国家安全”。
这两件事看似独立,实则共同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国际博弈中,契约精神正被政治操弄所取代。
西方国家对华战略围堵已从贸易战、科技战,升级至直接掠夺中企合法资产……
那么中国该如何应对?这场围绕达尔文港的博弈,又将如何影响中澳乃至全球投资秩序?

达尔文港是位于澳大利亚北领地的重要港口,可不是一般的存在,它距离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足有3000多公里,但却离印尼、东帝汶等亚洲国家很近,堪称是“亚洲家门口的澳洲大门”。
在二战时期,它的战略价值就展露无遗,日本在轰炸珍珠港后不久,便将目标对准了达尔文港,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空袭。

当时日本投下的炸弹数量甚至超过了珍珠港事件,这足以证明达尔文港在军事战略上的关键地位。
时光流转到现代,达尔文港依旧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不仅是澳大利亚矿产、天然气等重要资源出口的关键通道,而且还驻扎着2500名美国大兵,距离美军基地仅15公里。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达尔文港中高达85%的货物都是运往中国的。
可以说,它既是澳大利亚经济的重要纽带,也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布局的一枚重要棋子。

2015年,澳大利亚北领地政府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达尔文港连年亏损,港口设施陈旧,运营效率低下。
在那样的情况下,政府不仅拿不出钱来对港口进行升级改造,甚至连基本的维护费用都捉襟见肘,美军驻军的费用更是成了沉重的财政包袱。

就在这时,中国岚桥集团带着诚意和资金出现了,以5.06亿澳元的价格拿下了达尔文港99年的租约。
岚桥集团接手后,迅速展开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建设。

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对港口设施进行升级,短短几年间,港口吞吐量便从最初的1600万吨飙升到了3000万吨,直接为当地创造了300多个就业岗位,还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连美军军费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不仅如此,岚桥集团还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每年捐助当地社区近20万澳币,涵盖了对当地原住民青少年职业发展支持、达尔文市特色节日、海事行业组织以及当地社区慈善等多个领域。

这笔交易在当时被视为双赢,澳大利亚解决了港口升级资金问题,并借助中企运营能力提升效率;而中国则是获得通往南太平洋的重要枢纽,增强区域经贸影响力。
岚桥集团接手后,港口吞吐量增长300%,冷柜集装箱园区、现代化码头相继建成,彻底扭转了该港长期亏损的局面……

而澳大利亚却在近期突然变卦,频频放出要收回达尔文港经营权的风声。
这是因为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竞争对手,达尔文港落入中国企业手中,让美国如鲠在喉。
从奥巴马政府时期开始,就不断撺掇澳大利亚对港口租赁协议进行“重新审查”。

特朗普政府时期更是变本加厉,甚至砸下2.26亿美元在附近扩建军事设施,企图卡死中国的“海上通道”。
也正是在这种外部压力下,澳大利亚部分政客开始蠢蠢欲动。

还有澳大利亚国内一些议员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转移国内矛盾,将中国当成了“靶子”。
比如议员卢克·高斯林就跳出来大喊“港口必须归还澳大利亚人”,北领地财政局长比尔·杨更是直接逼迫总理阿尔巴尼斯“掏钱买回港口”。
在选举临近的背景下,这些政客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选民眼球,为自己的政治前途加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眼红中国企业在港口运营上取得的成功。

要知道,岚桥集团接手后,达尔文港的年收入实现了翻倍,而且随着港口的发展,其潜在价值不断提升,光违约金就涨到了29亿人民币。
澳大利亚当初签合同时,或许并未料到中国企业能将港口经营得如此出色,现在看到丰厚的利润流入中国企业腰包,难免心生悔意,甚至还妄图找美国“众筹”违约金,不过却被美国晾在了一边。

可没想到在今年3月,澳大利亚政府突然致函岚桥集团,要求其披露财务状况,并暗示可能收回港口。
这一举动可谓是极其反常,毕竟租约还剩89年,且岚桥集团一直按时支付租金;还有财务状况属于商业机密,澳方无权随意索要。

更讽刺的是,2023年10月,澳大利亚政府刚完成审查,确认达尔文港租约“无安全风险”。
如今翻脸,无非是配合美国对华施压,毕竟达尔文港毗邻美军基地,驻扎着2000名海军陆战队……

但澳大利亚想要收回达尔文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面临着三道难以逾越的坎。
其一就是天价违约金,当初签订的合同明确规定,单方面毁约需要赔付29亿人民币,如果想要买断租约,还得再掏出几十亿澳元。

北领地政府自己也承认,“联邦政府不掏钱,这事干不成”,而目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财政状况并不乐观,要拿出这笔巨额资金谈何容易。
还有其二,信誉破产的风险,早在2019年,澳大利亚就曾动过毁约的念头,当时就因高额违约金而退缩。

这件事已经让澳大利亚在国际商业合作中信誉受损,如果此次再次毁约,必然会让国际社会对澳大利亚的商业诚信产生严重质疑,未来其在吸引外资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除此之外还有其三,经济反噬的压力,达尔文港85%的货物流向中国,一旦双方关系因港口问题闹僵,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天然气等重要资源出口将遭受重创。

中国是澳大利亚重要的贸易伙伴,失去中国市场,澳大利亚经济将面临巨大冲击。
面对澳大利亚的折腾,岚桥集团态度强硬,明确表示“港口运营一切正常,安全检查十年零问题,我们绝不卖”。

合同是澳大利亚政府签的,审查也是澳大利亚国防部通过的,现在却要翻脸不认账,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澳大利亚一边喊着“国家安全”,一边却允许美军在港口附近扩建基地,这种双标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岚桥集团已明确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根据中澳双边投资协定(BIT),澳方若强行毁约,可能面临沉重代价。
在法律层面,中国可以采取"国际仲裁+国内立法"的双轨制应对策略。

岚桥集团已经聘请国际顶级律师团队,准备依据《中澳双边投资协定》向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提起仲裁。
根据协定第11条规定,缔约方不得无故剥夺投资者权益,否则需按市场价值进行赔偿。
2019年澳大利亚政府曾因类似诉讼压力,被迫放弃收回另一处中资港口。

此次若败诉,澳方将面临经济赔偿,按照剩余89年租约计算,岚桥集团可索赔6.9亿澳元(约合33亿元人民币)的预期收益损失。
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可能下调澳大利亚的"合同执行"评级,这将直接影响其吸引外资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中国也应加快完善《反外国制裁法》实施细则,将"恶意违约"明确纳入制裁事由。
可参照欧盟"阻断法令",授权司法部门冻结澳方在华资产用于赔偿。

从李嘉诚将旗下43个全球港口打包卖给美国贝莱德集团,再到达尔文港的毁约,这两起事件给所有中企都敲响了警钟。
澳大利亚若执意毁约,必将自食其果,我们中国的反击,或许比055大驱的实弹演习更猛烈。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2025年4月5日关于《澳大利亚总理:正考虑赎回中国租赁的达尔文港》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