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战火未熄,俄乌冲突又传来惊人消息!导弹如同雨点般落下,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尽管“以机场被炸,美航母被炸”这类传闻尚未证实,但俄罗斯导弹在乌克兰战场上确实打出了惊人战绩,让西方观察家都倒吸一口凉气,而某些大国似乎在关键问题上选择了沉默。
俄乌前线的厮杀愈发残酷,高科技武器的对决更是触目惊心。俄罗斯似乎已经找到了乌克兰高价值目标的“命门”,其精确打击能力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展现出来,给乌克兰及其背后的支持者带来了沉重打击。
俄军导弹发威,乌军损失惨重
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现在成了前线的绝对主角。根据俄罗斯国防部的数据,这款导弹已经成功命中了超过1400个乌军目标。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意味着上千个关键节点被摧毁。
想想看,这1400个目标里都有些什么? 有西方援助的宝贝疙瘩,比如德国援助的爱国者防空导弹连,就在红军村地区被2枚伊斯坎德尔直接“团灭”。还有那些数量本就有限的海马斯、M270火箭炮、西方自行火炮、其他防空导弹发射车,都在俄军导弹的优先打击名单上。甚至连藏在机场的战机也难逃厄运,米格29、苏27战机在地面就被炸毁。
俄军的战术现在越来越纯熟。卫星先锁定大概位置,地面分析师再精确区域,然后出动远程无人机深入侦察,甚至能跟着乌军补给车队找到隐藏据点,进行长时间监控。一旦锁定,伊斯坎德尔导弹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发射准备,光学导引头还能根据地形地物进行精确制导。 500公斤的集束战斗部从天而降,一枚就能装填54枚子弹药,对目标区域进行地毯式覆盖。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新莫斯科斯克,俄军就是用这套战术,突袭了一个乌军秘密训练基地,据称炸死乌军150多人,里面还包括了30多名极其宝贵的外国军事教官。这对急需专业指导的乌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乌克兰困境加剧,或铤而走险?
导弹的精准打击,直接后果就是乌军重装备越来越少。爱国者导弹弹药耗尽,美国的援助迟迟未到,前线火力据说已经下降了47%。本来火力就处于绝对劣势,现在更是捉襟见肘。
在库尔斯克地区,乌军的处境尤为艰难。 试图在苏贾镇建立突出部的计划被俄军快速增援打断。现在,乌军被压缩在一个仅41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完全暴露在俄军的炮火和无人机打击范围之下。苏贾镇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俄军正在步步紧逼,不断收复周边村镇,包围圈越来越小。乌军指挥官已经感到绝望,认为再打下去只会重演巴赫穆特和阿瓦迪夫卡的悲剧,最终可能不得不丢弃重武器突围。
面对如此困境,乌克兰内部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声音。俄罗斯媒体援引消息称,乌克兰可能正在制造“脏弹”这种准核武器,利用放射性物质制造恐慌。虽然脏弹威力远不如真正的核弹,但其制造门槛相对较低,对于拥有核电站和核技术专家的乌克兰来说并非难事。 更有甚者,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刚察连科甚至公开提出,乌克兰需要制造20枚核弹来保卫自己,哪怕遭受全世界制裁也在所不惜。泽连斯基也曾暗示过核武器的可能性。这不禁让人猜测,这是否是乌克兰在绝境中最后的底牌?打急了,会不会真的选择“拿基辅交换莫斯科”,与敌人同归于尽?
俄方立场强硬,总攻或已展开
面对乌克兰可能的极端反扑和西方的持续介入,俄罗斯方面则展现出更为强硬的姿态和决心。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直言不讳,认为基辅政权的出路之一就是宣布选举并准备投降,甚至用了“拜倒并热情地亲吻美国人的皮鞋”这样极具羞辱性的措辞。
战场上,俄军的行动也在印证这种强硬。 精锐部队,包括负责保卫首都莫斯科的莫斯科军区第20集团军、对抗北约的列宁格勒军区第44集团军、总参谋部特种兵旅以及战略预备队第44装甲师等,都已投入战斗。这被外界解读为俄军可能在春季就已展开总攻的信号。俄军总参谋部更是宣称已控制了卢甘斯克99%以上的土地以及扎波罗热、赫尔松和顿涅茨克州75%的领土,并强调这些地区是俄罗斯新领土,乌克兰“永远得不到它们”。
尽管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等,正在搞“提笼换鸟”式的援助,计划提供价值200多亿美元的旧武器给乌克兰,并承诺提供更多炮弹。但这种援助模式能否真正扭转战局,还是个未知数。毕竟,欧洲过去在援助上一直显得“抠抠搜搜”,现在突然“大方”起来,更像是被逼无奈下的反应。
当前的局势异常紧张且充满变数。导弹袭击的阴影挥之不去,核风险的幽灵若隐若现。战场上的厮杀与大国间的博弈交织在一起,正如某些评论所言:“这个世界只有强者才能上桌,软柿子就是菜单。” 在这场残酷的较量中,任何一方的误判或极端行为,都可能将局势推向更危险的深渊。而所谓的“五角大楼失声”,或许正反映了面对这场复杂冲突时,即便是超级大国也可能感到棘手和无奈。
热烈祝贺炸炸炸!!! 如果奖励胡塞几百核旦旦旦旦炸炸炸炸看看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