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24年1093万人去世,专家:三个因素导致

来科点谱 2025-02-26 13:40:27

文丨编辑 来科点谱

——【·前言·】——

去年有关部门的数据清晰显示,人口规模缩减了139万,且萎缩状态已持续三年之久,这就是时代变迁下,人口发展趋势自然而然的转向。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通过研究,在论文里明确指出,中国即将经历一次史无前例的死亡高峰,在未来几十年,平均每年大概会有 1600 万人离开人世。

我国这死亡高峰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三个重要因素在背后 “捣鬼”,它们一块儿发力,最终把这场死亡高峰给 “引” 来了。

那么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 “人口海啸”,我们该如何应对?那三个左右局面的重要因素究竟是什么?

人口变迁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几十年里,经历了三次婴儿潮,第一次在 1949 年至 1958 年,国家刚成立,百废待兴,人们对新生活满怀憧憬,生孩子意愿强烈,每年平均有 2100 万新生命诞生。

第二次婴儿潮出现在 1962 年至 1975 年,属于补偿性生育潮,来势十分汹涌,在这期间,年均出生人口多达 2600 万,1963 年更是达到巅峰,有 2975 万宝宝呱呱坠地 。

1980 年到 1999 年是第三次婴儿潮,尽管计划生育政策落地,不过庞大的人口基数摆在那,每年出生人口平均数,依旧稳定在 2000 万左右 。

现在,当年婴儿潮出生的人开始步入老年,死亡人数也跟着增加了,2023年的数据显示,68%去世的人都是1950年到1975年出生的。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变长了,建国初期平均寿命才35岁,现在已经超过78岁了,这本来是好事,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可没想到却让死亡高峰变得更明显了。

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死亡人数自然就上升了,数据显示1980年出生的人到60岁时的存活率比1950 年出生的人提高了1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同样数量的出生人口里,60岁的人数增加了23.6%。

以前,新中国成立前医疗条件差,青壮年夭折的情况很常见,现在医疗技术进步,婴幼儿死亡率和青壮年死亡率大幅下降,大家死亡的年龄大多集中在 60 岁到 90 岁之间。

这就好比河流上游流量减少,下游流量却不断增加,最后形成了死亡高峰,存活率和死亡率这两个因素相互交织,反映出中国人口死亡高峰的严峻现实。

以前人活得越来越容易,人口数量就一直涨,这么一来,以后就可能会有死亡高峰,而且现在大家平均年龄也大了,老人越来越多,死亡就集中在老年人里头,这就使得死亡高峰来得更快了。

专家预估,到 21 世纪最后的阶段,中国人口死亡高峰会达到顶点,这长时间的变化过程,其实是因为大家存活率变高,同时死亡率又降低,这两个因素一起作用造成的。

去年国家数据表明60岁以上人口有3.1亿,都快和老美总人口数持平了,这意味着人口老龄化加深,死亡高峰的压力也在增大,这是摆在眼前的挑战,必须引起重视,认真去应对。

死亡高峰的冲击

死亡高峰的出现,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就像往平静湖面扔了大石头,激起层层波澜,先说家庭养老方面,以前大家都觉得养孩子就是为了养老。

可由于当年搞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猛增,如今,一对小夫妻常常得扛起照顾四位老人的重担,要是家里老人多,那就更忙不过来了。

当下生活节奏飞速,子女既要在职场忙碌,又得操持老人的日常和健康,身体被拖垮,精神也疲惫不堪,就像被紧紧锁住,压力山大。

现在老龄社会越来越严重,社保体系快扛不住了,退休后领养老金的老人越来越多,可还在上班交养老金的人却变少了,这么一来,养老金进账少、支出多,收支情况越来越糟糕,压力大得不行。

从数据能看出,咱国家养老金支出占 GDP 的比例一年比一年高,2023 年都涨到 10% 了,并且还在往上蹿,这就好比一艘船,破洞一直在漏水,要是不赶紧补上,迟早得沉。

医疗资源紧张一直是个棘手难题,老年人身体底子弱,慢性病缠身,对医疗的需求很大,一旦死亡高峰来临,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会加剧,原本就不宽松的医疗体系压力剧增。

殡葬行业现在也面临困境,隔三岔五就能看到 “天价墓地” 的新闻,这清楚地表明殡葬资源太稀缺,价格一路飙升。

可以想到,随着死亡高峰到来,殡葬资源会更紧张,“死不起” 的现象可能会更普遍,这不仅让大家经济压力增大,还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

专家预计到今年,咱国家的死亡率主要还是会往下降,每年去世的人数基本稳定在 1000 万到 1100 万这个范围。

但从 2030 年到 2045 年,因为队列效应和存活率效应叠加,死亡人数会以年均 3.8% 的速度快速增长,直到达到峰值。

到了 2050 年以后,等 1980 年往后出生的人步入老年,死亡人数才会渐渐变少,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会迎来一场持续时间久、麻烦事儿多的死亡高峰。

应对之策

这形势这么严峻,咱可不能再磨蹭了,得马上行动,赶紧想想办法,把社会保障制度好好完善起来。

得加大养老金投入,想想办法找更多养老金筹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这样才能让老年人生活有保障,延迟退休政策也得好好考虑,还要制定配套措施,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这事刻不容缓,如今老年人看病需求暴增,当务之急是把基层医疗服务搞扎实,推行分级诊疗制度,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出最大作用。

必须在老年医学与康复医学方面增加投入,大力推行远程医疗和智能化健康管理手段,以此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殡葬服务也得改革,提倡海葬、树葬这些生态安葬方式,能缓解土地紧张问题,还要规范殡葬服务收费,打击 “天价墓地” 这些乱象,减轻大家负担。

另外,加强安宁疗护建设,让老年人在生命最后阶段能舒服、有尊严地度过,这也是一种人文关怀。

重新打造家庭养老模式这事刻不容缓,多搞社区养老和互助养老,能给家庭养老减负,得给家庭养老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像设置育儿假、护理假这些福利,鼓励子女多参与养老,让家庭和社会都更和谐。

最后,法律保障也不能少,要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完善遗产等相关法律,把养老服务制度建设从靠政策转向靠法律,给老年人更坚实的法律保障。

人口死亡高峰是中国社会发展中躲不开的阶段,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对社会各方面都提出了难题,机遇在于它促使我们反思和改革现有的社会制度,探索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应对人口死亡高峰,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从政策制定、资源投入到观念转变,都要有大的改变,相信通过科学规划和积极应对,中国一定能顺利度过人口死亡高峰,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

中国网: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902万人死亡人口1110万人 自然增长率-1.48%。

环球网,国家统计局:2022年末人口总量有所减少

界面新闻,中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专家呼吁加快安宁疗护体系建设|最新研究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