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北方小麦马上进入收获时期,很多农民做好了抢收粮食的准备,尤其是随着北方雨季的提前,今年夏粮抢收时间,显得更紧迫。而农民种地的辛苦,由此也可见一斑。
不过,随着年轻人的种地意愿普遍降低,很多农民不免担心,自己的土地,未来还是否属于自己,是否只能被土地流转。而土地经营新模式——土地托管,已经悄悄有了明显进展,它会给出答案。

其实,随着60岁以上农民就业难度加大等因素影响,农民耕种土地,已经不仅仅是获得土地经营收入这么简单,而是与农民的养老和未来生活保障,三者紧密相连。因此,土地托管的发展进程,以及未来土地趋势,会影响大量农民利益。

土地农民不种,反而更好?土地托管到底有什么必要性和好处?
随着城市优渥的教育、就业和医疗资源,对农村年轻人的吸引,再加上打工收入远超种地收入,越来越多农村年轻人,已经不愿、也不会种地,土地经营者有年龄断层风险。而且,在成品粮售价基本不变情况下,种植成本的不断上涨,也让不少承包大户,担心“一大就死”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新模式,如土地托管,进行大规模土地经营。
与此同时,相比于普通的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不仅因未改变经营权人,让土地可以牢牢掌握在农民手里,因此无需承担土地流转后续收回风险。而且,土地托管,让农民收获的是粮食或产业分红,这相比于每亩约80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会让农民获益更多、更实在。从这一层面来看,土地农民不种,反而对自己更好。
总的来说,正是由于土地经营有年龄断层和“一大就死”风险,所以发展土地托管很有必要,同时,相比于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让农民更放心、收获更多且更实在。因此,土地农民不种,反而更好,这也是土地托管的必要性和好处。值得一提的是,随着55后和60后农民老去,土地托管等新模式若不出现,未来土地就只能被流转。

土地经营新模式——土地托管,“换人种地”时代来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表示,将以小农户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速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经营队伍。从这一措施可以看出,发展以土地托管为代表的土地新型经营模式,已经成为重点任务,土地托管试点范围将不断扩大。
除此以外,多地也开始积极推进土地托管模式,以吉林德惠市某家庭农场为例,当地土地托管规模已经由2019年的30公顷左右,上涨至2023年的500公顷左右,上涨约16倍。另外,牡丹江市,2024年全市托管土地面积达31.3万余亩,较去年增长约43.65%。按这一趋势发展,“换人种地”时代,将很快来临。

面对种地新模式的不断普及,农民应该注意什么?
一个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掌握在农民手里,是否流转、流转多久等问题,由农民说了算,任何组织或个人不能强制进行。另一个是土地托管,相比于其他模式,不会让农民永久或暂时失去经营权,农民可随时收回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