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言:“父母是横亘在你与死亡之间的屏障。”
的确,父母健在时,许多生命的真相往往模糊不清。直至父母离世,我们才得以洞察。
人生看似漫长,似乎拥有无数,但最终,每个人都将两手空空地离开。
究竟什么属于你?一旦领悟,便不会那么盲目奔波。
作为80后的一代,我深知金钱的重要性。
无论是教育、购房、购车、饮食还是饮水,金钱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的父母,曾多次体验到“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苦楚,那种滋味实在难以忍受。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成绩优异的同学前往市里参加竞赛,需要三十元的路费。
母亲得知后,既感到高兴又很快陷入了忧愁。因为母亲手中连十元钱都拿不出来。
当孩子们长大成人后,母亲总是反复强调:“一定要努力赚钱,一定要设法存钱。”
父亲对缺钱的恐惧更甚。每当青黄不接之际,父亲不得不去卖粮食。
由于囊中羞涩,他只能选择赊账,或者等到稻谷收割后,再用粮食偿还。
然而,父母最终还是能留下数万元。这让人感到意外。
村里许多老人,一生节俭,但到了晚年,仍然有所积蓄。
而那些家庭存款较多的,子女间却争执不休,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更多。
原来,金钱只是在人们手中流转,能够留存下来的,并未真正发挥其价值,反而显得有些浪费。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众多居民外出务工,他们将赚取的工资汇集起来,在村里翻新了房屋。
目睹他人红砖房的美丽,父亲也萌生了建房的念头。父亲与母亲携手制作砖瓦,邀请风水先生选址,并请来十几位村民协助。
新泥砖瓦房落成,父亲欣喜若狂,还邀请了亲朋好友前来庆祝。
后来,许多漂泊在外的村民开始将家乡称为故乡,将家称为老屋。
每逢佳节回到家乡,在老屋中居住几日,感到格外温馨。
也有许多村民拆除了老屋,新建了小洋楼。
但鲜有村民选择在村里常住。小洋楼大多闲置上锁。
父母离世后,无论是老屋还是洋楼,都逐渐荒废,宛如凋谢的花朵。
终于领悟,无论我们居住何处,都只是暂时的停留,并非真正拥有“那个地方”。
房屋是生命中的过客,我们亦是房屋中的过客。
人去楼空,房屋依旧存在,却不再属于你。甚至可能要转交给其他姓氏的人。
有句话说:“父母离世后,兄弟姐妹便成为世界上最亲近的人。”
的确,从血缘关系来看,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仅次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不可能总是能够聚在一起。
父母在世时,节日里兄弟姐妹总会相聚。围绕在父母身边,共进餐食,畅饮,交流,回忆童年时光。
父母离世后,一些兄弟姐妹因财产纷争而关系破裂;
姐妹之间也可能会心生不满,特别是在那些重男轻女的家庭中。
更糟糕的是,有些人不孝,在父母临终前几个月就已疏远了关系。
从此以后,兄弟姐妹之间的聚会变得稀少,甚至可能反目成仇。作为亲戚,偶尔走动,仅此而已。
也有人迁居远方,多年难得一见。尽管联系方式多样,视频聊天也方便,但往往不会这么做,因为感到厌倦。
即便是血缘关系,也不能保证感情的永恒,其他关系更是如此,往往只是利益的交换,表面的应酬。
假设你的父母是农民,你或许可以接过他们的锄头,继续在田野里辛勤劳作。
实际上你可能并不擅长农活,而是选择前往城市寻找工作。
如果你的父母是工人,你可能无法直接继承他们的岗位。
你或许会在另一个地方成为工人,但那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与父母的工作环境截然不同。
如果你的父母是官员,你同样无法继承他们的职位。我们已经不再实行世袭制度。
当然,你也会目睹父母在某个职位上威风八面。但最终他们会退休,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
当你的父母离世时,又有多少亲朋好友、昔日同窗、老同事愿意伸出援手?前来吊唁的人寥寥无几。这就是现实,人走茶凉。
有句话说得好:“先敬罗衣后敬人。”
的确,许多人对你的尊重,往往是基于你所处的位置。但你切勿沾沾自喜,因为换一个人坐上你的位置,同样会受到类似的待遇。
每个人或许都会经历一个所谓的事业顶峰,但那不会是永恒的停留。
忙碌一生,究竟什么才是你的?这一切又有何意义?
智者皆知,一切的成败得失,最终由自己决定。
幸福并非源于拥有众多物质,而是源于内心的那份独特感受。
正如古人所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唯有“你”,始终是“你”的。这里的“你”涵盖了两个层面:身体和心态。
保护身体的健康,胜过盲目追求金钱和地位,也胜过无谓的争斗。
多读书,勤思考,热爱美好事物,保持心态的平和,你的人生也将随之平和;保持心态的从容,你的人生也将随之从容。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拥有多少财富,一旦失去健康,一切都将化为乌有。许多人年轻时为了事业和金钱,不顾身体健康,频繁加班、熬夜、应酬,最终身体垮掉,才追悔莫及。而那些懂得珍惜身体的人,即使生活平凡,也能享受健康带来的快乐。至于心态,更是决定人生质量的关键。一个心态平和的人,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都能保持冷静和乐观,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一个心态急躁、焦虑的人,即使身处顺境,也可能因为过于担忧未来而失去当下的幸福。因此,真正属于你的,是那些你可以掌控的,比如你的身体和心态。学会珍惜和保护它们,你的人生才会更加充实和幸福。
人的一生,实际上是在得失之间度过。
有所获得,必有所失去;未曾拥有,又何谈失去?
当父母离世,生命的轮回变得清晰可见。你已步入暮年,理应学会释怀,不必过于执着于身外之物。
余生,请好好爱惜自己,让家庭充满温馨,生活自然会变得美好。你们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