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蒙古国,作为中俄之间的草原小国,国人对其印象便是能歌善舞,善骑善射,人均一米八的大汉,以及中俄之间的缓冲带。
但有一点是我们鲜少人知的,蒙古也是个稀土资源大国,并非只有满草原的牛羊肉,可这稀土资源却苦了蒙古国......
一、外蒙独立
蒙古,在中国人民心中,只有内蒙古,没有所谓的外蒙古,但对于世界人民而言,他们只知道有一个夹在中俄之间的蒙古国,且更多的是蒙古国的“人均”肌肉身材以及呼麦乐队。
对于蒙古国的独立,中国大众是鲜少了解的,除开历史学者以及边境人民,没几个人清晰了解外蒙独立的事件过程,公众只知晓,中国曾经有块地,分出去了,独立为国了,那么外蒙究竟是为何选择独立建国以及何时建国的呢?这还得从苏俄说起。

外蒙古问题长期以来是人们“所知但又知之不详的问题”,“所知”集中于外蒙古1911年、1921年、1945年自中国三次分离的历史过程及缠绕其间的中俄(苏)关系。
“不详”在于苏联对外蒙古的内部政策,即苏俄在1921年“进入”外蒙古之后是如何逐步确立自身在外蒙古占优势地位的影响控制力的。
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面临着内部沙俄白卫军叛乱和外部,包括日本在内协约国集团武装干预的严重局面。
此种背景下,苏俄将外蒙古视为打破自身孤立地位和捍卫远东安全,以及在东方推动“世界革命”的关键一环。
为此,1920年初,俄共(布)中央和共产国际在伊尔库茨克成立了蒙古西藏处,加紧对外蒙古地下革命者的暗中支援,并将乔巴山和苏赫巴托各自领导的革命小组合并成统一的革命组织———蒙古人民党。

随着外蒙古局势的发展,苏俄同蒙古人民党的分歧和矛盾进一步显现出来,在苏俄的全面援助和直接武力干预下,1921年7月蒙古人民党夺取政权。
是年9月至12月,为了获取苏俄进一步的援助,并且明确苏俄同蒙古之间的关系,时任蒙古人民党中央主席、政府总理和财政部部长的C.丹赞率领蒙古代表团访问莫斯科.
莫斯科谈判期间,C.丹赞在唐努乌梁海和沙俄特许经营权,等问题上表现出了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和“民族主义倾向”,引起了苏俄方面的不满。
最终,1921年11月5日双方签署了«俄蒙修好条约»,苏俄虽承认“蒙古人民政府”为“蒙古唯一合法政府”,但C.丹赞在谈判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强烈“民族主义倾向”给苏俄领导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蒙古早期领导人很多自清末时,即投身于外蒙古的“民族解放事业”,这批人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结,对内主张走适合蒙古国情的发展道路,对外在寻求苏联帮助的同时不放弃同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开展经济文化交往。
中华民国政府对于外蒙古所发生的这一切,基本处于茫然无知之中,因为自1921年,陈毅率中国在外蒙古驻军残部,退出外蒙古之后。
对于中国来说,外蒙古已经成为“域外之地”,加之苏联,随后对外蒙古进行的社会改造和经济控制,民国政府,对此时外蒙古发生的一切,应基本处于茫然无知的状态,即便偶尔能从外部渠道获悉相关情形,也无力做出切实有效的回应。
而这还是苏联未解体之前的局面,苏联解体之后,蒙古国才算真正意义的独立,对于东大蒙古国又不想靠近,大毛则更没有那个精力去管蒙古国,这下外蒙彻底成了正儿八经的独立小国。
也正是这一独立,才造就了现在的蒙古国,也有了后面的亲西蒙古.......
二、资源互换?
稀土是珍贵的战略金属资源,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领域,被誉为“工业味精”、“工业维生素”和“新材料之母”。
随着稀土在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端技术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全球围绕稀土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
中国是世界第一稀土大国,稀土资源储量、产量以及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存在稀土资源消耗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稀土价格波动明显、矿产品单一且流向较为集中等显著问题。

与此同时,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印度、蒙古国等国稀土矿藏不断被发现,中国稀土占全世界份额不断下降,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蒙古国与中国毗邻,其稀土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数据及搜集蒙古国相关数据显示,其稀土储量为3100万t,占全球稀土总储量的20%,已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稀土矿蕴藏国家,足以看出稀土资源在蒙古国具有十分广阔的找矿前景。
蒙古国境内稀土矿产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蒙古国乌布苏省、库苏古尔省西部和东戈壁省西南部等地。

现已发现稀土元素矿床5处,稀土矿点71处、稀土矿化区超过260处,典型稀土矿床有哈勒赞布热格泰、鲁根高勒、木希盖胡达格等。
据蒙古国稀土矿成矿地质条件、分布规律,以 及蒙古国稀土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程度、交通设施等 因素,将蒙古国稀土矿产资源分布区分为图瓦-库苏古尔稀土矿潜力区、肯特稀土矿潜力区和达兰扎达嘎德稀土矿潜力区等3个稀土矿勘查开发潜力区。
其中达兰扎达嘎德稀土矿潜力区位于蒙古国南部南戈壁省和东戈壁省,有公路相通,且距离中国边境较近,交通和运输较为便利。
以上便是蒙古国稀土资源的发展潜力,尽管蒙古国的稀土资源丰富,但蒙古国的地理位置却是限制其发展的笼子。
蒙古国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能有如此的称号的原因,除开蒙古被中俄“保护”在中间外,还有就是它是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国家。

海陆空,海运没有一丁点条件,陆运空运又竞争不过旁边的两个大国,所以蒙古国的自主资源开发运输,一直是个难题。
所以蒙古国思前想后,想出个办法,以国土换运输通道,就是出海口,蒙古国想到这个方法,不是没有原因的,此前便有国家有此先例。
但各国国情各不相同,蒙古国想要效仿约旦的事例是非常有难度的,世界上被两个大国夹在中间,没有海岸线的国家,就此一个,蒙古可以说是孤例。
再者东大和毛子的关系虽然说是较与其他国家之间关系好些,但也只是在某些程度上,两者是同病相怜的,也就是被美国一众西方国家打压的经历。
国与国之间永远是利益为先,有同样的经历并不代表能够完全长久,中俄之间是需要一个缓冲带的,蒙古国就是最好的缓冲带。
至于蒙古国的国土换出海口的想法,东大是不会轻易同意的,倘若真换了出海口,港口是不是要驻扎军队,路线是不是要一路护持?
哪怕蒙古国真对东大放心,就港口驻扎个军队,但谁又能保证你蒙古国不出什么奇怪的心思呢?
所以不管怎么考虑,怎么协商,在目前这个阶段,甚至是未来几十年,东大都不会同意蒙古国的请求,当然很大概率,东大是永远不会同意的。
三、心怀鬼胎
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东、南、西与中国接壤,北与俄罗斯相邻,国土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45.7万人,国土虽不小,但这人口数量过于稀少,导致蒙古国看起来,颇有种亚洲“加拿大”的味道。

也许是毗邻两个大国,让蒙古国心中十分的不安,生怕哪天两国心思一变,就对他这块肥沃的土地产生欲望。
别看蒙古国的位置得天独厚,两个大国包夹着,几乎杜绝了99%的战争可能性,土地资源又不差,人口红利都还没吃到,但蒙古国的心是野的。
在两个与西方国家关系一般的大国中间,硬是出了个亲西方的蒙古,虽说因为蒙古的地理位置限制,他们做不了什么过分的举动,但骨子对西方的向往和崇拜是掩饰不了的。
就前面所说的土地交换,换取出海口通道的提议,若是蒙古正儿八经的做生意也就罢了,可他开了出海口之后,想要将稀土卖给美国,这可是中俄两国万万不能同意的。
你小子在我们两个的保护下,能活得非常滋润,何苦要换通道,卖资源给美国呢?东大真的同意了你的请求,那岂不是资敌行为,给自己找不痛快。

对此也不能说蒙古国不识好歹,地球上蒙古国的地缘政治条件独一份,西方国际的魁首美国,自然是不会放过拉拢蒙古国的好机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蒙古国一直努力寻求第三大国的援助,1999—2002年,蒙古国连续3年遭遇极端自然灾害,美国向蒙古国提供价值超过13.6万美元的小麦和2.5万美元捐款金额。
2007年和2018年,蒙古国依次获得了,美国千年挑战公司两项援助计划,援助金额共计约达6.3亿美元,用于集中改善国内铁路运输、职业教育和医疗保健、能源环境来减少贫困和解决供水危机。
此外,美国还力促日本与蒙古国之间“价值观外交”,2013—2014年,日本共资
助蒙古国490万美元,对蒙古国官僚体系进行行政培训以巩固民主转型,继续支持蒙古国民主化。
而这些资金正好能够给蒙古国提供所急需的经济援助和社会救济,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蒙古国脱离苏联后贫困人口剧增、民众生活困苦、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社会问题。
尽管吃了这么多的援助,蒙古国的发展还是不尽如人意,以中国民众的视角来看,蒙古国的发展是一塌糊涂,特别是吃了这么的久的援助情况下。
没发展好,但是蒙古国却依了美国的意,想方设法的给美国“送”稀土,自己开发稀土的能力差,就找东大帮忙。
但东大肯定不会同意这亏本的买卖,我出技术,你出资源,然后卖给东大的对手美国,东大不是傻子,任由一个小国忽悠。
没有东大的技术支持,蒙古国用稀土报恩还外债的想法,势必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小算计。

参考文献:
1.蒙古国中文教育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丝绸之路》2024年第2期156-167
2.“政治博弈”:1921~1928年苏联对外蒙古政策探析
《民国研究》2019年第1期54-66共13页
3.蒙古国稀土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中国矿业》2018年第5期82-87
4.冷战后美国对蒙古国的“民主援助”:战略动因与实施路径
《学术研究》2023年第2期58-62,72
5.蒙美确立“战略第三邻国伙伴关系”有何深意
《世界知识》2023年第18期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