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佛人”到“蛀佛人”,一位国企老总的双面人生
2025年2月的一天凌晨,乐山大佛景区灯火通明。但这一次亮起的不是夜游彩灯,而是纪委监委办案车辆的警灯——乐山大佛旅游投资开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华被连夜带走调查。
这位曾在电视访谈中宣称“要把景区收益反哺文物保护”的国企掌门人,被举报材料揭开真面目:一面在佛前敬香祈福,一面在暗室收金纳银。

杜华,男,1967年生,1988年7月参加工作,第一个十年,先后在犍为县财政局,县罗城水泥厂工作;
第二个十年,历任犍为县非税中心主任,清溪镇党委镇长,县环境保护局局长,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等;
第三个十年,历任犍为县副县长,乐山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2020年1月,副职变正职。

据景区财务人员爆料,杜华独创“阶梯分成制”: 旅行社团队票每张抽成8-15元; 网络代售平台需缴纳“技术服务费”(实际为保护费); 特殊日期(如农历初一、十五)加收“香火提留”。
某旅行社因拒交“人头费”,其预约系统竟连续3个月无法接入景区端口。

亲戚名下的“古建公司”,承接大佛本体维护等多个工程。
2020年“九曲栈道加固项目”验收报告显示使用304不锈钢,实际抽检为201材质。所谓“特种防腐涂料”实为普通油漆掺石灰粉。
戏剧性转折:工人在涂抹假涂料时失足跌落,医药费纠纷牵出材料造假链条。

电子功德簿背后的数据游戏
力推的“智慧佛缘系统”藏有猫腻: 游客扫码捐赠的修缮资金,20%自动转入其亲属控股的科技公司。 VIP烧头香预约通道暗设竞价机制(2022年除夕头香拍出68万元)。
讽刺对比:景区北门功德碑刻着“某某捐赠300元”,后台数据库却显示其实际支付500元。
信仰光环成腐败遮羞布办公室挂着“佛法无边”牌匾,仓库里却囤积着待转卖的景区紫檀摆件。这种将公权与信仰混淆的行为,本质是打造“道德豁免权”。
其曾对行贿商人说:“在大佛脚下办事,总要结个善缘。”

景区导游李大姐:“带团讲解时总要说‘佛眼看众生’,现在才知道有人把佛祖当瞎子。”
凌云寺门前茶水摊主老王:“他们一台接待车够我卖三十年茶水,原来钱是这么‘化缘’来的。”
当市民老李愤怒地说“连佛祖眼皮底下都敢贪”,折射出的不仅是反腐问题,更是文化遗产管理机制的系统性危机。
大佛研究院退休专家王教授痛心道:“我们检测佛像风化,却没检测人心的风化。”
结局:佛不度贪腐人当办案人员从豪宅搜出鎏金佛像、唐卡等涉案物品时,一本翻旧的《金刚经》从书柜跌落,内页写着批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句大妙,可解万般因果。”
心语评论:这位董事长读懂了经文,却读不懂“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硬道理。
乐山大佛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它是我们乐山人的骄傲,我们绝不能让它蒙羞。
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乐山旅游发展的一个转折点,通过这件事,让乐山旅游行业得到整顿和规范,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