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琦光主任及其团队为李先生紧急实施了介入取栓手术。北部战区总医院供图
本报讯 记者姜晓菲报道 近日,56岁的李先生因“左脚踝骨折”在家卧床休息三周后,突发急性肺栓塞,被紧急送往北部战区总医院,经全面分析评估,先心病内科王琦光主任及其团队为李先生紧急实施了介入取栓手术,整个过程不到90分钟,经全力救治,李先生已脱离生命危险。
那么,李先生为什么会得急性肺栓塞呢?王琦光主任表示,患者是由于脚踝骨折后长期卧床,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形成血栓。这些血栓随血液流动,最终堵塞了肺动脉,引发肺栓塞。这种情况在长期卧床、手术后或有血液高凝状态的人群中较为常见。急性肺栓塞是一种血管疾病,由于血管中的“栓子”堵塞肺部血管,导致肺部血液流通不畅,身体无法正常获取氧气。其“罪魁祸首”通常是血栓,最常见的来源是腿部深静脉。长期卧床、久坐、手术,尤其是骨折、瘫痪、肥胖、怀孕或外伤及有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都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急性肺栓塞的发病风险。
了解急性肺栓塞,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才能更好地守护健康。急性肺栓塞的症状不太明显,容易被忽视。常见呼吸急促,活动后感觉气不够用、胸痛,像被针扎或胸口压大石;咳嗽、咳血;头晕或晕厥;心慌、心跳过快或不规律等,出现以上症状应尽早就医,一旦确诊根据病情可采取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手术等不同方法进行治疗。
王琦光主任介绍,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急性肺栓塞。首先,多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特别是长时间乘车时要适时活动。另外,要多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此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建议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健康饮食。最后,高危人群应遵医嘱使用预防血栓的药物。在这里,建议大家多留意观察身体变化,腿部肿胀疼痛或有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