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廓尔喀与缅甸的助战
刘明大军进城之日,正值晨曦初露,阳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为这座历经战火的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大军步伐整齐,纪律严明,对平民百姓秋毫无犯,士兵们眼神坚定,尽显王者之师的风范。他们不仅严格遵守军纪,更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与尊敬。
安排妥当之后,刘明在城中升帐,召集众将商议下一步的打算。此时,锡克国王舍尔·辛格跪在殿中,神色黯然,再次恳求刘明饶恕他的过错。他深知自己曾与大清为敌,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此刻却满怀希望地等待着刘明的宽恕。刘明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过往恩怨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许。最终,刘明决定给予舍尔·辛格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写下了一章降表,并派遣一员副将带着降表与锡克国王一同前往京师,觐见道光皇帝。
与此同时,刘明在城中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行动,针对那些亲英分子进行了严厉的打击。这些亲英分子曾暗中勾结英军,为英军提供情报和物资支持,对大清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刘明下令将他们一网打尽,没收其家产充作军需之用。这一举措不仅削弱了英军在当地的势力,也极大地震慑了那些试图与英军勾结的人,使得城内局势迅速稳定下来。
在处理完这些事务后,刘明以大清皇帝的名义,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把锡克王国靠近爱乌罕的两国边界争议地带,划给了爱乌罕所有。这一决定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的边界纠纷,也赢得了爱乌罕国王多斯特·默罕默德汗的感激与忠诚。多斯特·默罕默德汗表示将永远忠诚于大清,为大清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举措不仅巩固了大清与爱乌罕的友好关系,也为后续的对英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稳定锡克王国的局势,刘明任命了一个汉将张小伙担任锡克王国旁遮普城的总督。张小伙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他上任后迅速征调粮草,为出征东印度公司的驻地加尔各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不仅善于治军,更懂得民心所向,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积极推行改革措施,使得旁遮普城在短时间内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紧接着,刘明开始着手策划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全面进攻。他深知仅凭自己的力量是难以与强大的英军抗衡的,因此他决定寻求其他国家的帮助。于是,他向清朝的属国廓尔喀沙阿王朝国王尤金德拉与缅甸雍籍牙王朝国王孟坑送去了调兵书信。在书信中,刘明言辞恳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图,他代表大清允许廓尔喀收复以前被东印度公司侵略的领土,包括《萨高利条约》中占领的廓尔喀南部边境低地平原等;同时,他也承诺将帮助缅甸收复被英国根据《扬达波条约》侵占的阿萨姆与曼尼普尔等领土。这一举措无疑触动了两个国家的心弦,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出兵协助大清共同对抗英军。
为了尽快传达这一消息,刘明派遣了副将孟保与偏将徐保各自作为信使,率领1000士兵赶往廓尔喀与缅甸。他们沿途克服重重困难,不仅要穿越险峻的山川河流,还要时刻警惕英军的偷袭与阻挠。然而,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毅力,终于将书信安全送达。
徐保到达廓尔喀首都阳布(现在的加德满都)时,受到了廓尔喀国王尤金德拉的热烈欢迎。尤金德拉亲自郊迎三十里,表达了对大清的感激之情。在徐保宣读刘明的书信后,尤金德拉更是激动不已。他当即表示将发廓尔喀精兵10万协助大清共同对抗英军。为了表示诚意与决心,他还亲自率领大军前往边境地区集结待命。
在阳布,徐保与尤金德拉共同商讨了作战计划。他们决定从北面进攻北印度直指东印度公司驻地加尔各答。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他们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他们还派出斥候深入敌后搜集情报为后续的作战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持。
与此同时,孟保也日夜兼程地赶往缅甸首都曼德勒。他见到了缅甸王孟坑并宣读了刘明的书信。孟坑听后同样表示愿意出兵10万协助大清共同驱逐英军。他愤慨地回忆起英军对缅甸的侵略行为表示誓要报此仇。为了表达诚意与决心,他当即决定即刻发兵协助大清共同作战。
在曼德勒,孟保与孟坑共同制定了作战计划。他们决定从东面进攻东印度公司与廓尔喀和大清的联军形成夹击之势。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他们也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他们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与援助。
在两个月的紧张筹备后,刘明终于等来了出征的时刻。他留下一员偏将守城然后率领众将与爱乌罕埃米尔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率领的20万联军水陆并进直接向加尔各答杀来。清军水师的炮船与爱乌罕的骑兵、步兵相互配合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他们分成数路铺天盖地一般向加尔各答进发。
路上的各个印度小邦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纷纷归降。他们箪食壶浆迎接王师的到来。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为清军提供粮食、水源和情报支持。而英军则少数部队一触即溃根本无法抵挡清军的进攻。20万大军如摧枯拉朽一般只用了十天就打到了加尔各答城下。
刘明刚刚在城西扎下大营就见远处烟尘滚滚。两大队人马也杀奔加尔各答而来正是那廓尔喀国王尤金德拉与缅甸国王孟坑以及孟保、徐保等人赶来会师了。转眼间40万大军把加尔各答包围得水泄不通。双方排列着重炮猛烈射击。英军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抱头鼠窜狼狈不堪。加尔各答城内的英军更是陷入了绝望之中他们深知自己已经无力回天。
然而,就在此时英军的总指挥官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决定放弃加尔各答城率领残部向南方撤退。这一决定虽然让英军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但却让他们失去了在印度次大陆的重要据点。刘明见状立刻命令清军追击。他们一路追击英军数百里直到将其彻底赶出印度次大陆才罢休。这一场战役不仅让清军大获全胜也让印度次大陆的百姓看到了大清的强大和仁慈。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归顺大清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繁荣的印度次大陆。
在战役结束后,刘明对参与作战的各国军队进行了表彰和奖励。他特别感谢了廓尔喀和缅甸的国王以及他们的军队表示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同时,他也宣布将把英军占领的领土归还给廓尔喀和缅甸以表彰他们的忠诚和勇敢。这一举措不仅赢得了廓尔喀和缅甸的感激和尊重也让其他国家看到了大清的公正和仁慈。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与大清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共同维护印度次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在刘明的领导下,大清逐渐成为了印度次大陆上的霸主。他们不仅收复了被英军占领的领土还建立了强大的政权和军队。为了巩固这一成果,刘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改革、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他的治理下,印度次大陆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蒸蒸日上。
在军事方面,刘明注重加强军队建设提高战斗力。他推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确保士兵们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同时,他还加强了武器装备的研发与制造,使得清军的武器装备逐渐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些举措为清军的后续作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外交方面,刘明积极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争取更多的支持与援助。他派遣使者前往各国进行友好访问,加强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大清的国际地位也赢得了更多国家的尊重与信任。
在文化方面,刘明注重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他鼓励百姓学习汉字、阅读经典著作,提高文化素养;同时,他还倡导文学艺术的发展,鼓励艺术家们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在他的倡导下,印度次大陆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
在教育方面,刘明推行了普及教育政策,建立了许多学校与书院。他鼓励百姓送子女入学接受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百姓的文化水平也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民生方面,刘明注重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他推行了土地改革政策,让百姓拥有自己的土地和财产;同时,他还加强了水利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这些举措使得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明的治理成果逐渐显现。印度次大陆上的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国家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永远效忠大清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在刘明的领导下,大清逐渐成为了印度次大陆上的霸主。他们不仅收复了被英军占领的领土,还建立了强大的政权和军队。而刘明本人也成为了印度次大陆上的传奇人物,他的英勇和智慧被后人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