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主宰成败的核心要素究竟是什么?是价格的高低、续航的长短,还是品牌的影响力?实则都不是,关键在于“灵魂”二字。
如今的车圈,正上演着一场耐人寻味的变革。问界的成功让塞力斯声名鹊起,这一范例仿佛引发了连锁反应,东风岚图、东风猛士、长安阿维塔、长安深蓝、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北汽极狐、比亚迪方程豹等车企,纷纷投身华为怀抱,试图借助华为的力量在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这种合作模式似乎被视作获取成功的捷径,就像递交了一份“灵魂投名状”。上汽曾对此坚决抵制,其高管明确表示,与华为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无异于将企业的核心控制权拱手相让,这是绝不能接受的。然而,七月上汽高层变动后,新任总裁贾建旭却带领团队开启了与华为的合作之旅,这一转变着实令人瞩目。这不禁让人思索,那些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坚守“灵魂”的理想、蔚来、小鹏、小米等车企,面对如此风云变幻的车圈局势,会有怎样的感慨与应对之策呢?上汽的妥协,是否真的意味着智能汽车行业即将步入“垄断”的倒计时阶段呢?
与此同时,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发展模式也成为了行业内热议的焦点。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在创立之初,公司便制定了基本法,旨在明确自身的发展路径与定位,其中明确规定华为要成为一流的供应商,并且永不涉足服务业。但如今,华为的业务范围早已突破了最初的 ICT 领域界限,广泛涉足多个行业,在汽车行业的布局更是引发了诸多争议。不少人认为,华为在汽车领域的一些做法侵犯了下游商家的利益,甚至有人将其称为“行业百草枯”,这种批评之声在业内不绝于耳。

再看中国汽车行业的算力现状,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以特斯拉为例,其算力在全球企业中名列前茅,大约达到 30 万张 A100 的水平,而国内车企的算力则相对薄弱,华为约为 7.5E,理想约 5.4E,小鹏约 2.5E,蔚来约 1.5E,即便将国内车企的算力相加,也难以与特斯拉相抗衡。如果这种差距持续存在且行业发展模式愈发封闭,那么必然会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原本,智能汽车市场应当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各车企百花齐放的竞争舞台,每个车企都能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如果众多车企都过度依赖华为,市场很可能会陷入一种千篇一律的局面,研发环境也会因为缺乏竞争压力而变得沉闷,这将极大地阻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使智能汽车行业失去前进的动力。
在这一复杂的行业背景下,工程院孙院士的观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孙院士此前对华为发展模式的批评曾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他指出,华为模式在短期内确实展现出了高效率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能够迅速推动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研发。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当整个产业链过度依赖某一家企业的技术时,产业链的安全和韧性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尤其是在面临外部制裁等突发情况时,这种风险会被进一步放大。孙院士自身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他于 85 年毕业于北大计算机专业,89 年进入中科院计算所攻读硕士学位,在 19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在 20 年担任计算技术研究所学术所长等重要职务,还荣获了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一等奖、四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众多荣誉,在年轻时就凭借出色的科研成果获得了“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

孙院士的言论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也为行业指明了方向。汽车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避免走向封闭,积极打造开源生态系统,并且大力拥抱 AI 新基建。这需要汽车企业、上下游科技企业、数据服务行业以及通讯行业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而不是仅仅依赖某一种单一的发展模式。
从技术层面来看,华为的芯片研发基于 ARM 架构。ARM 架构虽然在移动端占据着霸主地位,但也并非完美无缺。它存在着一些固有缺陷,例如在与 PC、服务器主流生态的兼容性方面表现不佳,并行计算能力也相对较弱。在华为采用的相对封闭的发展策略下,这些缺陷被进一步凸显出来。以华为在各地级市建设的智算中心为例,由于其自身的封闭性,导致在软件应用方面面临困境,缺乏合适的开源软件可供使用,只能依赖价格昂贵的配套产品,而且在运行过程中还出现了大量的计算 BUG,这使得许多智算中心无法正常运行,最终不得不废弃,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近期有消息表明,华为在技术应用方面可能会做出调整,考虑采用 Armv8 ISA 甚至 Armv9 的修改(阉割)版本,主要原因是这两种架构不受美国贸易禁令的限制。

然而,据业内人士分析,ARM V9 虽然在安全、功耗、性能等方面相较于旧版本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一些全新的 CPU、GPU、NPU 的 IP 核只有在未阉割的 V9 版本下才能使用。这意味着华为即使采用了修改后的 V9 版本,其芯片性能也会受到较大影响,难以达到国际主流产品的水平。此外,华为购买 ARM v9 的举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毕竟华为一直以来都强调自身的“国产自研”能力,而如今这一做法让部分人感到失望。目前,华为的主力 CPU 产品鲲鹏 920 已经发布了 5 年之久,由于受到授权问题的限制,其产品线的迭代更新陷入了停滞状态,只能通过堆叠核心等方式来维持一定程度的性能提升,华为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确实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困境。
综上所述,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在追求商业利益和技术突破的过程中,华为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战略,注重保持自身的独特价值和长远目标,避免陷入垄断的泥沼。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监管力度,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共同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创新的市场环境,推动智能汽车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与进步。
这些个院士专家没研究出国产芯片和方案来,现在有国产替代被没戏方禁止了,它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