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纵观健康
编辑 |纵观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家药箱可能藏着“危险分子”,你却还把它当“宝贝”。比如那个用了十几年的感冒药,小时候吃了立马见效,但现在呢?咱得说一句:它,真的该退休了。
别不信,这些药虽然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被明令限制使用或建议淘汰。问题是,很多人家里还囤着!是不是你?先说说那个“感冒神器”——扑尔敏。老一辈人都爱它,打喷嚏鼻子塞,就吃它一片。但是你知道吗?它的副作用比感冒还吓人。

困倦、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都不算啥。关键是,老年人吃它,可能直接摔一跤骨折,孩子吃它,可能晚上直接“昏睡式修复”。而且它现在早就不是“主角”了,很多儿童药都把它踢出局了。别再觉得它是“祖传灵药”了,时代变了,它也该“下台谢幕”了。
再来聊聊“退烧一针灵”的安乃近。以前发烧,医生一针安乃近下去,烧是退了,可身体也可能“拜拜”了。它最出名的副作用,是“粒细胞缺乏症”,翻译成人话就是:你身体的“免疫部队”被它一波带走。病毒一来,没人打仗,感染、败血症说来就来。

说句狠的,有些国家早就把它拉黑了,某些地区甚至因为它出过命案。如果你家还有,拜托,别犹豫,扔!你是不是也有一支红霉素眼膏,从小学眼结膜炎就用?后来嘴角起泡、蚊子咬了也抹它,仿佛人生无忧。
但真相是,它只是一支抗生素眼膏,它不是“万金油”!你拿它抹嘴角,涂皮肤,甚至当唇膏用?它表示:“我眼睛都看傻了。”而且你用得多了,细菌会产生耐药性,以后真得病,它就“罢工罢罢”不干活了,到时候你哭都来不及。

还有那个“爷爷泡的药”——阿司匹林,听说能防心梗,老年人一个劲儿地吃,仿佛吃了就能活到120岁。但听我一句劝,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阿司匹林。特别是你没有心血管病史,还天天吃,就跟没事拿刀刮自己胃黏膜一样。
胃出血、脑出血、便血,这些可不是危言耸听。医生都说了:阿司匹林不能随便吃,得看具体病情来判断!别再“听说”就开始吃,咱要听医生的。至于感冒药界的“流量明星”——康泰克、快克这类复方感冒药,里面的“隐藏角色”伪麻黄碱,要特别小心。

它的作用是让你鼻子通气,但副作用也不含糊——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悸,对心脏不好的人来说简直是“地狱难度”。更离谱的是,它还能被不法分子提炼成毒品,所以不少国家已经对它“盯得死死的”。
你感冒吃它是为了舒服点,结果心脏先受不了,这不是把自己往坑里带吗?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那我感冒发烧咳嗽,到底吃啥?”别急,咱们不是让你“裸奔式养病”。而是提醒你:别自己当医生,别迷信“经验药”,感冒了先看看情况,轻的喝水休息,重的去医院,别乱吃药。

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更要注意。老药未必稳,新药也不是都好,关键是要对症下药,听医生的话!你现在是不是已经想冲进药箱里“翻查家底”了?那就别犹豫,红霉素、安乃近、扑尔敏……该清就清,别让它们“潜伏”在你家等时机。
别说你没时间清药箱,等哪天真用上了,可能你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今天这篇不是吓唬你,而是真心实意“劝个醒”。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败在病魔手里,而是败在“自己太自信”。

健康这事儿,不是“越老越值钱”,而是“越新越靠谱”。药箱也得升级换代,别再让过去的“老江湖”误了你未来的健康路。好了,今天的“健康脱口秀”就唠到这儿。如果你看完觉得“哎呀,学到了”,那就快转给爸妈看看吧!毕竟,健康知识这东西,传得越广,家人越稳,小编头发也能少掉点。
参考资料:
国家药监局《药品说明书修订公告》
WHO《安乃近临床使用建议》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2年第6期
《中华内科杂志》阿司匹林使用指南
国家卫健委:含伪麻黄碱药物的监管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