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二次挂果技术详解:从品种到采收的全流程指南

三农种植者啊 2025-04-17 07:46:35

葡萄的二次挂果技术,是通过精准调控葡萄生长周期,促使植株在正常采收后再次形成花芽、开花结果,实现一年内两次成熟果穗的栽培模式。该技术不仅能显著提升葡萄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还能优化种植资源利用效率。然而,二次挂果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一整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本文将从品种选择、环境调控、修剪技术、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维度,全面解析葡萄二次挂果的关键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奠定二次挂果的基础

选择具有多次结果能力的品种是实现二次挂果的核心前提。

适宜品种:巨峰、夏黑、阳光玫瑰、红地球等欧美杂交种及部分欧亚种。这些品种具备花芽分化能力强、副梢结实性好、生长势旺盛的特点。品种特性:优先选择树势中庸、成花容易、果实发育期较短的品种(如早熟品种),以缩短二次结果周期,降低管理难度。二、栽培环境调控:营造适宜生长条件

二次挂果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需通过人工干预优化生长环境。

温度管理二次挂果需在日均温≥20℃、有效积温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北方地区可通过设施栽培(如温室、大棚)延长生长季;南方地区可利用秋季温暖气候自然促成。光照调节保证每日光照时长≥8小时,必要时通过补光灯延长光照时间,促进花芽分化。水分管理果实膨大期需保持土壤湿度60%-70%,成熟期适当控水,防止裂果。

三、修剪与花芽诱导:调控营养分配

科学的修剪技术是促进二次挂果的关键。

夏季修剪主梢摘心:果实采收后10-15天,对主梢进行摘心,保留顶端1-2个副梢,其余副梢抹除,促进养分回流至主干和根系。副梢处理:对保留的副梢进行2-3次摘心,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冬季修剪采用短梢修剪(留2-3个芽)或中梢修剪(留4-6个芽),保留结果母枝,去除老化、病虫害枝条。激素调控在花芽分化期(主梢摘心后15-20天),喷施5-10mg/L的赤霉素(GA3)或1000-1500倍的2%细胞分裂素(6-BA),促进花芽形成。四、肥水与营养管理:精准供给养分

合理的肥水管理是保障二次挂果成功的重要环节。

基肥施用秋季采果后,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3000 kg、复合肥50-80 kg,补充树体养分。追肥策略花前肥:萌芽前10天,追施高氮复合肥(N:P:K=20:10:10),促进新梢生长。花后肥:谢花后,追施平衡复合肥(N:P:K=15:15:15),补充坐果消耗。膨果肥:果实膨大期,追施高钾复合肥(N:P:K=10:5:30),促进果实发育。叶面喷肥花芽分化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0.1%硼砂,提高花芽质量。五、病虫害防治:保障树体健康

病虫害防控是二次挂果成功的保障。

病害防控重点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等,发病初期喷施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虫害防治防治绿盲蝽、蓟马、红蜘蛛等,喷施吡虫啉、阿维菌素等药剂。

六、二次结果管理:优化果实品质

二次结果期的管理需更加精细。

疏花疏果保留花序数较一次果减少30%-50%,每果穗留果粒50-80粒,确保果实品质。果实套袋谢花后15-20天,对果穗进行套袋,防止病虫害和日灼。采收管理二次果成熟期较一次果缩短20-30天,需及时采收,避免过熟。七、注意事项:规避技术风险树体负载二次挂果会加重树体负担,需根据树势调整结果量,避免树势衰弱。养分竞争一次果与二次果的营养需求存在竞争,需通过修剪和肥水调控平衡养分分配。气候风险需关注秋季早霜、低温等气候因素,必要时采取设施避灾措施。结语

葡萄二次挂果技术通过精准调控生长周期和环境条件,实现了产量和效益的双重提升。然而,该技术对管理要求较高,需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灵活调整技术参数。只有科学规划、精细管理,才能确保树体健康、果实优质,最终实现高效益的种植目标。

0 阅读:3

三农种植者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