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半起床的妈妈,和《再见爱人》里被困住的儿子

窝窝娱乐睡 2025-01-11 14:08:16

前两天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人可以效率多低?

有个网友就用他妈妈举例:他妈因为每天早上4点半起来做全家早饭,而被亲戚、朋友、邻居公认是特别贤惠的主妇。

那么,她做的早饭是什么呢:水煮蛋!她一共做四个水煮蛋,家里一人一个。这当然是吃不饱的,吃完这枚“妈妈早上4点半起来做的”珍贵的水煮蛋,全家人还得去外头买着吃,包括他妈妈做完早饭很困要补一觉,睡到九十点钟起来也要去街上买吃的……小时候他还以为是寻常,但长大了他就百思不得其解:

妈妈有必要起这么早吗?她这两三个钟头在厨房都在忙什么?

无论如何,几十年来,他妈妈用“4点半起床”这个铁一般的事实,立住了自己为家人倾情付出的人设……

看了这个叫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我忽然疑惑,好像最近还看到有谁很早起床做饭,甚至不是4点半,而是更触目惊心的3点半?我就查了一下:

这就很难评……

我自己也是小镇做题家,知道当时拼命卷的县中可能要求高三学生6点半就到校,因此学生可能5点半就得起床,吃了饭6点出门。

因为吃得太早,早饭分量要大,我爸会给我炒饭、下水饺或煮鸡蛋面。他厨艺娴熟,一刻钟内就能弄好早饭热气腾腾地端上桌。

那么,李妈妈早上3点半起床捣鼓什么美食呢?2002年冰箱早就普及了,难道他家不能弄些饺子、包子、馒头花卷放在冰箱冻着?是非要凌晨现做吗?湖北人爱吃的热干面做起来也很快吧?早晨吃的食物通常都是比较便捷的。即使做最丰盛的美式早餐,花的时间也非常有限。

起这么早,在厨房搞两个多小时,其象征意义已经远大于实际生活的意义。

无论做的什么,那都是“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凌晨起床,怀着爱意,播放着轻音乐,做给心爱的儿子吃的”。

更何况,李妈妈当时还查出了乳腺癌。

在李行亮心目中,他母亲是为了他辛苦付出,得了乳腺癌也不及时治疗,因此才去世的。

这是多么沉甸甸的母爱。

即使他早上吃的只是一枚水煮蛋,这大爱也是没法还了。

李行亮在《再见爱人》里说他父母之间关系不好,但是两个人都很爱他。他希望不要重复父母的人生,想要有一个夫妻充满爱的家庭。 

但是我们很遗憾地看到,他所了解和实践的爱,和他原生家庭给予他的,有相似的模式。

他的爱的表达,形式上非常伟光正,让人想起“早上3点半的饭”。

我们看到,2013年,他在《鲁豫有约》“刘欢银婚专场”里公开求婚,地点是蓝色地中海中浪漫的圣托里尼岛,鲁豫、刘欢见证,许多音乐人在场,非常热闹感人。

与此同时,麦琳在北京,通过一个IPAD观看并接受求婚……

……咱就是说,2013年出国游已经很普遍,你俩亲自去景点求个婚不行吗?搞这出网络求婚,就很形式大于内容的好不好。

对了,他们俩这个动辄求婚的行为也是很让人不适。

求婚本该是两个人之间只发生一次的非常郑重的事。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则会消解其严肃的意义。

对于本来就在婚姻中还有两个孩子的夫妻,再次求婚是荒谬的。他们俩婚姻出现问题,不去解决问题,却再次表演求婚,实际上,只是把爱意摊得越来越薄。以辞害意,莫过于此。

李行亮的爱意表达,老让我想起那些傻兮兮的大学低年级男生在女生宿舍楼底下摆着心形蜡烛唱歌求爱,有种自我感动的浮夸风。

在《再见爱人》中,麦琳用一种既抱怨又炫耀的语气,向张泉灵、黄圣依和葛夕说到他坐飞机去上海给自己买青团。问她什么感受,她没说自己有多感动,只是说“就还好”,还说他既然已经到了上海,为什么不问她要带点什么,就这样回来太亏了!黄圣依说:“其实你是个很实际的人。”麦琳同意。

对于一个讲求实际的家庭主妇,青团可以在网上代购,想买什么口味就什么口味,价格也不贵。你有这时间精力和钱,你打飞的买青团干嘛呀,你花在我和孩子身上不行吗?你有空陪孩子去上补习班行不行?你有钱给我买个周大福行不行?你的里程是兑换的,那留着让我去深圳回娘家行不行?

——麦琳知道自己应该对此热泪盈眶,感动万分,但她做不到。虽然做不到,但她又必须要装作被感动。当她和人说起丈夫对自己怎么怎么好的时候,她又必须拿这个来举例子。

类似的事情还有李行亮穿玩偶装给麦琳庆祝生日,手绘“你是鲜花插在大粪上”的道歉信等。传达的信息就是,我都已经把自己姿态放得这么低了,我都这么努力讨你开心了,你还能不开心吗?

就……让人莫名地憋屈。

他们吵架的和好,也是通过一种很别扭很憋屈的方式来进行。

双方没有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作出真诚的沟通和道歉,更没有冲突——解决——升华的曲线,就是突然发作完毕,然后突然开始肉麻:霸道总裁公主抱(还摔了一跤);“我可以摸摸你的小手手吗”;在镜头的绿光下,两个肉身疲惫的中年人,以母子的方式抱在一起,叫人看了起一身鸡皮疙瘩。

很多传统中国家庭的相处模式,就是掩盖分歧,当作视而不见,直到忍无可忍。爆发完了,继续视而不见,直到下一次忍无可忍……

而他们俩,不过是用这一代人的更华丽的方式,来重复父母一代解决家庭问题的浮皮潦草罢了。

刚说了李行亮对爱的表达,那么他对爱的感受,也是蛮有问题的。

他的那篇采访里除了说到妈妈早上3点半起床,以及为他耽误了癌症治疗,还说到:

在他的认知里,爱不是快乐,爱是献祭。爱的具象化不是一起走过的风景和相知相伴的笑容,而是母亲一直到癌症去世前还在打的毛衣。

这毛衣,太沉重了,简直没有人配穿。

在采访中,李行亮也谈到父亲对自己的爱。在他租住深圳20平米的小屋时,父亲赶来给他烧饭,尽管租屋逼仄,生活困顿,但是父亲每天都坚持认真给他做菜做饭。

他的母亲和父亲都早已去世,这更是让他们的付出都成为圣殿往事,具有至高无上的意义。

在他看来,爱情也不是让自己和对方都感到舒服和快乐,不是两个人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而是一方为另一方牺牲自己,牺牲越大就意味着爱越大。牺牲者获得自我感动,被牺牲者则要深深领情。

他在感情里越痛苦,越卑微,他也越深深感到“我在爱着”——我为爱付出了这么多,感到这么痛苦,我这个人,爱得好深好深,好动人哦。

很多人看了《再见爱人》会有一个困惑:麦琳给予的陪伴明明质量很低,他们俩互相也不够了解,李行亮的底线也被一再侵犯,为什么他好像还挺满意?

嗯,也许这就是答案吧。

据说,在背负巨大情感压力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成长为低自尊的人。

可能在世俗意义上,大家觉得李行亮是那种“成功男性”:年入几百万,别墅豪车,有子有女,全职太太带着岳父母和保姆围着他转……正因为世俗如此扁平化地定义男性的成功(他自己大概也这么认为),那么性转一下,本质就更加清晰:

假如有一位高知高收入女性,财政大权都给做全职主夫的丈夫,自己一点零花钱都没有。她用积分换机票,特地飞到上海去给丈夫买青团,丈夫只是淡淡地说“就还好”。丈夫家务能力很低,有保姆做事,但总说自己照顾家庭如何不容易,说把一切都奉献给家庭导致自己没有搞出大事业。她费尽心思讨好丈夫,甚至向人借钱给丈夫买礼物。她给女儿买了件几十块的裙子,丈夫也要把它退掉。在她崩溃大哭,指责丈夫不了解女儿的时候,丈夫笑了,说:“我为她做了这么多,我为什么要了解她?”……

那你觉得她是不是挺低自尊的?

可以确定的是两人在节目结束后并没有离婚,因为在现实中有人看到他们俩一起出行。这也很正常,他们俩既没有出轨,也没有性生活问题,也没有经济纠纷,甚至还比一般夫妻更会“亲亲抱抱举高高”的交流,而且有孩子、有房贷。

如果不是上这个节目,他们俩甚至还觉得自己的婚姻比一般人的更好更稳固呢。不就是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吗?不就是丈夫比较懦弱妻子比较霸道吗?这种婚姻也挺多的。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