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杜平在中央红军任职,担任过红一军团卫生部政委和无线电队政委等职,跟随部队参加了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这一时期,许世友在红四方面军工作,跟随部队先后在鄂豫皖根据地和川陕苏区与敌人作战,累积战功升任红4军军长。由于在不同的方面军任职,这一时期二人并没有交集。

1935年6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在懋功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当时许世友是军级干部,杜平是无线点队的政委,虽然这个岗位很重要,但职务上和许世友差了不少。因此两军会师的时候,杜平和许世友可能连一面之缘都没有。草地分兵之后,杜平跟随毛主席北上,许世友跟随张国焘南下。
百丈关决战失利后,红四方面军被迫北上,到达陕北后许世友进入抗大学习,此时杜平已经出任了红30军政治部主任。后来“批张运动”扩大化,一些四方面军的干部也受到了波及。许世友一时想不通,准备拖枪出走,到四川找老部下打游击。他也因此受到了开除党籍8个月的处分。
不久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杜平和许世友都进入八路军129师任职。杜平先是担任129师留守处副主任,后来又进入八路军留守兵团任职,担任过警备第三团政委和警备第一旅副政委。

许世友进入129师后先是担任386旅的副旅长,给老首长陈赓当副手。后来他被毛主席派到胶东独当一面,期间率部多次和日伪军作战,成绩很大,毛主席称他“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八路军时期,杜平和许世友虽然都在129师工作过一段时间,但当时杜平主要在后方任职,许世友则在前线杀敌,因此二人的交集也比较有限。抗战胜利后,杜平进入东北工作,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秘书长和四野政治部组织部长,期间跟随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衡宝战役。
这一时期,许世友在华野任职,担任过9纵司令和山东兵团司令,在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下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胶东保卫战和济南战役等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华野改称三野后,他出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因伤缺席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杜平和许世友在不同的野战军任职,因此二人之间也没有什么交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杜平出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和停战谈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许世友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但进入朝鲜战场的时间比较晚。1953年他出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率部参加了夏季反击作战。当时杜平是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在朝鲜战场上,二人才有了交集。

1954年,杜平和许世友双双从朝鲜回国,杜平出任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许世友出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不久后还担任了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许世友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担任过志愿军政治部主任的杜平,由于红军时期的资历稍浅,最终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1955年,许世友出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在这个岗位上,他干了18年,期间先后和7位政委做过搭档,合作时间最长也最默契的当属杜平。许世友是练武的出身,性格粗犷,脾气也大,杜平和他搭档了10年却从未红过脸,这是很不容易的。

1988年12月6日这天,杜平迎来了自己的80岁生日。不少老战友赶来祝贺,闲谈的时候,有人问杜平,他为何能和许世友搭档10年从不红脸。杜平笑着回答说:“我有对付他的绝招。”
随后杜平给老战友们做了解释,他说自己和许世友虽然都是南京军区的主官,但一直都是把许世友当成上级来看待。许世友是战将出身,又是军事主官,因此军区军事上的事情,杜平很少插手。军事之外的部分,只要不违背原则,杜平也很少和许世友争论。

杜平的儿子后来曾说父亲多次和自己说过:领导班子只能有一个核心,如果两个人都要当核心,工作就搞不好。杜平和许世友相处的模式,和亮剑中赵刚与李云龙颇为相似。这不是迁就和忍让,更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一种很高明的相处艺术。

二人搭档期间,许世友对杜平也十分尊重,许多工作开展前都要征求一下政委的意见。二人之间,形成了很好的互补,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1983年冬季,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杜平亲自陪同许世友上任,足见二人之间的情谊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