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农田中,隐藏着一座著名将军墓!

宿说城史 2025-04-24 11:02:51

出宿州北行,顺着符离大道行驶约50公里,转而向西去皇藏峪北大门的路上,可以看到北侧有一棵高大的松树,若不是这棵松树,很难找到这么一处地标。

田地之中,周围群山环抱,那远处起伏的小山,像蜷伏的巨兽,而我要寻的,是蛰伏在这里的一具铁骨,著名的远威上将军,徐树铮墓。墓园规模不大,但庄严肃穆,墓前有石碑记载其生平。

墓前有碑刻记载,徐树铮,字又铮,号铁珊,自号则林,萧县皇藏区赵楼乡醴泉村人,自幼聪颖过人,才气横溢,三岁识字,七岁能诗,十三岁中秀才,十七岁补廪生,有神童之称...

初寻徐树铮墓时,走错了路,询问了当地农民,他指着不远处的松树说,那神树下就是徐树铮墓了,气派的很。随着当地热心人的指引,来到了徐树铮的墓前,其墓距离符离大道只不过几百米,但知道的人并不多。

墓不大,墓前的碑上书:“前远威上将军徐公树铮、夫人夏宣之墓一九八八年十月重修”。几个大字力透石背,仿佛他生前锋芒,纵使岁月剥蚀,亦不肯轻易消退。墓旁的松树,像一把出鞘的剑,倔强地刺向苍穹。墓上有菊花,墓前有石头供桌,上面有人上香,还有人放了一瓶水,大抵是将军的后人,亦或是路过的百姓献上的吧。原来,徐树铮去世后,遗体被他的学生段大洪找到,由徐树铮的卫士张振声用骡车运到北京,段祺瑞提供棺材,并亲自撰写神道碑,葬徐树铮于萧县故里。上世纪60-70年代,墓毁,1983年10月,定居美国的徐树铮长女徐樱回到醴泉村。经申请,在醴泉村原墓址上重建徐树铮墓。 1988年,墓建成,后来成为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有人说,他们小时候,记忆中有两个很大的石马,农忙时都去爬石马玩。如今,已成规模的徐树铮墓园,依然有附近的孩子来此游玩。徐树铮墓园,近几年又有修建,渐成规模,墓前列有石马、石羊等石像,守护着这位声名远威的上将军。

走在墓前道路上,恍惚间,似触到一段滚烫的历史。这个萧县子弟也曾意气风发,文武双全,纵横捭阖。他敢以五千精兵直驱库伦,使外蒙重归版图。

徐树铮将军最大的功绩莫过于以不流血的智慧,不发一枪收复外蒙疆土,这位北洋军阀皖系的悍将,用智慧与胆识,迫使外蒙取消自治,回归中央管辖,堪称近代史上的一段传奇。但最终,徐树铮将军,却身披睡衣被拖出车厢,乱枪射成了筛子。这般文武双全,历史留名的人物,很多人称他为“中国最后一位封狼居胥的将军”、“当代霍去病”。

本该有座配得上其生平的大墓,可眼前这方寸之地,竟显得如此局促。如今这重修的墓园,倒也给了他一些体面。

“砉然长啸,带边气,孤奏荒茫无拍”、“宝剑论交,钿筝顾曲,算来吾亦能狂”、“冲寒自觉铁衣轻,莫负荒沙万里行”,这些,都是徐树铮所写的诗词,也见证着他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恃才傲物,那些铁马冰河的诗句,终究敌不过人间烟火。如今,徐树铮的锋芒已经隐没了黄土之下,只有的他的功过一生,在世间流传。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