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跑步?为什么跑马拉松?
跑马拉松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吗?
这些问题,你有认真思考过吗?
最近发表的一些文章,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从横琴马拉松最后一名,到站台选手被关门;从“跑量王”何叔到“扫地僧”小虎,再到《消失的跑友:为什么跑着跑着,大家都不见了》,还有《强烈建议: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你跑马拉松》....
这些话题,有的引起了跑友的共鸣和点赞,有的质疑马拉松对人体的伤害性,也有人对我苦口婆心:跑步伤元气,过几年你就知道了!
先说说自己,我为什么跑步?
源于十年前,一次部门新年茶话会,领导给我量身定制了一个非正式KPI:一周至少跑步3次,每次3公里以上。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你看起来太“脆弱”了,公司经营压力大,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工作中的许多挑战。
于是,我开始跑步,这一跑就是10年。
我不敢自称资深跑者,因为比我跑得久、跑得快,更热爱、更努力的大有人在,我只是恰好分享出来而已。
你为什么跑马拉松?
“跑步伤膝盖,等老了你就知道!”但是明明64岁的何叔,跑了15年却从来没有受过伤呀。
还有73岁的“百马王子”励建安,跑了106场马拉松,依然健步如飞,精神矍铄。关于如何科学无伤跑马,他分享了三句话:第一句是“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第二是“持之以恒”,比如隔一天跑一次,跑两天休一天,要形成规律并坚持下去;第三句话是“因人而异”,科学制定训练目标,只和自己比、不和别人比。
而为什么要跑马拉松?很多人不理解,觉得那种极限运动,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益处。但是,对心理健康有好处呀!
不是说跑马拉松是一件多么高雅、值得炫耀的事情,很多时候,马拉松的意义不在身体生理层面,更多的是精神方面和自我的挑战。
我记得有专家说:“当你完成一场马拉松,你的身体会站到一个极限高点,你看待所有问题的方式和思维方法都会改变,因为你强悍的身体足以支撑你更广阔的生命天地。”
当你力竭之时,往前迈出每一小步,都是对自我极限的突破,对自我禁锢的突破。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提起跑步,很多人可能会想起村上春树那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作为一名职业作家,村上春树常年都要在家伏案写作,他借助跑步让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创作力。从1982年的秋天到现在,他几乎每天都要跑上10公里,而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43年。
他在书中分享,跑步对我来说,不光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效的隐喻。我每日一边跑步,或者说一面积累参赛经验,一面将目标的横杆一点点地提高,通过超越这高度来提高自己。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村上春树坚持跑步四十多年,马拉松更是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跑马拉松?是为了挑战自我,突破极限?还是为了追求健康,享受运动的乐趣?
村上春树的文字或许能给你答案:跑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自己的承诺。在跑马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最终收获的不仅仅是完赛的喜悦,更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在这本书的结尾,树上春树这样写道:
假如有我的墓志铭,而且上面的文字可以自己选择,我愿意它是这么写的:
村上春树
作家(兼跑者)
1949—20XX
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此时此刻,这,便是我的愿望。
这个结尾很巧,很妙,很耐人咀嚼。我想,也许这是他对他的喜好、他的坚持,还有他的生命最好的诠释了。
村上先生跑过了43个春秋,笔耕不辍,步履不停。坚持、自律、勤奋、长期主义,不是因为别的,只因知道自己要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过怎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