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大核架构,这次真不一样
高通骁龙8s Gen4的规格终于定了!这次最大的亮点是彻底抛弃了传统“小核”,直接搞了个全大核设计。1颗3.21GHz的X4超大核,加上3颗3.01GHz的A720、2颗2.80GHz的A720,还有2颗2.02GHz的A720,八颗全是“大核”,只不过频率分了三档。这设计说白了就是:“别管干啥活,咱都用大核干!” 以前那种“超大核负责冲刺、小核摸鱼”的思路被扔了,全大核调度更直接,理论上多任务切换和复杂场景的流畅度能提升一大截。
不过也有隐忧,全大核虽然猛,但功耗控制压力更大。好在用了台积电4nm工艺,加上动态调度技术,日常使用可能比传统三丛集架构更省电。毕竟大核跑低频时能效比可能比小核更高,这波操作算是“用大核的能效换小核的命”。

二、GPU砍一刀,但游戏党不用慌
GPU方面,骁龙8s Gen4用了Adreno 825,和旗舰骁龙8 Elite的Adreno 830同代,但核心规模缩了点水。不过博主实测安兔兔GPU子项得分约45万,比骁龙8 Gen3的Adreno 750(38万)强不少,但离Adreno 830的50万+还有点距离。简单说就是:“打《原神》稳60帧没问题,但想挑战8K分辨率?得加钱上真旗舰。”。
有意思的是,这次高通没在缓存上动刀,SLC(二级缓存)6MB、L3(三级缓存)8MB和旗舰看齐。缓存大了,数据读取更快,尤其全大核架构下,多核协同效率更高。这操作相当于给全村的希望配了条高速公路,堵车概率直线下降。

三、跑分超200万,但定位很微妙
安兔兔总分200万+,逼近骁龙8 Gen3的210万,碾压联发科天玑8300的160万。单核性能靠X4超大核的高频优势提升15%-20%,多核靠A720堆料也没拉胯。不过高通这芯片定位是次旗舰,明显冲着中高端市场去的,价格大概率卡在2000-3000元档,对标天玑9000系列。
为啥不叫“骁龙8s Elite”?因为没上自研Oryon架构!高通的潜台词是:“自研成本太高,次旗舰用公版ARM架构够用了,还能压价格。”说白了,这就是一场精准的性价比狙击战,用接近旗舰的性能,卖中端的价格,顺便膈应联发科。
四、新机扎堆,谁最值得蹲?
4月中旬开始,一大波新机带着骁龙8s Gen4杀到:
1. Redmi Turbo 4 Pro:首发选手,7500mAh±超大电池,6.8英寸1.5K直屏,金属中框+玻璃后盖,价格可能1999元起。
2. iQOO Z10 Turbo Pro:120W快充+7000mAh电池,独立显示芯片+散热系统,游戏玩家专属。
3. 小米Civi 5 Pro:主打轻薄拍照,6000mAh电池+大底主摄+长焦,自拍党狂喜。
4. OPPO K13 Pro:主动散热风扇+RGB灯效,7000mAh电池,电竞感拉满。
这些机器清一色大电池,最低7000mAh起步,续航焦虑?不存在的!

五、高通急了,但联发科更急
这两年联发科天玑8000/9000系列在中高端市场混得风生水起,高通骁龙7系却总被吐槽“挤牙膏”。这次骁龙8s Gen4明显是来砸场子的,用接近8 Gen3的性能,卖中端价,还能蹭旗舰同代GPU和ISP。联发科要是再不掏点狠货,天玑9300怕是要被按着打。
不过消费者赚到了,2000多块就能买到200万跑分的手机,放在三年前想都不敢想。卷性能?请继续!
总结:这次真不是“换皮”
骁龙8s Gen4绝不是“骁龙8 Gen3青春版”,全大核架构、缓存不缩水、GPU同代降配,这套组合拳打得既有新意又有诚意。如果实测功耗不翻车,这芯片很可能成为中端机市场的搅局者,毕竟,谁不喜欢“花小钱装大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