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晚年毛泽东不止一次叮嘱唐闻生:我死后,你们要听周总理的

静心的历史 2023-05-13 10:42:49

前言

唐闻生

“弱国无外交”这句话一直贯彻于中国经济发展之中,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开始注重外交发展,国家对此培养了相关人员,唐闻生便是其中之一,她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专属翻译”,也是唯一一位从中国外交部进入中央委员会的女性成员,同时她也是中美关系的见证人之一。

“闻父而归”的唐闻生

1943年纽约的一天,张希先刚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她要准备去妇产科医院了,肚子里的孩子正在“躁动”着,张希先刚准备出门,便听见响亮的电话铃声从房子里传了出来,她不得不扶着肚子去接电话,电话是张希先的丈夫唐明照(中国第一位联合国秘书长)打来的。

此时的张希先肚子很痛,她没有力气跟丈夫说太多话,几句寒暄后,张希先便挂了电话来到纽约布鲁克林的一家产科医院里。

说到这里,小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唐明照和张希先。

唐明照是广东人,他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唐明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完成大学学业的唐明照来到了美国,进入美国加州大学继续学习,在深造的过程中,唐明照又加入了美国共产党,与此同时,他还在学校里宣传了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

唐明照

张希先跟丈夫唐明照一样都是广东人,她毕业于燕京大学,张希先不但有着美丽的外表,还有着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她完成燕京大学的学业后,也来到了美国,她选择的进修学校是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张希先在这里攻读硕士,1938年,她在美国纽约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唐明照。

来到医院没多久,孩子就出生了,刚出差回来的唐明照放下电话立马赶到了医院,他见到了刚刚出生的女儿,并给女儿起名为唐闻生,这个名字的寓意是“闻父而归”。

唐闻生从小的生活环境很优越,这里的优越指的不是生活上的优越而是精神上的优越,他们一家居住在格林威治村,这里聚集了许多知识界“大佬”,有教授、科学家、艺术家等人。

唐明照一家居住在三楼,由于整栋楼里就只有唐闻生一个小女生,她自然也成了大家的宝贝,长辈们都很喜欢她。邻居们有空时,他们会选择在地下室举办学术交流会,居里夫人(物理学家)的女儿也曾参加过该会议。

居里夫人

小小年纪的唐闻生虽然还无法加入大人们的讨论,但她每次都听的很入迷,一转眼,唐闻生就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她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所以专门把她送到了当地知名小学“小红屋”。

这里的教育系统成熟,给孩子们带来了有益的教育,唐闻生一直记着她在这里的学习时光。

唐明照一家周恩来的指示下回国

唐闻生没有一直留在美国,195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她的父母带着她回到了祖国。这也是她第一次回到祖国,回国后的唐闻生由于错过了原本的开学时间,所以她只好暂时待在家里。

唐闻生回国的时候只有9岁,但是此时的她已经开始对文学作品有着极大兴趣,离家不远有一间阅览室,小闻生经常会自己一个人去那里看看书,一看就是好久,这样的专注力不是一般孩子有的。

唐闻生新家的邻居是前驻英国大使冀朝铸夫妇,他们两家是世交,关系一直都非常好,值得一提的是,唐闻生的爸爸唐明照和冀朝铸的父亲曾经是战友关系,他们还共同创办了《华侨日报》。

中国著名外交家冀朝铸

1950年,唐家和冀家都居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由于房子面积小,所以家里面也没有厨卫设备,对此,唐家承担起给朝家提供热水的服务。

懂事的唐闻生很听父母的话,她每次都会往冀家的热水瓶里倒上开水。唐闻生与冀家的关系也在这里埋下了伏笔。

在唐闻生回国后的第二年,她来到了北京东城区明明小学,在这里她完成了她的小学教育,从小学习好的唐闻生凭借自己的好成绩考入师大女附中。

1962年,唐闻生顺利完成了在师大女附中的学业,并在同年拿到了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录取通知书,这所学校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大学期间的唐闻生展现出她在语言方面的超强天赋,她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完成了5门课程,

唐闻生不但学习好,性格也非常好,刚入校园的唐闻生完全没有新生的扭捏和胆怯,她游刃有余得参加了很多学校里的联欢会。

这一天,唐闻生同北外的教师合作了《奥赛罗》,这是莎士比亚的名作(四大悲剧之一),很多学生都知道,她的演出获得一致好评。开朗又活泼,学习成绩还好,唐闻生身上散发出的光芒不但引起了学校学生的注意,也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注意。

周恩来总理非常注重我国的外交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总理被选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他是我国第一任外交部长,更是外交工作的“引路人”。

唐闻生初来外交部,并遇上她的伯乐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总理非常注重外交部的发展,开国大典之后,周恩来总理还亲自挑选了德才兼备的干事们,他要为我国外交部注入强有力的工作人员。

新中国的驻外大使黄镇、耿飚、韩念龙等人都是周总理亲自点的将,待这批将军抵达北京后,周总理还亲自安排他们参加外交业务知识的培训,周总理对大家说:

“你们这批同志,中央选了又选,现在你们脱下军装搞外交,中央相信不管把你们派到那个国家去,你们一不会跑,二不会怕,三是组织纪律性强。”

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韩念龙

周总理的一番话让台下的将军们都笑了起来,同时周总理这番话也让将军们坚定自己外交的信念。

在外交这件事情上,周总理相当用心,考虑事情全面的他做到了未雨绸缪,1960年,周恩来总理让跟随自己十几年的冀朝铸多次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物色高级翻译人才。

翻译对于国家外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翻译往往可以提升我国在外交上的形象,接到指示的冀朝铸来到北外,他开始为外交部选翻译,冀朝铸一眼就看中了唐闻生,一是因为唐闻生的英语口语好且标准,二是唐闻生的性格好,活泼开朗的她很适合干这种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1965年4月,唐闻生抱着一颗期待又激动的心来到了外交部,她是乘坐大巴来的,在这辆车里坐着与她同样年轻的外交人员,大家基本都是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学生。

唐闻生

唐闻生迈着轻快的步伐投入了外交部的大门,刚到门口,唐闻生就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惊到了,她看到了在微风中飘荡的五星红旗,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她开始意识到自己未来身上要减负着怎样的责任。

初来乍到的唐闻生被相关部门安排在了教育司翻译处英文组,没过多久,外交部便给这位“职场新人”安排了工作。她要跟着甘野陶一同前往芬兰大使馆,唐闻生也是在这次的工作中见到了周总理。

周恩来对于外交部的同事们都很熟悉,突然出现的陌生面孔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注意,周总理走上前亲切问候:“以前没有见过你,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唐闻生”

别看唐闻生是个个性大大咧咧非常自信的女生,但是见到周总理的她还是不知所措很紧张,差点在周总理面前“丢脸”。

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总理对着唐闻生笑了笑,随后又对她说:“你好好干!争取用两年的时间赶上你的师傅”

周总理一边说一边还用手指了指站在远处的冀朝铸。

多年之后,唐闻生没有辜负周恩来总理的期待,她成功从冀朝铸的手里接过“接力棒”成为独当一面的大翻译官。

唐闻生初次为毛泽东翻译,差点晕倒

伟人的气场终究是强大的,这位自信的小姑娘先是在周恩来总理面前“丢脸”,等遇到毛主席的时候,她又“丢脸”了一次,这次是因为什么呢?

1966年7月,73岁的毛主席先是到达了长沙,随后转乘专列来到武汉,下午,毛主席到达汉江车站,随后他住进了东湖宾馆。

7月16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温度也正正好好,毛主席打算在这天下水了,他要去游长江。

毛主席选择下水的地点是在武昌,随后主席借着水势悠然自得向着对岸游了过去,虽然当天的天气很好,但是江面并不平静,一股一股水浪朝着主席拍打过来。

毛泽东游泳

毛主席水性好,这些浪花不但没有对主席造成影响,反而毛主席在水里还不断得换着泳姿,此时的毛主席也是真的应验了什么叫“胜似闲庭信步”。

别看毛主席已经70多了,他的体力和耐力可是要比一般人好的多,毛主席在江水里面已经游了将近一个多小时,主席的身影也越来越小,一小时四十分后,毛主席成功游到了长江的对岸。

游完泳的毛主席很开心,他又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毛主席这边的兴致正浓,但此时的唐闻生却如坐针毡不知所措,这是为什么呢?

1966年7月,唐闻生也跟毛主席在同一个城市,武汉,她来武汉是因为临时抽调担任毛主席的同声传译。

7月9日,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在北京闭幕,这场会议的主席是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

郭沫若

会议结束后,所出席的53个国家代表以及5个国家的观察员打算从北京出发前往南方,外国友人们游览了我国很多城市,随后,他们到达了此次南下的目的地,毛主席所在的武汉。

对于这次的接见活动,外交部给毛主席安排好了翻译,一共是有3位翻译参加。

这3位翻译里包含了阿拉伯语翻译郑达庸,法语翻译齐宗华以及英语翻译唐闻生。

阿拉伯语翻译郑达庸

唐闻生到外交部的时间是1965年,她的工作经验与其他两位比的话,那是真的少,而且对于唐闻生来说,此时的她只不过是翻译界的一位新人而已,之前也是跟着老师一起工作,突然让她独当一面,那是真的不行。

毛主席接见外宾是很重要的国事,一般来说,要出席这样的场合,那也应该是翻译界老将冀朝铸的事儿。冀朝铸也不是不想参加,而是此时的他正在下乡参加“四清”,他手上还有工作要处理,实在是忙不过来啊。

冀朝铸没有时间来担任翻译一职,那只好给毛主席安排一个他信任且靠谱的人,冀朝铸选择了自己的这位学生,即便此时的她还是翻译界的小白,但师傅还是想让她出去历练一下。

得知要给毛主席担任翻译一事,唐闻生当场就吓坏了。

“不行!不行!这怎么能行!”

一向自信的小姑娘此时是真的没了自信,她刚进入翻译界没多久,怎么可能给毛主席当翻译呢?万一翻译期间出了差错可怎么办!

唐闻生

外交部跟唐闻生进行了好一番交流,也给她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唐闻生依旧紧张的要命,这真是她职业生涯里的一个门槛,如果迈过去了,那么自己的事业肯定会得到提升,要是迈不过去呢?那丢的可不是自己的脸,而是主席和国家的脸面啊!她真的压力很大!

唐闻生向周边的同事表达了自己最大的顾虑:“听不懂毛主席的湖南话怎么办?”

“那没关系的,廖承志、刘宁一都在现场的,他们可以提醒。”工作人员回答。

方言问题得到了解决,唐闻生的心里负担也稍微小了一点。

毛主席与外宾的接见活动安排在毛主席游完长江的次日,也就是第二天。

第二天早上,接见活动即将要开始了,3位翻译人员早早就吃完了早饭,他们等着毛主席这边的指示,眼见着翻译工作就要开始,唐闻生这边却出了岔子。

唐闻生这几天一直都处在紧张不安之中,此时的她见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她心里的紧张也在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加大,马上就要开始了,唐闻生却吓的要晕过去。

她身体开始出现摇摆症状,眼睛也不受控制的闭上了。

“你不能晕!不然就没人了!”

阿拉伯翻译郑达庸和法语翻译齐宗华在不断对着唐闻生呼喊着。

法语翻译齐宗华

好在唐闻生听见了大家的呼唤,慢慢的睁开了眼睛,她的神智回来了,左右两个翻译怕唐闻生在出什么事儿,他们紧紧搀扶着唐闻生,此时的画面有些滑稽,知道的是去给毛主席当翻译了,不知道还以为唐闻生刚从战场上下来呢。

一行人刚走到会见大厅,便遇到了廖承志,他告诉大家:“一会儿主席不打算讲话了。”

廖承志的一番话让唐闻生如释重负,她心里最担心的一件事儿不会发生了。仔细想想,也许是因为毛主席知道了唐闻生心里的顾虑,所以才不打算讲话的吧,与其让唐闻生听着自己的方言翻译,不如直接让她说,或者干脆就不说。

廖承志

唐闻生之所以如此紧张,也是因为跟毛主席相处的时间不长,而且对方又是国家领导人,这对于初入职场的她是有很大的压迫感。

但随着俩人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唐闻生便发现毛主席是一位平易近人,同时也很幽默的人。

毛泽东劝唐闻生改名字,新名字竟叫“唐闻死”

1970年,毛主席突然决定打算见一见斯诺,之所以要接见斯诺,是因为毛主席对尼克松有话要说,这一次的对话是会影响中美之间的关系的。

12月28日早上,唐闻生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来到了斯诺夫妇的居住地,由于此时正处于凌晨,斯诺还在睡觉,毛主席那边的事情比较着急,唐闻生只好不客气的叫醒了正在睡眠中的斯诺,随后俩人便一起来到了中南海。

斯诺

毛主席那天身体状况不好,但这并不影响大家的谈话,主席热情与斯诺举杯,在杯子互相碰撞的那一刹那,斯诺也用中文说出一句:“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一听,又举起了杯子,他用带着湖南口音的英文说了句:斯诺万岁!

你一言我一句,现场的气氛非常轻松,随后毛主席还跟斯诺开起了玩笑,主席说:“我看你这说了半天woman(妇女)解放的人就是不尊重woman(妇女),你都不跟她们碰杯!”

毛主席的话一出,惹得大家全部都笑了起来。

斯诺也很坦荡,连忙对着唐闻生等几个女翻译道歉:“sorry!sorry!(对不起)”

毛主席用幽默的对谈打破了谈话的严肃。

毛泽东

毛主席还曾开起唐闻生的玩笑。

1974年5月底,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唐闻生也陪着主席参加了这次的会面。

81岁的毛主席虽然身体很虚弱,但是他还是很有精气神,毛主席问:“你是哪里人?”

“我是上海人”

“有上海,那有没有下海啊?”很显然毛主席这是明知故问。

李政道老实回答:“没有”

毛主席笑了笑,接着对他说:“有上海那就有下海的,上海是城市,下海是一个镇。”

晚年毛泽东

紧接着毛主席便开始跟李政道谈论今天的主要话题:“关于你的应该培养科学人才的意见我是赞成的,但是你的理论并没有讲清楚。”

毛主席说话速度比较快,再加上他带着湖南口音,所以翻译的人翻译的也稍微慢了一些,还没等翻译翻译完,毛主席便继续发表着言论。

随后,毛主席指了指身边的唐闻生说:“唐闻生是人是个小前提,但这个小前提是包含在大前提里头的……所以唐闻生呢,是要死的,这是结论。”

毛主席用开玩笑的方式向对方说明了什么是三段论法。

随后,毛主席又说:“她呢,叫唐闻生,我劝她改个名字,叫唐闻死,她说这不好听。”

唐闻生

此话一落,在场的人又开始笑了起来,毛主席用这般幽默的方式改善了严肃的气氛。

唐闻生跟毛主席在一起共事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始终记着1970年那年主席对她说的话。

进入晚年的毛主席生前不止一次地叮嘱她跟王海容(另一个女翻译):“我死之后,你们一定要听周总理的!”

每次唐闻生听到毛主席这样叮嘱自己,她的心里都很不好受,她觉得那时的毛主席已经意识到自己要离世了,而且毛主席一直在心里觉得自己会走在周总理前面。

毛主席去世后,唐闻生的身影也逐渐在消失在了大家的视野里,1984年3月,唐闻生彻底告别了自己的外交生涯,在事业上打拼了一生的她始终没有结婚。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