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的广袤大地上,古建星罗棋布,每一处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历史的厚重。然而,有这么一座楼阁,虽偏居一隅,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有缘人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它就是退沙村的“文昌阁”。

我与这座楼阁的缘分,始于连老师的一幅画。那画上的楼阁,古朴而庄重,在一片宁静的乡村景致中,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隐者。它瞬间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踏上了探寻之旅。当我终于站在它的面前时,心中的震撼难以言表。

这座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算起来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作为退沙村的鼓楼,曾在漫长的岁月里,见证着村庄的日出日落,守护着村民们的生活点滴。虽不能说它所处之地偏僻至极,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关于它的资料却极为有限,如同隐匿在历史尘埃中的一颗遗珠,鲜为人知,是不折不扣的小众古建。真正有幸到访过这里的人寥寥无几,留存于世的影像更是少之又少。


在古建资源丰富的山西,文昌阁的存在显得尤为特别。它是一座大型的明代墩台式楼阁,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完好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当你亲眼目睹它时,会惊叹于它的宏伟与精巧。那坚实的墩台,仿佛是岁月的基座,稳稳地托举着楼阁的身躯。楼阁的建筑风格,处处彰显着明代建筑的独特韵味,飞檐斗拱,层层叠叠,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鹏,展现出一种灵动而又庄重的美感。

走进文昌阁,能感受到一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木质的梁柱,虽历经岁月的打磨,却依然坚固如初,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当年工匠们的精湛技艺。阁内的布局简洁而合理,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墙壁上或许还残留着斑驳的痕迹,那是岁月留下的笔触,记录着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更迭。

与那些被精心“圈养”、备受呵护的重点文物不同,文昌阁如同散落在乡野间的璞玉,属于地方级文物。由于数量众多,文物保护资金有限,它所能得到的关注和资源少之又少。在漫长的岁月里,它几乎全靠着自身顽强的“免疫力”,在风雨中坚守。幸运的是,当地村民成为了它最忠实的守护者。他们或许并不懂得太多文物保护的专业知识,但他们深知这座楼阁是村庄的一部分,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文昌阁得以在岁月的长河中屹立不倒。

在文昌阁的身上,能清晰地看到历史的痕迹和岁月的洗礼。它见证了朝代的更迭,经历了战火的纷飞,也目睹了时代的变迁。每一道裂痕,每一处磨损,都是它与岁月抗争的见证。它没有那些知名景点的喧嚣与繁华,却有着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气质,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去探寻它背后的故事。

然而,我与文昌阁的相遇,却太过匆匆。当时的我,或许因为行程的紧凑,或许因为初次见面的激动,没有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地品味这座楼阁的每一处细节。本以为日后还有机会再来,却不曾想,那次的匆匆一瞥,竟成了诀别。

如今,回想起文昌阁,心中满是遗憾与怀念。遗憾没能更深入地了解它,没能用更多的时间去感受它的魅力;怀念它那古朴的身姿,怀念在它身边度过的短暂时光。但我也深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文昌阁才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我希望通过我的文字,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座位于山西退沙村的文昌阁。它虽然小众,虽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丝毫不亚于那些声名远扬的古迹。它是山西古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果你也对历史文化充满热爱,如果你也渴望探寻那些隐匿在角落里的古建之美,那么不妨踏上前往退沙村的旅程,去亲眼看看这座明代楼阁。相信当你站在它的面前,你会被它独特的魅力所折服,会为自己的这一发现而感到无比庆幸。让我们一起,去守护这些散落在乡野间的文化瑰宝,让它们的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