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关税大战中的阳谋几乎无解:不知不觉间特朗普已经掉坑里了

影史奇侃 2025-04-13 13:49:38

随着特朗普将中国产品的关税从20%提高到54%再提高到104%,随后又提高到125%,中国也紧接着实施对等反制,将美国商品的关税从0%提高到34%,再提高到84%,下一步大概率还要提高到105%。

可没想到这次特朗普玩的火太大了,对中国再次下“死手”,2025年4月11日,特朗普政府一纸行政令将美国对华关税税率从125%暴力拉升至145%,全球市场应声暴跌——美股标普500指数单日跌幅近6%,苹果市值蒸发4000亿美元,美债收益率暴涨60个基点创下历史级波动。

这不是打脸,而是要把中国往死里整,是彻底脱钩断链的杀招。他的目的暴露无遗:不再谈判,就是要搞死中国。这哪里是贸易战,分明是经济绞杀战。

特朗普上台时曾豪言,要让美国“再次伟大”。然而,他的每一步棋玩得都像是高中勉强及格的象棋手:看似杀气腾腾,实则漏洞百出。一场关税战,搞得世界跟着天翻地覆,却也把美国自己推向了尴尬的境地。

2018年,特朗普雄心勃勃地发动对华贸易战,意图重塑全球贸易格局,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增加财政收入。结果呢?美国财政赤字反而扩大,盟友纷纷转向中国,贸易战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你以为加征关税就能让中国低头?结果呢?美国消费者买单,代购走私猖獗,美国政府却束手无策,特朗普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全球经济的齿轮在不断转动,中美贸易战的喧嚣似乎从未停歇。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自信满满地向中国发起贸易战,挥舞着关税大棒,试图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却意外地陷入了一场战略与人性的复杂博弈。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如同不断升级的赌注,压在了中美贸易的天平上。从最初的20%,到54%,再到104%,最终飙升至125%,关税税率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中国则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也相应提高,从0%到34%,再到84%,并做好了进一步提高到105%的准备。

特朗普政府公开宣称的目标是“打压中国制造,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并通过增加关税收入来弥补日益严重的财政赤字。然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却如同空中楼阁,面临着重重阻碍,最终将美国自身推向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并未选择妥协,而是采取了一系列灵活而有力的反制措施。除了对等加征关税,中国还巧妙地利用了全球化时代的特点,推出240小时免签免税政策,吸引外国消费者,尤其是美国消费者前来中国购物。

此举不仅刺激了中国国内消费,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关税政策的有效性,如同釜底抽薪般化解了美国的攻势。

美国消费者在中国享受“即买即退”的免税购物体验,如同磁铁般吸引着他们跨越太平洋,来到中国“买买买”,从而间接地减少了对美国国内商品的需求。

与此同时,“代购”和“走私”现象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些精明的商人利用关税差价,将中国商品带回美国销售,从中牟取暴利。这些人就像一群蚂蚁,孜孜不倦地搬运着货物,穿梭于中美两国之间,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市场的混乱。

甚至一些原本从事非法贸易的集团,比如那些在墨西哥、中南美洲的某些原来倒卖不知名粉末的集团,也开始转向“代购”中国商品,这无疑是对美国执法部门的又一次嘲讽,也凸显了美国在打击走私活动上的力不从心。

“估计将来连这东西都会有人倒……没办法,人类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在如此高的关税税率下,哪怕买来的中国产品加价到150%也有人买,而且散货散得比那种粉末还快得多,这样的生意难道不香吗?”

高关税就像一堵高墙,试图将中美两国经济隔离开来,却挡不住人性的逐利本能。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代购”活动如同野草般疯狂生长,美国政府对此束手无策。就美国自己大动干戈搞了这么多年。

然而,贸易战的影响远不止于中美两国之间。这场博弈也波及到了其他国家,迫使他们重新审视自身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定位,并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

一些国家选择提高自身产品价格,以期与加征关税后的中国商品价格竞争,避免成为美国的下一个目标。另一些国家则选择与中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美国的贸易霸凌,形成新的经济联盟。

澳大利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不顾美国的压力,选择与中国华润燃气公司合作,以确保未来的天然气供应,这无疑是对美国“盟友至上”原则的沉重打击,也表明了在利益面前,所谓的“盟友”关系是多么脆弱。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看似强硬,实则充满战略误判,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首先,制造业回流的目标难以实现。

美国如果要实现产能翻番,需要新建数百家工厂,并配套建设相应的能源设施,这需要巨额投资和漫长的建设周期。

“以当前美国铝型材企业平均5万吨的年产能计算,若欲实现产能规模提升,理论上需新建至少365家同等规模的生产企业……

也就是说,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美国全国的发电量几乎是没有增长,要满足543亿千瓦时的新增发电量,最起码特朗普从今天开始就要下达行政命令,然后政府调整预算,国会听证审批,财政部门按照审批结果增加款项拨付……

但问题就来了,按照美国行政机关的效率,这么一套操作搞下来等电厂建成发电最起码也要三四年,到那时候特朗普已经任满退休了,你以为他真的是大善人,愿意牺牲自己给别人做嫁衣吗?”

其次,增加财政收入的目标也未能如愿。由于高关税导致中国商品进口减少,美国的关税收入反而下降。屋漏偏逢连夜雨,国内减税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压力,形成了“加税-缺钱-再加税”的恶性循环,使得美国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特朗普当选后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2024年10-12月),联邦政府预算赤字达7110亿美元,同比激增40%,政府支出创下了1.8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这对于一直叫嚷着要削减赤字的特朗普无疑是当头一棒。”

美国对华的贸易战也让其盟友们看到了机会,纷纷转向与中国合作,使得美国在国际上更加孤立。“更让特朗普寒心的是,那些被他看作“同一战线”的盟友,反而被中国的市场诱惑迷得晕头转向。

不信你看,澳大利亚这个一向“盟友至上”的伙伴,立马看势头不对,转头与中国华润燃气公司达成合作,未来的天然气供应让美国只能望尘莫及。”

面对国内外的重重压力,特朗普政府进退两难。继续加征关税只会加剧盟友的离心力,并进一步损害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放弃关税政策则意味着承认失败,这对于一向强硬的特朗普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美国自身的经济结构也制约着其在贸易战中的胜算。过度依赖消费和金融,导致美国产业空心化,制造业竞争力下降。贸易战不仅无法解决这一结构性问题,反而可能加剧经济失衡,引发更深层次的危机。

与美国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贸易战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战略定力。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日益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健增长,并没有像美国预期的那样被贸易战击垮。

同时,中国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提供了新的思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

中美贸易战的未来走向,取决于双方能否摒弃零和博弈思维,选择合作共赢。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全球安全等领域,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只有通过对话与协商,才能化解分歧,找到共同利益的交汇点,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

中美贸易战是一场充满挑战的考验,它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全球化的价值和未来走向。全球化并非零和游戏,而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技术创新和文化交流,全球化可以为世界各国带来共同繁荣。

信息来源

新京报评论《104%!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特朗普高关税?|新京报专栏》

央广网《外交部回应“美对华关税达145%”!》

7 阅读:2579
评论列表
  • 2025-04-14 06:03

    又长又臭

  • 2025-04-14 06:36

    100%关税,够不法分子围猎美国,我们也要从中小心。

影史奇侃

简介:影史奇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