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认识一个朋友,普通二本法学毕业,来到深圳做律师。第一年实习时月入3000,转正两年后,直接年入300W。
作为一名本硕都是法学的研究生,我很清楚这里面的难度,毫不夸张地说,万里挑一。
这次,我挖掘了他的经历,希望能对普通人有所启发。
在介绍他的经历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律师这个职业。
不清楚这个职业的人,一听律师,第一反应就是“有钱”+“体面”。
但事实上,任何行业都遵循二八法则,即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产。
律师这个行业尤其严重,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就10%的人掌握了90%的财富。
并且,律师属于大后期职业,越老越吃香,前期只能猫着先发育。很多律师在执业前几年,免不了要靠父母救济。
在圈内,有一句盛传的戏言。
月薪5000,你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司机,但你一定能够招到一个拥有法律职业资格证、还会开车的法学研究生。
这就是法学生,刚入律师圈的现状。

我的这位朋友也不例外,他是个普通二本毕业生,刚实习时被安排在律所的一个偏远办事处,月薪3000,不包吃住。
有一天,一个老头上门咨询案子,第一次接触时,我这个朋友并没有解决他的问题,只是中规中矩结束了话题。
他打听到,这个老头是粮油批发市场的铺面老板,在批发市场很有声望,每天晚上10点下班,回家途中会路过办事处。
于是,我这个朋友就提前准备好所有资料,每天在办事处蹲守到半夜12点。
第5天晚上,他终于等到了这个老板,开启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案子。
因为这个老板,他结识了一批粮油批发市场的铺面老板。
像这类大型的粮油批发老板,单日流水能达到10W,他们牵涉到的案子一般都是简单的合同纠纷。
标的额可观,案情简单,对于一个初入职场的小律师来说,这是积累经验的优质案源。
掌握了这一批案源后,我这个朋友又开始琢磨。
既然一个粮油批发市场的老板,能够撬动一批同类老板,那只要多来几个这样的“关键人物”,就再也不愁案源了。
在后来开辟案源的过程中,他没有像别的律师一样,跑去扫楼发小广告,而直接参加了一些财会类的会议。
他的目标很明确,结交代工商注册、代办财税业务的公司老板,并与他们合作。
这群老板手里,每个人都掌握着至少上百家小微企业。
只要他把专业能力和信任值拉满,这又是一片大市场。
后来,他又用类似的方法,打入了短视频公司。
有了稳定的案源后,他开始主动结交老律师,组建自己的团队,成为了事实上的律所合伙人。
年前,他告诉我,自己又接了个房地产老总的案子。对方出手很大方,刚签完合同就把30W律师费全部打给了他。
粗粗一合计,2023年的年收入居然破了300W。

红山动物园的大熊猫,到了下午,睡得一动不动
听完他的故事,我很感慨,能赚钱的人,果然都有自己独到的窍门。
从他的经验中,我梳理出了三点普通人可以借鉴的思路:
—解决关键人物。遇到第一个老板,是这个朋友的幸运。
但后来,他迅速反应过来,去挖掘关键人物。每一次开拓市场时,他最先做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找到关键人物,并解决他。
这,就是敏锐的洞察力。
撬动地球,靠的事是那关键1%的支点。
他的赚钱,也源来于找到了最关键的1%。
二在关键人物面前秀专业能力+高情商律师行业,很容易打低价竞争。
可我这个朋友,自己开出的律师费比同行高10%-20%,却从不缺案源。
秘诀只有两个字:靠谱。
律师很多,真正靠谱的律师很少。只要专业能力过硬,高价无可厚非。
更何况,我这个朋友,情商还极高。
每一次在关键人物面前,他都是先接案子后收费。
等案子赢了,关键人物面子、里子都有,自然愿意帮扶一个专业能力过硬的后辈。
三只做最关键的、最有把握的律师,除了要专业能力,还需要资源和人脉的支撑。
转正的第一年,他明确自己刚起步,优势不足,比不得老律师的经验、资源、人脉,就把自己的发展区域框定在了自己最开始发展的片区。
他立下目标,近两年死磕一个区,全力专攻本区的资源和人脉。
正因为这种全力专攻,取得了一些很不错的成绩,在中心地带有了一间30平米以上的单人办公室、开始组建团队、和几个经验丰富的律师组队成了事实上的合伙人……
在任何行业,赚钱都是一件专业的事。想不通、搞不好,就赚不到钱。
在朋友的身上,我学会很多。
对于赚钱这件事情,努力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有用的1%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