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款十强城市揭晓!杭州稳居第五,成都增速第一

城市迈向新时代 2025-03-13 05:53:30

存款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简单说就是“钱袋子”越鼓,城市越有底气。

比如,存款多的城市能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落户,形成金融中心,还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总之,存款是城市经济的“血液”,钱多了,发展动力就更足。

2024年金融本外币存款十强城市榜单里,北京以25.2万亿元的存款余额稳坐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上海(22.01万亿元)、深圳(13.58万亿元)、广州(9.08万亿元)、杭州(7.95万亿元)、成都(6.27万亿元)、南京(5.70万亿元)、重庆(5.63万亿元)、苏州(5.42万亿元)、天津(4.74万亿元)。

杭州的存款余额排第五,7.95万亿元的规模背后是数字经济的强力支撑。

阿里巴巴、网易这些互联网巨头扎根杭州,光是2023年杭州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就占GDP的28%,直接带动了企业和居民的财富积累。

比如蚂蚁集团的资金结算、菜鸟物流的供应链金融,这些业务让杭州的金融机构存款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不过杭州2.5%的增速相对较低,可能和互联网行业增速放缓有关。

2023年杭州互联网企业利润增速只有8%,比前几年腰斩,钱袋子鼓得没那么快了。

南京排第七,存款5.7万亿元,5%的增速中规中矩,但亮点在制造业和科教资源。

南京有中电科十四所、南瑞集团这些“硬科技”企业,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涨了12%,江北新区的芯片工厂一年能造出全国15%的集成电路,企业赚了钱当然得存银行。

再加上南京高校多,东南大学、南京大学这些学校搞产学研合作,光是2023年技术转让收入就超过200亿元,这些钱最终也沉淀成存款。

不过南京的短板是民营经济不如杭州活跃,国企和科研机构存款占比高,增速就容易被“大块头”拖慢。

北京和上海作为“超级城市”,存款总量碾压其他选手,但增速却差强人意——北京2.2%、上海7.7%。

北京的存款大头来自央企总部和金融机构,像中石油、工行这些“巨无霸”的总部账户里常年趴着上万亿资金,但这类存款流动性差,基本就是“过路财神”。比如证券保证金一遇牛市就被提走炒股,所以增速低也不奇怪。

上海能冲到7.7%的增速,主要靠自贸区政策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2023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涨了30%,特斯拉超级工厂每年上百亿的出口收汇直接变成存款,再加上科创板上市公司募资,光是中芯国际一家就存了200多亿。

深圳虽然总量排第三,但1.8%的增速处于倒数水平,这和华为、腾讯等企业把资金投到海外研发有关。2023年深圳对外直接投资涨了25%,钱流出去了存款当然涨不动。

广州4.8%的增速比深圳好看,靠的是传统商贸和汽车产业,广汽集团一年卖车赚的钱存进银行,加上琶洲电商总部吸引唯品会、微信支付落户,金融存款慢慢攒了起来。

中西部城市里,成都和重庆的表现很抢眼。

成都存款6.27万亿元,增速7.9%排十强城市第一,这得感谢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政策红利。重庆5.63万亿元的存款里,汽车产业贡献最大,长安汽车一年卖200多万辆车,上下游供应商的货款全在本地银行流转,再加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企业扎堆,光是果园港一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就带动了上千亿资金沉淀。

总的来说,十强城市的存款格局就像一面镜子,照出谁在吃老本、谁在拼新招。

北京上海靠历史积累,杭州成都靠产业升级,深圳苏州得解决“钱出去”的问题,天津重庆还要继续抱紧政策大腿。未来谁能把存款变成投资、把资金转化为创新,谁才能真正笑到最后。

0 阅读:5

城市迈向新时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