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年,朱元璋下令查抄陈德的府邸。令人意外的是,陈德年仅八岁的孙子竟当面质问朱元璋:“我祖父曾为你挡下九箭,我父亲也为大明战死沙场,你为何还要抄没我们的家产?”
朱元璋早年生活困苦,靠乞讨为生,后来偶然的机会让他投身军旅,逐渐组建起自己的武装力量。
陈德与他情同手足,两人并肩作战,共同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
在一次激烈的战役中,朱元璋为了提振军队的斗志,亲自带队冲入敌方阵营。这一举动让他直接面对敌人的密集箭雨。数百支箭矢如雨点般向他射来,连朱元璋自己都认为这次恐怕难以幸免。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德突然冲出,毫不犹豫地挡在朱元璋身前,用自己的身体硬生生接住了九支致命的箭矢。随后,他满身是血,倒在了朱元璋的怀里。
朱元璋见状,立即命令士兵把陈德抬去救治。幸好抢救迅速,陈德才得以保住性命。
此事之后,陈德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朱元璋登基后,立即对陈德进行了封赏,授予他临江侯的爵位。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朱元璋对陈德的重视和信任。
然而,陈德的好景不长,尽管他曾享受过一段平静的生活,但旧伤突然发作,最终夺去了他的生命。他去世后,爵位传给了他的儿子陈镛。
陈镛并非平庸之辈,为了在朱元璋面前展现自己的才能,他主动参军,带领明朝军队出征。然而,年轻的陈镛过于冒进,结局比他父亲更为悲惨。在一次战役中,他不幸阵亡,战死沙场。
随后,陈家世袭的爵位意外地由年仅八岁的陈子善继承。
朱元璋为何要对这一家下手?是否因为他冷酷无情?
实际上,明朝历史上有个轰动一时的大案,那就是胡惟庸案。这个案件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成为了明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胡惟庸作为明朝初年的重要官员,因其权势过大,最终引发了朱元璋的猜忌,导致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政治清洗。这一案件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朝政格局,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明朝政治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转折点。
李善长为了对付胡惟庸及其同伙,就拿陈德生前和胡惟庸有来往这事来做文章,给陈家抹黑。这就像老话说的,在皇帝身边做事,跟和老虎做伴一样危险。李善长这么做,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想通过陈德的事来打击胡惟庸的势力。
他频繁在朱元璋面前挑拨离间,坚称陈德家族与胡惟庸早有反叛之意。然而,朱元璋并非轻易被蒙蔽之人。他清楚记得,陈德曾以血肉之躯为他挡下九箭,其子也为大明捐躯沙场。这样的人,怎会背弃他?
朱元璋起初对李善长的说法持怀疑态度,但李善长却拿出了一份看似确凿的证据。由于关键证人陈德和陈镛已经去世,无法对质,朱元璋虽然生性多疑,但面对这种局面,他不得不选择相信李善长。毕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皇位的稳固,让他能够安心执政。
于是就有了之前提到的那个场面。不过,他念及陈德曾经救过自己的命,最终没有下旨诛杀陈家全族,仅仅没收了他们的家产。
在抄家过程中,年仅八岁的陈子善困惑地向朱元璋发问:“我祖父曾救过您的性命,父亲也为大明捐躯战场,为何如今却要对我们家下手?”
朱元璋当时火冒三丈,直接放话:“要不是念在你爷爷当年救过我的命,你们全家早就一个不剩了。”
从那天起,陈家的地位一落千丈,从显赫的皇亲国戚沦为普通人家。然而,对于陈子善而言,这样的转变反而带来了一种难得的平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