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年10月17日,康熙还在巡幸塞外的路上,暂时在布尔哈苏台歇息。然而虽未回到京城,但康熙已经迫不及待要废掉胤礽的太子之位,便将诸位王公大臣都召到行宫。
大臣们并不知道康熙要干什么,待诸大臣们都到后,康熙直接呵斥胤礽跪下,然后当着众人的面将胤礽以往的罪状都说了一遍,康熙边说,边老泪纵横,很是伤心。
以至于最终失声痛哭,扑倒在了地上。
而恰好便是这个时候,康熙宠爱的汉人妃嫔王氏所生的皇十八子胤祄夭折的消息传来。
祸不单行,康熙顿时心痛难忍,当众宣布废掉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12天后,回到京城的当天,康熙便将胤礽囚禁在了咸安宫。7天后,正式昭告天下废太子一事。
然而胤礽被废后,储君之位便出现了空缺,如此一来被封有爵位、较年长的皇子们便都有希望成为新太子人选。康熙见儿子们如此,实在是心里着急,便将儿子们召来,苦口婆心地劝说一番,然而已经觊觎皇太子之位的众皇子们又怎么会听呢?
而最先表现夺嫡心思的便是皇长子胤禔与皇八子胤禩,尤其是自诩众皇子之首的胤禔,不仅想要借康熙之手除掉胤礽与胤禩,甚至主动提出帮助父皇除掉废太子。
在皇三子胤祉的提醒下,康熙查到了胤禔镇魇太子的事情;
很快胤禔便被幽禁起来,成为第一个夺嫡失败的皇子。
而向来有“八贤王”之称的胤禩,则是在皇长子被幽禁后“崭露头角”,康熙自然知道胤禩的心思,便以“胤禩纠结党羽、妄图谋害胤礽”等罪,将胤禩也幽禁了起来。
康熙很清楚,若皇储之位不尽早填补上,夺嫡之争只会越来越复杂。
1708年12月25日,康熙终于决定让众大臣推荐新太子人选。
虽然康熙让众大臣推荐,但实际上胤禔与胤禩的事情也让康熙明白:
若论狠毒,无人能比得上胤禔
若论危险,无人能比得上胤禩
与胤禔与胤禩相比,胤礽反而没什么大的过错,所以康熙其实还想胤礽为太子。
所以即便是大部分朝臣都推荐皇八子胤禩,康熙还是否了。
康熙很清楚,只有以胤礽嫡子的身份才能堵住众大臣之口,也能断了众皇子夺嫡的心思。
果然1709年4月19日,康熙正式下旨: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
在同一天,康熙再一次大封众位年长的皇子,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被封亲王,皇七子胤祐、皇十子胤䄉被封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则是封贝子。
康熙如此做其实是有良苦用心的,然而康熙的苦心终究是白费了。
1712年12月13日,康熙再一次废太子,之后不管谁来求情,再没有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
康熙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也是深思熟虑的,但复立为太子的胤礽究竟做了什么,让康熙如此失望,再次将其废黜呢?
其实虽然康熙恢复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但实际上胤礽并非康熙心目当中最理想的太子人选。
胤礽被废后,胤禔与胤禩的作为让康熙意识到皇太子之位出现空缺,诸位皇子纷纷争夺储君之位;虽然康熙曾告诫诸位皇子要安分守己,不要结党营私,若是被发现的话必定严惩。
同时,康熙对满洲属人下了一道圣旨:不得与诸位皇子结私。
但是自胤礽周岁时被封为太子,已经三十余年的时间,大臣们也早已习惯了朝中有太子;更何况太子是国本,是储君,康熙其实跟大臣们一样也习惯了有太子。所以胤礽被废后,若是不再立一位,便不符合众人的心理。
所以在胤礽被废后仅一个月,康熙便在考虑再立一位皇太子,立谁为皇太子,要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选皇太子呢?
其实,这一点康熙也不是很清楚。
在得知胤禔镇魇胤礽后,康熙便认为胤礽之前的过分举动,是因为皇长子镇魇所致,所以想要等胤礽的病情稳定一些后,再打算立太子的事情。
如此情况下,朝臣们又怎么会不揣度康熙的心思,打算投其所好呢?
其中猜中康熙复立胤礽为太子的,除了康熙的心腹大臣李光地外,还有左都御史劳之辨。
劳之辨便主动上疏请求康熙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若是胤礽当真能继承皇位的话,劳之辨便有拥立之功,自然能得到胤礽的感激与器重,位极人臣。
然而康熙看透了劳之辨的心思,便将其革职回了原籍。
在随后众臣在畅春园推荐新太子人选时,大多都推荐了皇八子胤禩,其中便包括康熙已经退休的小舅舅佟国维,康熙的股肱之臣、大学士马齐。
康熙从未打算让胤禩继承皇位,而且此时胤禩还在被幽禁之中,仍旧有如此威望,这不得不让康熙感到脊背发凉。
为此康熙对众大臣十分不满,不仅革去马齐的大学士之位,还斥责了小舅舅佟国维。
康熙之所以不选胤禩,是因为胤禩结党谋夺储君之位。
而康熙惩治劳之辨、马齐与佟国维,就是在告诉群臣,不得干预立储一事。
因为康熙很清楚,若是臣子们以拥立之功来挟持新太子,对大清十分不利。
考虑到大清的长久,康熙便将立太子当成是皇帝自己的事情与权力,谁结党谋夺储君之位,便是在损害大清的利益,所以康熙认为结党谋位者并没有被立为皇太子的资格。
胤礽虽然不是康熙最理想的太子人选,但毕竟是唯一长大成人的嫡子,还是康熙结发妻子、一生白月光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出于对孝诚仁皇后的愧疚,康熙都不忍心胤礽就此幽禁咸安宫
而康熙之所以如此着急恢复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就是尽快填补储君的空缺,好让诸皇子都安分守己、不要再结党谋夺储君之位。
然而在胤礽恢复太子之位的同时,诸年长的皇子爵位越来越高,在朝中的地位与威望也越来越高。康熙提高诸皇子的地位与爵位,本身就是对皇太子地位的一种威胁。
更何况胤礽曾被废呢?
胤礽同诸位弟弟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有越老越融洽,反而让胤礽对诸位弟弟越来越忌惮防备,而为了防止弟弟们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位,对于胤礽而言,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结党、早日登基称帝。
胤礽甚至说出:古往今来,哪有当了四十年的太子?
胤礽觊觎皇位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与此同时,皇帝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也是越来越大。
胤礽复立为太子之位,不仅没有安分守己、有悔过之心,反而大摆作为皇太子的架子,在饮食上甚至比康熙的标准还要高,甚至派了自己的家奴到各地搜罗美女以及贡品。
如此一位只知享乐的太子,作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又如何能容忍呢?
而最让康熙忍受不了的,就是原本那些曾依附在太子身边的臣子,又都聚集到了胤礽身边。
他们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皇权。
为此,康熙在1711年10月27日,将诸王公大臣召到畅春园,十分生气地说道:
朝中有些臣子为太子结党营私,诸位都是我提拔起来的,已经受恩50年了,你们不想着如何为朝廷尽心尽力,反而争着依附太子,你们究竟想干什么?
此时的康熙已经58岁,之前生过大病,身体大不如前。
朝中有些臣子,早早地便选好新主子来依附也并非稀奇事。
但这对于尚且健在的康熙而言,是不能容忍的。
见康熙如此生气,众臣都不敢说话。
随后,康熙便质问依附胤礽的臣子:
都统鄂善
兵部尚书耿额
刑部尚书齐世武
......
虽然鄂善等人并不承认依附太子,但是康熙并没有听他们的辩解,而是将这些臣子全部问罪。
其实皇上与太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让满朝文武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若是一味站在皇上这一年,万一康熙病逝,胤礽成为新帝,那么这些曾向着康熙的臣子必然得不到胤礽的重用;但是若站在太子这一边的话,又有可引起康熙的不满,招来祸患。
所以,在当时朝中有这样一种说法:
两处总是一死
虽然鄂善等人已经被问罪,但是皇上与太子之间的矛盾终究到了没办法调和的地步,1712年10月29日,康熙巡幸塞外刚回到京城,便再次下旨“废掉胤礽的太子之位”。
皇太子允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大业断不可托付此人,著将允礽拘捕囚禁。
就这样,胤礽再次由尊贵的储君成为不得自由的阶下囚,幽居咸安宫。
然而胤礽并不甘心被废,还妄想父皇还能恢复自己的太子之位,所以即便胤礽不得自由,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康熙的重用。
康熙五十四年,康熙打算对准噶尔用兵。
率兵出征的大将军人选十分关键,胤礽便给公普奇写一封信,信是用矾水写的,胤礽希望公普奇能够帮助自己谋求领兵大将军之位;只要自己能立下战功,便可以顺理成章恢复太子之位。
然而此事被八爷党人得知,便将此事告知了康熙。
康熙十分生气,惩治了公普奇,这便是康熙五十四年的矾书一案。
除此之外,朝中还有一些臣子不死心,在竭尽所能帮助胤礽复立为太子。
康熙五十六年,胤礽的老师、大学士王掞上疏建议康熙立储。
虽说是立储,其实是想让康熙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
而同王掞一起上奏的,还有御史陈嘉猷等八位臣子。
康熙对此并未理会,康熙六十年时,康熙已经68岁高龄,翰林院检讨朱天保上奏康熙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甚至在奏折中提到了汉武帝害死太子刘据一事。
这让康熙大怒,最终朱天保被处死。
而康熙也不再容忍王掞等人,将王掞等人均遣往西北军中效力。
因为王掞已经年迈,康熙便让其长子王奕代替前往。
矾书案、王掞案、朱天保案,都在告诉世人,不可能再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病逝,皇四子胤禛登基,史称雍正帝。
雍正帝登基后,并未将二哥放出来,不过却将胤礽实际上的长子弘皙册封为理郡王,并且让给弘皙带着家人们搬到了郑各庄居住。
在胤礽病重时,雍正甚至让弘皙侍奉在父亲身边;
胤礽病逝后,雍正将追封为了理密亲王。
后弘皙,也被晋封为了理亲王爵位。
而胤礽的一个女儿,则是被雍正抱入宫中抚养、收为养女,长大成人后封为和硕淑慎公主下嫁蒙古和亲。
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屠杀人数甚至比日本鬼子侵华战争死亡总数多出数倍!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亡国的四个时期之一,洗满清和洗日寇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