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家的说王熙凤的话,细琢磨触目惊心,原来凤姐的悲剧早注定

君笺雅侃红楼 2025-04-04 10:24:27

《红楼梦语言话术》066

周瑞家的告诉刘姥姥,如今荣国府中,王夫人不管事,由王熙凤管家。刘姥姥一听才知道是当初王家大舅老爷的女儿,由于小时候也见过,倒说了句:“原来是他!怪道呢,我当日就说他不错呢。”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于是两个人就又说了些周旋的客气话,周瑞家的就让小丫头去探看老太太屋里摆饭了没有。这话一引,说的是贾府的规矩。刘姥姥起早进京,又来到周瑞家的这里说了半天话,看似费时很久,实际才不过九点左右。贾府每日两餐,早九晚三是由贾母做定时,王熙凤等媳妇伺候了贾母后回来再吃饭,就得延后一小时才是。

小丫头去后,刘姥姥就借着话头也背后奉承王熙凤能当家厉害,周瑞家的就对她又说了一番话:

“嗐!我的老老,告诉不得你呢。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是人都大呢。如今出挑得美人一般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他呢。回来你见了就知道了。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严了些。”(引程甲本第六回)

程甲本与脂评本此处的文字,就有六七处差别。程甲本中,周瑞家的一开口多了一个“嗐”字,是那时人的口气,更显得灵活。随后程甲本的“却比是人都大”,比较脂评本的“世人”也更贴切“所有人”的意思。其他要注意的是脂评本的“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用的是倒装句,比程甲本的“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他呢”要更符合书中惯用倒装句的语境,但“会说”又比“会说话”更口语化,可见《红楼梦》的语言文字,不断在调整,具体哪个更好,也无法说的清楚。最后一处是脂评本的“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比程甲本“待下人未免严了些”,倒装句的使用也更合适,尤其多了个“太”字,表明王熙凤的厉害。

周瑞家的话里,说了王熙凤的三个人物行事:其一,年纪不大,长的美,但行事的气度和魄力却比谁都大,就说明王熙凤是个不甘示弱的人,既有能力又有手段。这话是褒;

其二,王熙凤有一万个心眼子,是说她心眼多,这话有褒有贬,褒扬王熙凤聪明,机智,不受欺骗。但也贬低王熙凤唯利是图,自私自利,会算计、懂人心、善钻营。尤其王熙凤能说会道,十个男人说她不过,不光是会说话的意思,还侧写了得理不饶人,没理搅三分之意。如果结合后文兴儿讲说王熙凤,就会更生动还原王熙凤之为人。这是褒中贬。

其三,周瑞家的忍不住“抱怨”一句,顺王熙凤对下人未免太严,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可就更有趣了。

所谓“下人”自然就是周瑞家的这些奴才们。她作为王夫人的陪房,就算赖大家的,林之孝家的,也对她客气三分。可就是这样的身份,竟然也觉得王熙凤待下人太严,就知道贾府上下奴才“苦”凤姐久矣。周瑞家的尚如此抱怨,其他人该是何等的受压迫。

要知道民怨沸腾,往往意味着领导者无德。周瑞家的这番话表现出王熙凤行酷政,不仁德的事实。畸形管理势必导致王熙凤在时相安无事,一旦势去如山倒,必然像秦与隋一般,亡于暴政!这是贬。

所以,曹雪芹写周瑞家的与刘姥姥的这段交谈,以周瑞家的隐晦话术,却是为王熙凤“画像”。凤姐未来的“兴亡”,实际已是性格决定命运都在这些褒贬中被一一影射。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