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一首怀人佳作,又启发李清照写下一首名篇,一空灵,一质重

长了鹿角的兔子 2023-02-09 16:19:16

范仲淹是北宋豪放派的先驱,其词意境阔大,气势磅礴,但其作品中不乏柔情之作,我们之前讲的《苏幕遮》是一例,今天介绍的《御街行》又是一例。

都说铁汉柔情,那么在这首怀人之作里,范仲淹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惊喜呢?

御街行

秋日怀旧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天本是怀人的季节,何况是月光如水、落叶飘零的秋夜?

此词写于何时何地,所怀何人,我们已不得而知,但是,英雄人物并非只有侠骨,同时也有柔肠,并非只有剑胆,而且也有琴心。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夜深人静,落叶纷纷,作者由落叶听秋声,感知秋寒。

落叶声轻而细碎,然而词人仅凭耳朵就能将这些细微的声音听出来,可见他的内心有多么孤寂。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在空寂的高楼之上,卷起珠帘,观看夜色,只见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飞泻远方。

词人本是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刚毅男子,然而,在这空寂的环境,皎皎的月色下,又怎么不触动他内心世界的情思?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年年到了今夜,月光皎洁如练,可惜意中人远在千里之外,不能陪伴自己共赏良宵美景,实在令人感到惆怅啊!

这时,词人的感情已经汹涌澎湃,所以在下片中,他直抒胸臆,倾吐情思。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愁到深处,已是断肠,酒也无法麻醉我,更何况,酒还未饮下,已先化作了相思之泪。

读到这里,很难不让人产生共情,直让人想穿越千年,去到词人的身旁,为他说几句宽慰的话,让他的惆怅能少一些!

“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浓浓的愁苦,本就困扰着离人,可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与室外的月明如昼相互映衬,心中更加愁苦,再无法入睡。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末三句更是直抒胸臆,情深意切,别具无限的感染力,直击千百年来无数读者心胸。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一剪梅》词中的千古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正是脱胎于此,再次扣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这两句千古名句,一空灵,一质重,恰似两个极端,都非常唯美,我们在欣赏时不能厚此薄彼。

范仲淹的这首词,历来评价很高,如明代文学大家李攀龙评价说:“月光如画,泪深于酒,情景两到。”

虽仅三句十二个字,却搔到了范词感人至深、别具魅力的痒处。

现代学者唐圭璋在一书中更是说得透彻:“此首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年年今夜’与‘夜夜除非’之语,并可见久羁之苦。‘长是人千里’一句,说出因景怀人之情。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

自古以来,写羁旅离乡之恨、怀人之愁的作品非常多,何以范仲淹的这首词却如此备受古今学者与文人推崇呢?

究其原因,恐怕与两个因素有关。

其一,悲秋、思乡、怀人的忧愁,乃人类情感的共相,范词情景交融,将此三者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所以能扣动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心弦,让人产生深切的情感共鸣。

其二,“酒未到,先成泪”一句,运用夸张修辞策略,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强烈地凸显了主人公愁到极致的心绪,所以不仅加深了读者的记忆印象,而且也足以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二公(韩琦、范仲淹)一时勋德重望,而词亦情致如此。大抵人自情中生,焉能无情,但不过甚而已……”。

和宋朝大多数文人一样,范仲淹爱上的也是一位青楼女子,不是玩乐,而是要大大方方把她娶回家。

她名叫甄金莲,原本也出自官宦之家,幼时父母双亡,后被叔父卖去青楼。因能诗善词,一相遇,范仲淹就喜欢上了这位才色不俗的女子。

不过,甄金莲是官妓,在没有从良之前,官员别说是迎娶,连过夜也是不允许的。

所以,二人各自隐藏对彼此的爱意,保持着纯洁的知己关系。

后来,范仲淹到别处去做官,回到京城后,仍然对姑娘念念不忘,于是写了一首诗,寄给接任的老朋友魏介。

他还附赠一盒胭脂,托魏介转交给甄金莲,并题诗曰:“江南有美人,别后常相忆。何以慰相思,寄汝好颜色。”

魏介知道了老友心意,于是出钱将甄金莲赎身,派人送到范仲淹府上,有其贺联可证:

庆朔堂前,桃李春风欣结子。

鄱阳湖畔,渔舟唱晚贺来迟。

据说,新婚之夜,甄金莲还是女儿之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关注我,解锁更多精彩图文。

0 阅读:306
评论列表
  • 2023-02-10 13:33

    文是好文,如果最后一句不画蛇添足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