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喜字没贴上,先算钱袋子
村西头老张家新刷的白墙还没干透,蓝玻璃窗上就落了层灰。
本该挂红灯笼的门头,如今贴着张泛黄的"吉房招租"。
五年前,他家小子跟邻村姑娘半夜私奔去打工,
村里人当电视剧看,谁承想现在卡在"万紫千红"的彩礼坎儿上。
这场景在咱农村不新鲜。
前村老王家娶媳妇,女方开口就要"三斤三两":
百元大钞称三斤三两,足足13万。
后屯李叔嫁闺女,非要"一动不动":
小轿车加县城楼房。
现在两亲家赶集碰面都绕道走,活像结了八辈子仇。

二、新房新车填不满的无底洞
二柱子和对象在电子厂拧了五年螺丝,攒的八万块钱装修新房就像扔进水塘。
对象非要城里人用的高级瓷砖,智能马桶,
说"结婚就一回,不能跌份儿"。
彩礼谈崩那天,他摸着光溜溜的瓷砖苦笑:
"这够买二十头猪崽了。"
更扎心的是那辆小轿车。
对象考驾照时,他天天陪着练车,保险杠撞树上了都没舍得骂。
现在车还在院里停着,副驾驶上却坐着别人送的布娃娃。
村里人嚼舌根:"这车成了活王八,绿得发光。"
三、媒婆的嘴,骗人的鬼
周媒婆的彩礼账本比小卖部赊账本还厚。
翻开全是"东头老张家18万8,西头老李家陪嫁双倍"。
她叼着烟卷盘算:
"去年'万紫千红'才12万,今年涨到15万,比猪肉价窜得还快。"
最会算计的是赵家丈母娘。
闺女跟对象打工七年,拖到28才松口结婚。
等女婿在县城买了房,张嘴就要"三金一钻带现金",气得亲家公当场吃救心丸。
现在闺女跟了愿出20万的包工头,
老太太见人就显摆:"我闺女金贵着呢!"

四、死要面子活受罪
村口大槐树下,几个老汉蹲着嘬烟袋。
"老孙家媳妇跟人跑了,听说彩礼才要八万。"
"便宜没好货啊!"
这话飘进挑水的孙婶耳朵里,当晚就喝了农药。
喜宴排场更是攀比重灾区。
老陈家嫁女摆了八十桌,海鲜都是冷链车拉来的。
结果小两口婚后天天啃咸菜还债,结婚照还没挂热乎,人就跑南方躲债去了。
五、借债娶亲,越娶越穷
村西杨老汉为凑彩礼,把养老的牛都卖了。
现在小两口闹离婚,女方不退钱,老两口天天喝玉米糊糊。
村会计直摇头:"这不是结亲,是结仇啊!"
更惨的是吴家。
借了三分利的高利贷,现在要债的天天堵门。
新媳妇过门仨月就跑回娘家,撂下话:
"跟着你们吃糠,不如当初要三十万!"

六、明白人自有活法
也有不跟风的。
村南小两口旅行结婚,把彩礼钱承包了鱼塘。
当初笑他们寒碜的人,现在都来买鱼。
老丈人开始还黑着脸,现在见人就发名片:"要鱼找我女婿!"
村小学老师嫁闺女最聪明。
彩礼只要了六万六,全给女婿开快递站。
现在小两口给老丈人买的羽绒服,比谁都厚实。
七、真情比钞票暖和
村医老赵说得实在:
"当年我娶媳妇就两袋白面,现在她给我焐了三十年脚。"
他家墙上挂的金婚照,老太太笑得满脸褶子,比新娘子还甜。
豆腐坊老两口更感人。
当年私奔连床棉被都没有,现在三轮车上天天插野花。
老头说:"彩礼再厚,买不着半夜给你盖被子的人。"

说句大实话
彩礼本是添喜气,别让它成了照妖镜。
那些为钱撕破的脸,早晚得让日子打肿。
不如学学前庄老刘家,两亲家合伙办养鸡场,去年给全村老人送鸡蛋。
这红皮鸡蛋,可比红票子喜庆!
老乡们都来说说,你们那彩礼啥行情?评论区唠唠!
[吃瓜]男方看上的是,请女方过来平等生活!而女方看上的是男人父母所有家底!能贪着贪,打着女人是嫁人旗号,结果婚后,女方不单止是平等的,还凌驾于男方地位,想控制男方金钱,和思想!但凡女方不爽,离婚,分家产!要是婚后金钱全部上缴?基本就像王宝强一样。。。![吃瓜]叫律师的钱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