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做父母须知(孩子成材和不做人下人)

微拓聊历史故事 2025-03-19 04:52:23

33 做父母须知(孩子成材和不做人下人)

(2009-07-26 08:55)

有的国家的人特别喜欢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并且千方百计的折腾制造。

科技大学曾经办过少年班,据说不是很成功。古已有之的一句成语叫拔苗助长,还有一句是欲速则不达。实际做的和道理完全相反。

其实看看那些不容置疑的天才们是否就是神童,爱迪生、爱因斯坦、丘吉尔,哪个是?小时候都是笨蛋,全是让大人们绝望的家伙。比尔盖茨是吗?没听说有过什么祥瑞传说。毛泽东是不是?据说也不是,小时候离家出走,转了几天,韶山的小山头都没有翻过去。

早熟必早衰,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是非失败不可的。社会家长的急功近利就像传染病,让孩子们成天学习这个那个,据说能让他们出众,将来出位云云。让孩子们无形中接受了恶劣的价值观,后患无穷。

孩子们必须首先要自己事情自己做,知道劳动,知道人与人要互相自尊尊重,知道踏踏实实而不是天经地义的享受。

做家务,学习一些航模制作,当然天性喜欢音乐画画的就好好培养。了解学习方法,开阔思维,懂得心理科学。只有多做事情,才会出真正的能力,才能成长担当。

为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他们必须踏踏实实的生存,必须自己想办法去挣零花钱。

骄纵是毁灭,拔苗助长同样是毁灭。

那些所谓的神童有多少对人类社会作出伟大贡献的?几乎没有。伟大的人物伟大的事业,杰出的人物杰出的成就,从来都是通晓实践通晓社会的实际,才能做出做到的。

填鸭式的教育,强迫强制的,而且是非科学的教育,从来都是成为别人奴才的不二法门。从来不可能建立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想思考,成为独立的自我。

世界是矛盾组成的,矛盾必然存在斗争,但是斗争的方式方法是丰富多彩的,是十分不同的,是千姿百态的,还存在着阶段的不同。人活着就必须解决矛盾,而不是想当然,因此,只有通过社会实际实践相结合的培养,通过实际实践来认识世界社会人事物,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人,才能做出伟大杰出的成就。

不去认识世界的矛盾,没有大量社会实践实际的锻炼,而是愚昧天真的以为能够如何有本事生存,必然是彻底的错误。必须记住,人的本事,人的最终成就,最终收获,是必须依靠认识社会、认识世界、通过实际实践才能做到的。

比如不劳而获的想法是普遍的,但发展到极端典型就是盗窃犯罪。

魏永康妈妈也是极端典型,她在社会底层不如意,她就是典型的认为多学课本考高分就能出人头地。因此偏执极端的让孩子远离实际和社会实践,这一点是单纯愚昧的人的普遍通病。这不能让孩子成为社会的主人,只能接受别人的统治摆布。

有一位美国老者的视频说了大实话,是人人必知的大实话:

当你厘清经济运作的原理,明白谁在赚钱、谁在获利,你才算大概了解这个社会。很多事你都会明白。 很多人,他们幕后的动机,或者他们的动机,是可以被“识破”的,如果你看清楚了是谁在收益,谁在赚钱,谁赚到了钱,谁想要这笔钱,如果你了解了这些钱的走向。你就能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你就会知道很多经济运行的规律。忘记政客(专家)所说的,那些都是些废话(都是愚弄你的)。我希望大多数人清楚这一点,处处有动机,你必须要找到其中的真相。

可以发现,那些在既得利益社会实际中有“混起来”的,都是暗自思索如何人上人的,都寻思人际关系的,都是寻思在社会实际中如何人情世故的,都是暗自寻思在社会如何言谈举止做事儿才能出位的。从来都不是老老实实的单纯认识社会人事物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就是比尔盖茨上大学和创业也是这样。欧美西之外更是低劣人文。每个真正想生存发展的,即使不想“凑热闹”,但是一定要认识各种这些套路。

而一些愚昧单纯的人,却糊涂的以为只有用填鸭式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有本事。殊不知,这是成为奴才的方式方法的更加极端化,甚至能让孩子成为傻子,如魏永康。这样的孩子不要说很难在社会生存,就是正常生活都不可能。

早熟必早衰,神童教育也从来都没有成功过。爱好可以广泛,也应该有广泛的爱好,但是不能成为包袱,否则对人的全面成长得不偿失。

历史上,恰恰是伟大的人物,杰出的人物,都在儿童时期看似不佳不成器的。可是恰恰是这样的人通过实践考验的成长,超越平庸。

据说美国西方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解决能力。这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认识科学的哲学观念,人的能力从哪里来的科学真知,认识世界一切人事物的本质,相信真正文明先进性的人们必将做出科学性的教育学造福人类。

全世界必须反思反省教育的严重愚昧愚蠢,必须思考人类成长的客观规律。

现在的年轻人高的多了,但是某些发育不如从前,不信比较一下指甲的发育。精力不如前人充沛,可能是运动少了,学习工作压力重了。但是不是熬夜玩乐造成的?

现在许多愚民,吹嘘自己的孩子,小市民社会的心理心态。这种吹嘘有的是虚荣心,有的是把自己一点点长处和半斤八两看的了不起。实质是没见过世面形成的易满易盈心理,一旦有一点点条件就膨胀。

孩子当然需要鼓励,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孩子肆无忌惮并不是所谓单纯的娇惯造成的,而是没有踏踏实实的平常心,造成心智缺失,心态恶性膨胀。

比如,一个孩子会几千个英文单词,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样的孩子如同现在考入清华也不见得就有了不起的资本,除非获得诺贝尔奖才有点资格沾沾自喜。

现在,许多人喜欢吹嘘自己的孩子,都没有好作用。要是有条件,他们的孩子早就不出人样了。

为什么许多优秀的人,子女不一定优秀?还有富不过三代这些说法?优秀的基因遗传下来就是优秀的吗?究竟是基因优秀,还是劳动实践创造了优秀?科学的认识这些至关重要。

为什么有的人条件好,孩子没有如此地步,一方面他们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方面知道自己的不足弱点,有自知之明,因此孩子也受到起码的心智教育。

有的人喜欢把儿子带到社交场合,据说丘吉尔就这样做,可是小丘吉尔却不能出类拔萃。洛克菲勒这样成功的世代大家族,都是让孩子从小接地气的,自己挣零花钱,住公共校舍,从底层做起。出类拔萃的还是出自接地气的多。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优秀老渔夫的两个儿子捕鱼却很平庸,有人认为老渔夫是因为只告诉儿子们经验不说教训。重求觉得这样说还不到位,还必须告诉孩子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还有不要自己省心省事就随意扼制。

记得周总理和尼克松有一个共识,一个人的成就是看他克服多大的困难决定的。

重求有一些看法,需要继续验证的。优秀的人,往往不能让孩子从平凡日常的社会生活开始,有一些眼高手低,因此生活的感悟实践少了。因为优秀都是实践中造就的。

重求有个体会,人如果不能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体会,会是一个心智不成熟的人。不接触社会不接触实际的生活是不行的。如果站在父母的庇护下养尊处优,哪里会有优秀成长。往往还有别人的敬畏羡慕,有什么事情人家也不敢难为,就造成一些自高自大。富不过三代不仅仅是以上这些原因了,还有就是动物式社会大环境让人恶性膨胀。

洛克菲勒就让孩子干零活,去学校住宿舍,据说把孙子从背上摔下来,说让孙子知道谁也不能相信、不能依靠。

西方的父母不怕孩子跌跤,一位阿姨说美国妈妈不害怕孩子女孩子从马背上摔下来。

父母优秀孩子为什么不优秀,其实这是拿孩子与其父母比较而言。总地来说,父母水平不同的孩子大多数还是有差距的。父母有文化的与没有文化的,大多数孩子还是能够看出差距的。

问题在于

绝对不能把小孩子是不是神通当成标准!!!!!!!

绝对不能把小孩子在幼儿园小学的考试成绩当成标准!!!!!!!

2009年2月2日的光明日报第10版:我国青年的创业能力为什么不强?原因之一是她他们所受的培训主要是听讲、阅读、记忆,考试也是考这些东西,而不是做事、思考、叙说,这些才是创业所需要的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夷山认为,目前我们的主导教育思想存在着缺陷。

%%%%%%%%%%%%%%%%%%%%%%%%%%%%%%%%%%

参考

转帖:

来美国前,我就对美国人不打不骂,却能教育好孩子这一点很好奇。在美国,体罚或言语羞辱孩子,造成孩子身体或心理伤害,当事人要受法律惩罚,父母当然不能例外。成材,不仅仅指学业上的成就,应该包括广泛的含义:遵纪守法、诚实诚信、礼貌修养、团队精神、和身心健康等等。捷来美时,已是小学生了,那时我对美国的幼儿教育没有体会。最近瑞和可心陆续参加一些课程,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幼儿教育老师,以及更多家长。每个孩子不同,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能自觉自理,家长可以少费心,可是我家几个调皮小子特费劲。教育幼儿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对我来说是新课程,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第一课:尊重他人。

在美国,个人及其财产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要教育孩子从小遵从规矩,不至于让一些坏习惯长大后害人害己。孩子从会讲话开始,最重要学的是:“Please”、“Can I”、“May I”,想得到帮助或其他朋友的玩具、与别人一起玩,都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对父母也是这样。美国人对于外人的随意触碰会感到很不舒服,甚至认为是侵犯。所以小孩子也被教育不可以随意触碰别的小朋友,更不可以推挤别人,不礼貌和有伤别人的话语也是绝对禁止的。未经许可,不能触动别人的东西。这一点可严格了,父母发现小孩有这倾向立刻严肃制止,“You can’t touch other people’s property !” 而且会教孩子请求主人的许可:“Ask nicely.”久之,孩子就习惯了。

第二课:谦让分享。

谦让和团队协作精神是美国人特别注重提倡的良好品格,这也需要从小培养。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和游乐场所,“Share”和“Take turn”是老师和家长常提醒孩子的话。即使只有两个小朋友,也要轮流。还有,在教室里,老师即使有多余的蜡笔,也不会都分发给小朋友们,而是故意放置有限数量在一张桌子上,让同学们轮流使用,学习分享。

第三课:哭闹无效。

以前孩子一哭,我就忙着满足他们的要求,可是老师提醒说,这样做孩子就习惯于用哭闹与你交流,而不是心平气和讲道理。我常见到父母严肃地对吵闹的孩子说:“You can’t ask by harassing me.”,或“Use your words”之类的话。如果孩子为达目的而哭闹,他们可能会让孩子哭很长时间而不让步,坚决制止孩子使用这种方法。课堂上也是如此。所以美国人的孩子很少哭闹,他们从小学会讲道理。

第四课:坚持原则。

不打骂孩子,要纠正不良行为,培养好习惯,大人需要特别的智慧和耐心。比如要求小孩收拾地上的玩具,大家一起唱:“Clean Up,Clean Up, Everybody, Everywhere”。小孩只有整理干净这一套玩具,才可以进行下一个节目。同时,离开座位时,也需要把椅子推回原来的位置。

如果孩子不守纪律咋办?父母和老师需要探索有效办法,如没收心爱玩具,不可以参加下一个活动。有的被“Time-out”,让违规者在一旁静坐,小孩的自尊心可强了,这项惩罚特有效。在家里如果不按要求做事,也可以做“Time-out”,呆在一个角落或房间里(当然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动静),几分钟后结束,还是要求他们继续把事情做好。对于一些特别难改的坏习惯和严重错误,要使用“非常手段”了,比如打手打屁股,让孩子感到痛,但绝不可造成身心伤害,(不宜在公共场所使用)。当然,还要赏罚分明,如果孩子表现好或改正错误,得到的表扬也是特别夸大的,还有奖励措施。幼小的孩子毕竟是以父母和老师为大的,如果我们坚持原则,他们终究要服从的。孩子从小,父母就树立威信,今后才不至于失控。第五课:树立榜样。教育从牙牙学语就开始了,孩子,说到底是以大人为榜样,所以父母和老师须以身作则。想象一下,粗鲁的大人如何带出有修养的孩子?很少见到美国父母喝斥孩子,一位父亲叫2岁的孩子把外套脱了,孩子照办,他认真地说:“Thank you”。父母送孩子到学校,亲切地打招呼:“Have a nice day!”“ I love you!”这样的好话自然可以双向、多向传播。虽然孩子的言行受到一定控制,但是他们并不死板,比如3、4岁的孩子上课时,老师鼓励每个孩子参与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美国人不打不骂,其实教育出的孩子十分守规矩,服从指令。他们在思想上比较自由,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言行举止有许多制约。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