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昂行书“字库”,可与《圣教序》相比,被誉为“王羲之第二”

书画群英 2023-06-28 22:00:08

书法史上能做到“开宗立派”的人不多,王羲之是一位,他的行书、草书备受推崇,《圣教序》《十七帖》成了临摹的“标准字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三位的楷书也是“百代之师”,他们的碑帖成了学楷必选;元代赵子昂是王羲之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尤其是行书,能直逼“二王”。

赵子昂天资聪颖,幼年时便已经能熟练临摹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他以“二王”、钟繇等魏晋书法家为师,兼取秦汉碑版、唐代陆柬之、李邕、颜真卿诸人,史籍记载:“公性善书,专以古人为法。篆则法《石鼓》《诅楚》;隶则法梁鹄、钟繇;行草则法逸少、献之,不杂以近体。”

因此赵子昂的字往往笔画清晰、交代明了,又不失妍美纵逸之气,被誉为“王羲之第二”。古代书家如果过于追求法度严谨,便容易出现“板滞”“匠气”,这些字也常会被称为“打印体”。赵子昂是极少数能做到“精确”并避开“板滞”的大家,其影响力甚至仅在王羲之之下。

行书自诞生以来,魏晋是一个高峰,领衔者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他们的笔法和作品气韵构成了“魏晋风度”;唐代行书有所衰弱,到了宋代虽有所复兴,但能继承魏晋衣钵的寥寥无几。直到元代赵子昂的出现,“书法复古”的浪潮真正掀开,他深研晋人笔法,得其精髓。

“赵体行书”有一扛鼎之作,他一生写了百遍:“僕二十年来,写千字文以百数”,它就是《行书千字文》。这件作品不仅是赵子昂最拿手的,笔笔完美;而且字数多、篇幅长,且全是常用字,用来作为“赵体行书”入门帖极为合适。收藏家詹景凤评价:“此卷笔法高古、圆润峻秀,为承旨得意之作。”

《行书千字文》尖锋入纸,行笔中锋,点画提按分明,搭笔、衔接、使转极为流畅,丝毫不含糊,转折处方圆兼施,时而一搨直下,尽显王羲之笔法;而以“唐”“伐”“致”三字为例,左右开张、撇捺舒展,这又是王献之“外拓”风格的体现。

此作笔法丰富、结字挺健而瘦劲,相较“二王”中和飘逸,更显遒劲妍媚,尤其是在绞转处,暗藏筋骨、富有弹性,绝非“媚而无骨”。《行书千字文》中相同的字笔画处理并不雷同,对于赵子昂来说,这就是他个人的“圣教序”,值得后世认真临摹学习。

3 阅读: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