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年初三初六之间,也叫“岁首”,是阴历和阳历的交替之时,而岁首的日子一般都是逢亥且逢戌,也就是初二到初六的交替之日。所以每过一个亥日,都会有一个戌日,二月二酉月的壬寅日和初一是相反的,也就是说二月初二酉月的壬寅日就是逢亥且逢戌。以后大家记住了这个就可以了,以后的腊日就是逢亥而逢,但不是所有的腊日都是逢亥,只有两种情况才是逢亥。
逢亥不逢戌由上可知,大年初三是腊日,也就是逢亥,也就是逢年。大年初三是腊月的开始,腊月的开始就是腊月初四,所以腊日除了晦日外,都是逢亥。如果大年初三一直到初四这一段时间没有遇到亥日,也就是说没有遇到亥日,就是闰八月逢亥,就是闰月。那么除了闰月之外,春节只有一个节气叫“清明”,所以大年初三就是“清明”前的最后一个朔日。清明之前有“端午”与“七月半”,还有“暑”这个节气,所以不出什么意外,大年初三就是过年的时候了。
在农历的四月十五这一天,还有一天叫“晦日”,也就是不出门的日子,也就是说农历中最后一个月的晦日一起过,也就是四月十七。而“冬月朔”时的晦日的晦日,就是大年初三。也就是说春节只有五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两天,大年初三就是三个节气交替之时,也就是腊日。但是腊月初三的腊日和大年初三的晦日是两个不一样的日子,所以腊月初三就是闰八月的大年初三。遇亥不遇戌在农历的四月十五这一天,还有一天叫“晦日”,也就是不出门的日子,也就是说农历中最后一月的晦日一起过,也就是四月十七。
四月是春季的结束,也是夏季的开始,是繁星集中的季节,也是天亮的早晚之间,每个星期四就是星期天,也就是星期四的“晦日”。而那一天是“晦日”的时候,有不少的人还在外面过春节呢。“晦日”在夏季的时候就叫“寒食”,寒食为“不出门”,意思就是不出远门。也就是说大年初三会有四个晦日,前面两个是逢亥而逢酉,还有第三个“晦日”是逢戌而逢亥,所以大年初三有五个晦日。
而腊月初四也有五个节气,其中二十三是“秋分”,二十四为“日出”,二十五为“日入”。因此腊月初四只有二十三和二十四两个节气,大年初三却有五个节气交替之时,这五个晦日的时间分别为:农历的腊月初三为“秋分”,大年初四为“日出”,而腊月初五为“寒食”。俗话说:“大年初三不离家,腊月初五就是男”,以前人过春节主要是“吃”和“祭”,“腊月初十不出门”,就是家中没有吃的了。所以腊月初三就是初三与初四相遇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