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返本归真 2022-01-12 22:59:50

年刚刚八岁的王科就已经获得了少儿发明创造-等奖。 原来,王科从小时候开始就对身边的很多东西感兴趣。他有着很强的好奇心,经常摆弄家里的玩具,有好多东西都被他弄坏了,但他的父母从来不因为这些而教训他,反而鼓励他不断地探索,有时候跟他起拆卸玩具前,为他讲解那些东西的操作原理。父亲的耐心指导加上王科强烈的好奇心,使他比同龄人学到了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他的动手能力也强于同龄孩子。虽然只有八岁,他已经是一个小小发明家了,他还经常被-些电视台邀请上舞台,展示他的小发明。好奇心是还子习兴趣的的源泉。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好奇心是人对自己不解的事物感到新奇的一种心理倾向,他是推动人们主动求异,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更明确的说,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其实都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完成的。好奇心是推动孩子获取新知识的主要动力。一位儿童心理专家曾说过,“好奇心、求知欲和善问提是创造性思维的引擎。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带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和成功者,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动手来做一些事是孩子的天性。好奇是孩子获取知识一扇最紧要的门,是探索科学知识的动力,是启迪孩子智慧的火花。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始在一问。”孩于好奇,他们必然对不懂的新事物产生怀疑,进而发问或从实践中去探索。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对什么都感兴趣。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总想试一试,弄个明白。有一次他看见花园的篱笆边有一个野蜂窝,感到很奇怪,就用棍子去拨,想看个究竟,结果脸被野蜂蜇得肿了起来,他还是不甘心,非看清楚蜂窝的构造才行。几乎每一个科学家的成长都可以告诉我们,他们的一生是充满了对大自然奥秘好奇的一生,正是这种好奇心引导他们一步步攀登科学的高峰。科学家的好奇心是对新事物的敏感与探求。注意倾听孩子的话。倾听是对孩子好奇心的最好支持。孩子问问题的时候,父母不要用不理睬、厌烦甚至嘲笑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正是由于父母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沮丧,从而放弃了提问,孩子的好奇心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消失。父母应该注意,当孩子问自己“为什么”的时候,切忌对他们说“你怎么这么烦!”“你没见我正忙着吗,一边玩去!” “你笨死了, 这么简单的问题 都不知道!”这些话会很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做的是:放下手头的事情,弯下腰,目光注视孩子,用点头和微笑鼓励他,“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来讨论一下!”不要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孩子。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远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为什么”来得重要。例如,当孩子问“鸟儿晚上睡在那里时,你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鸟儿在晚上能的去处。给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是呵护孩子好奇心的关键。父母如果经常给孩子下达一些强制性的作业任务,那么孩子会感到总是在一种有压力的环境之中, 他们便会将思考问题看作是一 种额外的负担。久而久之,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作为父母,一定要好好地引导孩子积极地探索。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