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5年8月集结在远东的一百多万苏军开始对日军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只比美军丢下两颗原子弹晚一天,短短几天后日本宣布投降,苏军俘虏了超过60万日军,但是在战后苏联归还日本俘虏只有30万人,他们是死在了西伯利亚的恶劣条件下还是另有隐情?今天我们来讲述一下剩余30万关东军的下场。
在二战结束后,日本关东军的复原地点统一在舞鹤港登陆,而根据舞鹤港的记载,到1953年复原工作结束时,日本一共复原了大约65.5万人,另外还有1.5万盒骨灰。关东军在战后根据苏联和日本的协议需要在苏联和东欧继续服役,日本战俘需要进行满额的劳动生产,一直到日期满了为止。
大家注意,这和苏联使用德国战俘进行劳动生产是具有根本上的不同的,在劳动生产的日军依然按照现役为标准,依然按照原日军法规晋升并且计算军人养老金,如果在苏联死亡算阵亡待遇,并且关东军在苏联的生活也没有大家想得那么艰苦,甚至于还不错。
关东军在苏联服役期间在生活方面由日军军官自行管理,但之后普通士兵爆发了起义控诉军官的特权,之后由士兵委员会代替了军官管理,自此之后军官失去了不劳动,士兵提供军官生活服务等权利。由于日军关东军在1945年进行了一次大征兵,在我国东北地区征集了大量的日裔侨民将兵力重新扩充到了70万人,但是质量就仁者见仁了。
苏联要求关东军服役的士兵几乎全都是1945年参军的新兵,如果是那种已经参军好几年的士兵,按照日本的征兵法案已经能够退役的,苏联居然就直接放人了,因此到苏联服役的都是参军一两年的新兵,可能是苏军觉得这些人都是新兵蛋子,比较好管理,如果都是老兵油子害怕压制不住。
苏联在八月风暴行动中俘虏的日军大约有70万人左右,其中有10万人是在1945年就被直接放回国内了,剩余的大约60万人也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陆续回国,到了50年代日军回国的人数在30万人左右,那剩下的30万人呢?
首先剩下的关东军俘虏没有回国的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在服役期间死亡的,这一部分人有1.5万,日军带回国内的骨灰盒子也印证了这个数字,另外大部分日军都是在1945年到1946年初到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染病死的,由于苏联在战争结束后国内凋敝,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对待俘虏自然也不会太好,再加上西伯利亚动辄零下二三十度,染病的概率实在是太高了。
最后还有一部分日军是入籍苏联的,由于苏联在战争期间死了太多的男人,不夸张的说战争结束后,只要是一个四肢健全的小伙子往大街上一站都能被年轻女人包围,很多在亚洲地区的苏联女人一辈子都没有丈夫和儿子,因此很多日本战俘在当地结婚生子的,当然了苏联官方肯定是不愿意承认这种国际婚姻的,大部分日本战俘也确实抛弃了苏联妻子回国了,但依然有少部分日本战俘选择加入了苏联国籍,当然了手续也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