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孩子到了青春期,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伴君如伴虎”。儿子今年15岁,读初三。小学阶段,他温和听话,学习和生活上基本没让我担什么心。但上了初中,突然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尤其升入初三后,更是脾气暴躁,一点就着。周末在家,我进他房间送水果,看到他在看手机,就叮嘱了一句:
少看会儿手机,抓紧学习,都初三了。我自觉语气温和,也没有责怪的意思,但儿子情绪激烈,冲着我就来了:
我怎么没学习了!我在这屋学一上午了你没看见吗?就现在看一下手机,你就说我没学习?看着他那副斗鸡一样的架势,我有心想质问他:“我叮嘱你学习不应该吗?你心里有鬼怎么的?”但是又怕吵起来,影响他的心情和学习,只好隐忍不发。就这么忍着,憋着,我尽量察言观色,小心翼翼的少说话,不跟青春期的混小子一般见识。可儿子却不知收敛,很小的琐事也会引得他爆发,弄得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跟他相处了。
话音未落,儿子就像变异了一样,朝着我大吼:
是你有病!你有病!我让你随便,你非来问我!我都告诉你不报物理了!告诉你了你也不听,还在那墨迹!你想要怎么安排你就怎么弄,别再来问我了!烦得要死!他涕泪横流,发泄一通还不解气,过来一把将桌子掀了。看着精心做的饭菜变成一地狼藉,我也崩溃了。自己花钱让他补课,还不是为了他?!不然我留着自己花不好吗?可我的苦心不仅不被理解,还换来儿子的不满和怨恨!
那段时间,儿子的情绪非常不稳定,整天都是一脸的消极和不耐烦。心情不好,必然影响学习状态,测试成绩也是一次比一次差。我实在想不通,儿子哪来的这么大火气,一句话都说不得?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儿子别再一点就着,能听进去我说话?也是被逼无奈了,只能听朋友建议,开始去学习了解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也才慢慢知道——孩子的情绪不稳定,其实情有可原。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内因和外因双重作用的结果。首先,从内因上来说,是生理变化的自然现象。青春期阶段,人体内的皮质醇和血清素起伏不定。皮质醇会引起焦虑情绪,而血清素则是缓解焦虑。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容易失控,会表现的捉摸不透。可能家长一句话没说好,他就爆发了。
其次,外部因素的角度,是家长总想说了算。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让孩子听话照做,不考虑孩子的意愿和感受。小的时候,孩子都会乖乖去做,家长也就习惯了这样跟孩子相处。但到了青春期,孩子有了主见,对于自己做主的意愿变得强烈,他渴望自己能说了算。这时,如果家长没有及时调整沟通方式和教育思路,还在用原来的模式和孩子相处,那必然会引发孩子强烈的反应。
1、停止包办,多放权,把自主权交给孩子,给孩子试错的空间,孩子才能有“自我掌控感”在之前,我从来没意识到,自己是控制欲强的妈妈。我老认为是儿子青春期叛逆,我只是说了一句,他就暴跳如雷。虽然我很少打骂孩子,偶尔批评,也会注意用词。但实际上,我一直都在“控制”孩子,希望孩子事事按照我的想法做,总想干涉孩子,也是控制欲强。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被压抑,毫无“自我掌控感”。特别是到了青春期,长久被压制的不满逐渐释放,再加上对自己生活学习的“失控”,内心就会焦虑,变得情绪暴躁,最后就开始跟家长对抗。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把自主权还给孩子,多给他一些自由和空间。自主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只有拥有自主权的孩子,才能唤醒内在的动力和创造力,不断体会到对生活的掌控感。在之后的相处中,我尤其注意这一点。不管是学习任务,还是买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还是上什么补习班,我都会先询问他自己的安排,然后表示“你的安排蛮合理的,你自己去做吧”。(这就是尊重他的想法和意愿)对于青春期的儿子来说,这不是穿什么衣服,上几节课的问题,而是他这个人是不是被妈妈尊重的问题。
儿子开玩笑:
我可不敢,母后大人。看得出,儿子的心情很好,还主动请我喝了一杯奶茶。其实主动跟孩子道歉,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不会削弱家长的权威,反而会让孩子看到一个能承担责任的榜样。有了掌控感,儿子也有了为自己负责的机会。他的暴躁和情绪消失了一多半,不再处处跟我对抗、一点就着了。我再说话,他也有了耐心听,亲子关系也融洽了不少。
这一次,我没有指责他发脾气,问他“这点小事至于吗?”而是先去看见他的情绪,再进行引导疏解。
试着孩子的情绪描述出来,孩子会觉得妈妈理解她,能接纳他的情绪。我告诉他,妈妈刚工作的时候,因为工作压力大,加上当时的领导喜怒无常,很擅长PUA,我每天都心情压抑,回家后情绪崩溃,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当时真想辞职不干了!后来,我报了一个泰拳课,每天晚上都去挥汗如雨,把假人想象成那个领导。运动完,压抑的情绪也一扫而光。可能是一段时间的锻炼,改变了气质,也让内心强大了一些,在工作中,领导不敢肆意跟我发火了,他就是找茬,我也会很镇定,有理有据的怼回去。儿子很惊讶:“看不出来,妈妈你还练过泰拳啊。”我点点头:“是呀,人生在世,压力和情绪总是无处不在,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就像我当时,辞职了也不敢保证遇到的下一个领导会更好。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管理化解情绪,我们才能跟压力共存,成为更好的自己。”儿子点头表示认同。我提议,累了今晚早点睡吧,剩下的作业就不写了,妈妈给你签字。儿子笑了:“还是写吧,别把我妈给带沟里。”我俩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