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的五卅惨案,成为了一个普通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他,就是中共地下党员李时雨。从1936年开始,这位年轻的革命者以中尉办事员的身份,成功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随后又进入汪伪政府核心部门。15年间,他从一名普通的中尉,一路升至汪伪政府要员,成为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然而,随着官职越做越大,他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份会暴露。正当他向组织请示是否继续任务时,得到了"大胆往上爬"的回复。凭借着这份勇气与智慧,李时雨成功完成了长达15年的地下工作,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4月,当他终于穿上解放军军装时,这位功勋卓著的革命者写下诗句:"敌营搏斗十五年,刀光剑影无形战。革命胜利归来日,换上军装笑开颜。"

在黑龙江省巴彦县万发镇的红远村,1908年诞生了一个注定不平凡的生命。这个婴儿就是李时雨,他的原名叫李亭芳。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年少的李亭芳读了一本《水浒传》,被梁山好汉们劫富济贫、仗义疏财的精神深深打动。他不仅在行事作风上效仿宋江,还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时雨"。

1925年的春天,一场震惊中外的惨案改变了这位热血青年的人生轨迹。那一年5月30日,在上海租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全国各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李时雨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参与示威游行。这次经历让他看到了学生群体的力量,也让他接触到了新思想的力量。

1926年,李时雨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在这里,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地下党员林枫,正是在林枫的帮助下,李时雨开始接触马列主义。
次年,李时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在繁重的学业之外,他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
经过组织的长期考察,1931年12月,李时雨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这位年轻的革命者开始组织、参与学生抗日救亡运动。

1933年4月23日,在北京城内发生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件。为了安葬李大钊烈士,掀起反对国民党屠杀爱国志士的群众运动,李时雨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假扮李氏族中晚辈参与护灵。
在这段时期,李时雨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和智慧。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承担更重要的革命任务。

中国共产党需要这样的人才,一个能在敌人眼皮底下开展工作的地下工作者。这个时候的李时雨,已经为即将到来的秘密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潜入敌营 身份巧妙转换
1936年2月,机会终于来临。经由同窗好友张学孟引荐,李时雨成功打入东北军,并潜入西安"剿总"。
从一名中尉办事员做起,李时雨开始了他为期15年的传奇潜伏生涯。在西安"剿总"期间,他掌握东北军的基本情况,同时向警卫人员和"剿总"各厅处人员宣传统一战线、全民抗战的思想。

西安事变后,形势发生巨变。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东北军被改编和瓦解,李时雨也因此被"裁员"。
组织很快为他安排了新的身份——国民党天津高等法院书记官长。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身份,却为党的地下工作提供了绝佳的掩护。
一次重要的任务摆在了李时雨面前:将电台机械和马达从天津运出。虽然他手中有日本特务机关发放的通行证,但"法国桥"的日本军警盘查极其严格。

就在这时,李时雨收到了妻子孙静云的电报,灵机一动。他向伪高等法院院长借来了菲尔特轿车,以"去车站接妻子"为由,顺利通过检查站。
几天后,他又一次面临运送任务。这次他改变策略,雇了一辆人力三轮车。面对盘查,他昂首挺胸、神情自若地举着通行证通过检查。

在天津,李时雨还完成了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营救被关在看守所的共产党员冯骥。他利用书记官长的职权,先是销毁了冯骥的全部案卷。
随后,他又说服几名检察官为冯骥翻案,并向主审官说明冯骥是自己朋友的亲戚,是被人诬陷入狱。经过一系列周密的活动,冯骥最终被无罪释放。
1939年,汪精卫公开投敌叛国,开始筹建伪政府。经国民党元老朱晶华介绍,李时雨再次完成了身份的转换,成功打入汪伪政府。
在伪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时雨将会议的详细情况汇报给北方分局社会部。更重要的是,他还记录下了汪精卫与日方签订的《日华新关系调整纲要》及《秘密谅解事项》的内容。
1940年,南京汪伪政府成立,李时雨被任命为立法院的立法委员、法制委员。在伪立法院院长陈公博手下,他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获得了信任。

就这样,一个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用智慧和胆识,在敌人的心脏地带站稳了脚跟。这些经历,为他后来更深入的情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火之中 艰险筹划情报随着在汪伪政府的地位不断上升,李时雨逐渐掌握了更多关键情报。当汪伪政府准备对新四军进行"清剿"时,他立即将详细的"清乡"计划送到新四军军部。
陈毅元帅接到情报后迅速部署,抢在日伪军之前采取行动,使得敌人的首批"清乡"计划遭遇惨败。对此,时任新四军代军长的陈毅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李时雨提供的情报价值堪比一个师的兵力。

在上海租界被汪伪政府接管后,李时雨被任命为上海警察局司法处处长。这个新的职位让他在上海滩声名大噪。
黑白两道的人物纷纷前来拜访攀交情,这种情况本该有利于情报工作的开展。但上海的特殊环境,却让这位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大都市里,各方势力的眼线无处不在。李时雨清楚地知道,职位越高,暴露的风险就越大。
妻子孙静云看到丈夫的担忧,便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组织。组织很快给出了明确指示:"别担心,让时雨大胆往上爬,对伪组织不管什么部门,应广泛打入之。"
得到组织的支持后,李时雨开始了更大胆的行动。他一边在汪伪政府内部搜集绝密情报,一边为我军谋取实质性的物资支持。
在汪伪政府即将覆灭的关键时刻,李时雨抓住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他利用职务之便,在一份武器调拨单上盖上了司令部的大印。
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让他得以从军火库中提取了大量武器。二十支德国手枪、一百支美国卡宾枪,外加两种子弹各三万发,就这样被他光明正大地运出了上海。
这批武器最终安全送达新四军手中,为我军的战斗力提供了重要补充。这次行动充分显示了李时雨在危险环境中的智慧和胆识。
在上海的这段时期,李时雨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深知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可能关系到党组织的安危。
十五年间,他从一名普通的中尉一路升至要职,在敌人的心脏地带建立起了坚实的情报网络。这个过程中,他不断转换身份,但始终牢记着自己的革命使命。
组织的那句"大胆往上爬",不仅是对他的信任,更是对他能力的认可。在这份信任的支持下,李时雨在暗流涌动的上海滩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谍战传奇。
铁骨铮铮 信仰永驻心间一九四六年的秋天,一场意外打破了李时雨多年来的地下工作。军统特务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将这位隐藏多年的共产党员投入了监狱。
在狱中,李时雨经受了残酷的酷刑折磨。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始终咬紧牙关,没有透露任何关于党组织的信息。
军统最终判处他七年零六个月的有期徒刑。这个判决,标志着他长达十五年的地下工作画上了一个特殊的句点。
到了一九四九年二月,国民党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在财政危机的压力下,国民党不得不释放一批监犯,李时雨就在这批被取保释放的人员之中。
解放战争的胜利号角已经吹响。同年四月,李时雨终于脱下了伪装多年的外衣,换上了心心念念的解放军军装。

这一刻,十五年来的艰辛与隐忍终于得到了释放。站在解放军的队伍中,这位功勋卓著的革命者写下了充满豪情的诗句。
诗中写道:"敌营搏斗十五年,刀光剑影无形战。革命胜利归来日,换上军装笑开颜。"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他的经历,更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信念。
在隐蔽战线上,李时雨面临的考验远比正面战场更为严峻。每一天都在刀尖上行走,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危及生命。
但这位革命战士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的忠诚。无论是当上海滩的显赫人物,还是沦为阶下囚,他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挚爱从未动摇。
李时雨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敌人的心脏地带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情报网络。他的工作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这位功勋卓著的老革命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