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热闹了一整天。
众人吃吃喝喝,一直到夜色降临还是热闹非凡,张玉扶着村长走到门口。
村长晕乎乎的,脸色泛红,双眼迷离。
“你这孩子啊,知道好好过日子,叔这心里头啊,高兴。”
张玉难得的脸上泛红,虽然是喝多酒导致,但他这般放纵,也算是头一回。
之前都是浅浅的喝一点,像今天这样喝酒,还真没有过。
当真是从中午喝到了晚上。
“叔,我会好好过日子的。”
“好好好......嗝。”村长打了一个嗝,一嘴的酒气,“好了好了,你回去陪着客人吧,我自己回去。”
张玉看了看周围,目光落在发呆的宇珩身边。
“你过来送村长回去。”
宇珩抬起头,面无表情的看着张玉。
“还不快过来,一天天的这么忙,也学着做点事。”
宇珩,“......”
这老不,死的,还真是喝多了,都这般跟他说话,他又不是他家人,凭什么要做事。
宇珩哼了一声,冷着脸走到张玉面前,还未开口,村长的手,就被张玉转移给宇珩。
“好好送村长回去,晚上天黑,慢慢走。”
说着他就转身回到院子里,继续跟还没有离开的人喝酒。
“哼,当我是什么人了。”
宇珩语气很是不满,他扶着醉晕晕的村长,嘴里不满的嘟囔着。
张家屋内,人慢慢的走了。
最后就剩下张玉和王秀才坐着。
王秀才脸色泛红,双眼迷离中又带着一丝清明,“张兄,我真替你感到高兴。”
张玉给王秀才倒了一碗汤。
“王兄,喝点醒酒汤。”
王秀才端起汤,喝了一口,他点点头夸赞道,“今天这饭菜做的真不错,是哪里请的大厨,味道真好。”
今天的饭菜,得到每个人的认可,就没有一个人不夸赞今天的菜好吃。
“王兄,这是我弟弟做的,他做菜一向很好吃。”
“嗯,你弟弟的手艺真不错,之前我去过京城,也去了上好的酒楼,可跟你弟弟的手艺比起来,差远了.......差远了。”
王秀才回想之前在京城酒楼吃的饭菜,现在回想一下,好像真不怎么样。
他之前还觉得,那是人间美味。
啧,今天来到张兄家才知道,原来这才是人间美味。
王秀才拍了拍张玉的肩膀,建议道,“你弟弟有这手艺,要开酒楼,一定会很赚钱。”
这个想法张玉也想过的,他跟二赖子也说过,但二赖子不愿意。
他喜欢自由自在的,卖猪下水已经是他最大的跨步了,这个还自由,如果让他安安分分的待在酒楼做菜。
他肯定是待不住的。
此时张小妹走了过来,她坐在一旁,看着已经醉了的爹,笑道,“爹,还喝的下嘛。”
爹的酒量真好,三位哥哥已经醉的躺下呼呼大睡。
爹还坐在这里聊天,看着是晕了的样子,可那双眼看起来,又清明的很。
看着女儿关心的样子,张玉心里暖呼呼的。
“没事没事,还能再喝一点。”
见张玉没事,张小妹才笑着离开,王秀才看着张小妹离开的背影,很是感慨,“还是女儿好啊。”
“王兄也有一位好女儿。”
王秀才听到张玉这么说,目光看向院子里。
此时的院子里,都收拾的差不多了,王秀玉和张春花在院子里玩闹,那满是笑脸的模样,让王秀才心里一酸。
“唉,是啊,我也有个好女儿,可是.......”
王秀才烦躁的又喝了一杯酒。
“王兄,可是有什么事?”
王秀才欲言又止的摇摇头,“没事没事,张兄,时候不早了,我们就先回去了。”
王秀才不愿多说,张玉也没有一直追问,如果王兄有困难,以后知道了,他肯定会帮的。
张玉连忙起身送人。
他不放心喝醉的王秀才和王秀玉回去,一直坚持着要自己送,盛情难却,王秀才只能让他送到家。
到了王秀才家门口。
张玉没有进去,他目光盯着醉晕晕的王秀才。
“王兄,我打算去私塾读书。”
王秀才笑容满面的点了点头,语气中满是赞赏,“好,张兄有这等魄力,我很是敬佩,以后有什么不会的,都可来找我。”
张玉点头,“好,那以后就麻烦王兄了。”
张玉回到家时,院子里已经干净整洁,所有的碗筷都被收拾起来。
人多力量大,很多妇人都自愿在这里帮忙收尾。
张玉站在院中,空气中仍弥漫着饭菜与酒香交织的余韵,仿佛在诉说着今日此处的热闹非凡。
他走进自己屋内,点亮了油灯,昏黄的光晕温暖而宁静。
他拿出之前在书店买的书看了起来,然而,他的思绪却不由自主的飘向了今天和王秀才的对话,以及自己即将踏上的求学之路。
人到中年的老头子,去私塾读书,跟几岁的小娃娃们坐在一起。
那个场景,想想就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不用想,他肯定会被议论,然后被当成猴子围观。
不过这都不是事,学习之路,不分年纪。
夜深了,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书上,所有人都躺在休息,今天累了一天,他们几乎是刚躺下就打起了鼾。
张玉放下书,躺在柔软的床上,随即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照进屋内时,张玉才睁眼。
以往这个时候,他已经起床,带着两个小的开始学习锻炼,看来昨天是喝的有点多。
他起身收拾妥当才出房门。
出了家门,就见院子里,张春花和狗子蹲在一旁写写画画,他走到他们身后,只见他们正在写字。
是张玉教他们的字。
看着他们脸蛋红红的样子就是,他们已有锻炼。
“你们真棒。”张玉没忍住夸赞道。
今天他没有起来,还以为两个小的会自己玩,没想到,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锻炼,学习。
就算没有他这个爷爷在身边看着,他们也能自觉的学习锻炼。
张玉看着别提多欣慰。
都是好孩子,他的孩子。
随着天气逐渐转寒,新居也已落成。
没事的农村人一般男的会出去找点事做,赚点钱。
吃过早饭。
张老大就说要带着两个弟弟去镇子上找活做。
能赚一点是一点。
张玉抬抬手,让张老大别说话。
“爹,怎么了?”
所有人都看向张玉,等着他接下来的话。
看着所有人的脸,张玉的心,突然有点小紧张。
“我来宣布一件事,跟你们说说。”
众人点点头,没有插话,等着张玉接下来的话。
他对着张春花和狗子招招手,两人立马哒哒哒的跑到张玉身边,张玉弯腰将两人捞起,坐在他腿上。
“我打算去读书。”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然对于读书这个话题,有点转不过来。
农村人,都是希望吃饱穿暖,天气好,田里的收成可以多一些。
对于读书,那都是家里有余钱,或者是很聪明的孩子,才会有人想把孩子送去读书。
张家人,嗯,还从未想过这件事。
一来是家里很穷,二来是狗子还小,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件事。
张老大看着爹怀里的狗子,小小的狗子很聪明,说话很是利索。
家里现在情况好了,读书也不是不可以,以后还能当个账房先生,比他们天天地里要强的多。
张老二听得是一身火热,让他儿子去读书,多好的事。
他肯定是愿意的。
他高兴的憨憨道,“爹啊,让狗子读书是好事啊,但这要等几年吧,他还太小了。”
李氏跟着点点头,“是啊爹,狗子还小呢。”
张老三没有娃,但对于侄子读书的事,他也是赞同的,家里有余钱,那就可以读。
就算家里没钱,只要狗子愿意,他也是愿意供养的。
毕竟他们都知道,读书这条路,还是比在村里待着好。
张小妹抱着孩子,跟宇珩坐在一起,听着他们说话,她想着爹给她的那些钱,等下全部给爹。
读书可是要花钱的。
“我说的是,我,小春花,狗子,都去。”
张玉淡淡的丢出这句话,看向众人。
所有人,“???”
什么,是不是昨天喝多了,还没有清醒。
没有喝酒的宇珩,确实愣了一下,这个老不,死的,还是个喜欢读书的?
可是,为什么到了这把年纪才说着要读书?
之前那些时间,去哪了?
这老不,死的一身本事,为何之前家里那么穷,这段时间才有钱?
这些,都是疑问,但宇珩没有多想,疑问不疑问,跟他没有什么关系,他又不是张家人。
年后他一走,以后大家就是陌生人。
想到这里,宇珩继续冷着脸,听着他们的谈话。
屋内一片寂静,张玉看着众人傻掉的脸,想着如果二赖子在这里,肯定就跳起来了。
不急,他可以等他们反应过来。
毕竟老汉要读书,说出来是一件不符合常理的事。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张老三,他挠挠头,再挠挠头,看着认真严肃的爹,咽下口水。
“爹,你是说,你要读书?去私塾?”
张玉点点头,“强调一下,不是我,是我和小春花,还有狗子三人,都是读书。”
“可是......”
张老三挠着头皮,都不知道怎么说。
这件事说出来,太让人惊叹了。
胡氏用手拍了一下张老三的手,“别挠了。”说完她笑眯眯的看着张玉,“爹,你想读就读,我赞同。”
胡氏对于张玉的想法会有诧异,但她会无理由的赞同。
她对张玉可是有深深的愧疚感的,只要想到之前自己的行为,胡氏就羞愧的厉害。
现在爹只是想读书而已,多大点事,没钱就是赚,只要爹开心就好。
随着胡氏的赞同,其他人也反应过来。
张老大沉默着脸点点头,“爹,想读就读,可是小春花......”
他看着坐在爹腿上的女儿,有些疑迟,不是他不想让女儿读书,而是这年头,没有女子读书的。
就算他愿意让女儿去,人家收不收还是个问题。
王氏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她叹气道,“是啊,小春花是女孩子,她读书.......就算了。”
这话说出来,王氏心里难受的厉害,她看着女儿那失落低头的样子,心就跟被挖了一样疼。
可是没办法,谁让她是个女孩子,这年头,哪有女孩子读书的。
王氏的认知并不多,她是位好母亲,但她的认知也摆在那里。
不止是她,其他人也是一样。
就连最开始的小春花,也是这样想的,不过是时间一长,被张玉给带偏了。
张老二和李氏看着失落的小侄女,张张嘴,没有说话,唉,可惜了,小春花是个姑娘。
屋内再次陷入了寂静。
所有人都沉默的看着张玉,和小春花。
感觉到小姑娘的失落,张玉摸了摸她的头,没想到,最后的问题是小春花。
他目光看向所有人,淡淡道,“小春花也去读,谁说女子就不能读书,我这把年纪了都想着读书,女子怎么了,小春花也去,要是他们不收......”
张玉目光一寒,冷声道,“我就拿钱砸。”
众人,“......”
额,爹这个想法,还真是......。
宇珩听着张玉这话,低头冷笑一声,哼,这老不,死的,怕不是想杀了对方,直接剥皮吧。
还用钱砸,说的可真是含蓄。
嘁。
张玉的态度很强硬,“反正我们三个都要读书,你们知道就好了,钱的事不用你们担心,我自己来。”
这话一出,吓得兄弟三人差点跪下。
哪有儿子还在,让爹没有钱的,自己想办法的。
“爹爹爹,我们在,哪有让你自己来的,我们会去赚钱的,明天就去,想读就都去,都去哈。”
张老三连忙举手表示自己的孝心。
张老大和张老二也跟着点头,异口同声道,“对对对,我们明天就去赚钱。”
说到钱,王氏想着她藏起来的钱,还有那么多钱,别说是他们三个读书,就是一家子,都可以供养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