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役的武装直升机无论是直10,还是直19,起飞重量都不大,一个是6吨级,另一个甚至只有4吨级,导致它们的装甲防护和火力都不如AH64“阿帕奇”,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所谓的购买俄罗斯卡52,也只是媒体杜撰出来的消息,因此在我军的装备序列中,还缺少一种10吨级的重型武装直升机,此前有消息说我国会在直20的基础上研制一款武直20,用来填补这一空缺,而现在,这一消息再次得到确认。

真的有武直20?
根据央视军事3月2日的报道,直10总设计师吴希明称“新的产品已经在路上了”、“而且我希望加快”。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大家对我国直升机发展的高度关注。而所谓的“新产品”,除了中俄联合研制的重型直升机之外,大家最为期待的,就是武直20了。

其实直10没有其他型号,不用加个武字
其实,此前网上已经出现了一款直20的改进模型,被认为可能就是武直20,它除了能够加装短翼,携带大量的导弹和火箭弹之外,最特别的就是采用了隐身设计,腰间还有和直10武装直升机一样的折线,十分醒目。可是,武装直升机搞隐身设计真的有用吗?“科曼奇”难道要死灰复燃?

这个画面有几年的历史了
实际上,俄乌战场的实践表明,乌军拦截俄军直升机,并非等它飞到眼前了再手忙脚乱地准备,而是先通过远程雷达发现来袭的方向和位置,提前部署单兵导弹,在必经之路上等着它们。如果直升机能够雷达隐身,首先就减少了被远程雷达探测到的可能性,再加上贴地飞行,真的很难抓,等它飞到你跟前,再“临时抱佛脚”,早就来不及了。

俄军直升机群

这回得转动手机来看了
另外,隐身直升机除了降低雷达信号之外,还有两个优势:一是飞行时噪音比较低,就像采用五叶桨的直10一样,这可以大大降低被敌人发现的距离。而直升机降噪能够降到什么程度呢?以小编的亲身经历来看,经过降噪设计的直10,凌空飞到珠海航展静展区,隔着屋顶,里面的人都不一定能听见,效果是杠杠的,如果武直20有更新的降噪技术,还能将发现距离缩短。

武直20的可能设计

武直20的尾梁和尾桨

其次,隐身直升机还采用了大量的技术,来抑制发动机的红外热信号,而在战场上,大多数的单兵防空导弹还是依靠搜索热信号来锁定空中目标的,这刚好是“对症下药”。即便被单兵导弹锁定,红外热信号更小的目标,在抛射热焰弹之后,也更容易逃脱。


所以说,直升机的隐身设计不但有用,而且作用还很大。不过,武直20真正的外形会是什么样的呢?是直接在直20上加装武器挂架,还是像直10一样打造双人的专业武装直升机呢?很多人认为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无人机扇动了“蝴蝶的翅膀”,已经改变了武装直升机的定位。

你看看现代无人机的载弹量
类似直10、直19和“阿帕奇”这种纯粹的武装直升机,已经可以被无人机取代了,比如察打一体无人机、蜂群无人机等等,它们的巡航时间比武装直升机长、携带的导弹比武装直升机多、作战使用比武装直升机更灵活,但唯有一样无法取代,那就是载人,不可能让人趴在无人机身上,但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却可以兼顾火力输出和载人,武直20也可能是类似的角色。

这样看雌鹿,是不是也蛮酷的?
不要一听到米24“雌鹿”就觉得不靠谱,它落后的是电子设备和设计,并非理念。很多人对米24的担心,是它可能会在机动中将搭载的步兵甩得七晕八素,甚至失去战斗力。但在俄乌战场上,直升机往往采用低飞的方式,没有什么花哨的动作,万一碰到单兵导弹,更多的时候是依靠电子对抗设备的干扰,甚至是装甲的硬抗。实践证明,这种战术是很有效的,很多人认为俄罗斯武装直升机在俄乌战场上表现拉胯,但实际上,出动了数千架次,才被打下来十几架,这是奇迹,而被击中的一部分直升机,还依靠装甲抗住了打击,赢得了迫降和返航的时间。

卡52算不错的了

你看看黑鹰
总而言之,武直20可能是一种现代版的米24,而并非“阿帕奇”,现代战场上,没有那么多装甲目标留给你打,早被无人机和远程火炮覆盖掉了。它能执行像“斩首”拉登一样的特种作战任务,但更多的时候,则是“武装蛙跳”,依靠强大的火力和运输能力,突然将兵力运送到某个关键节点上,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