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楷成对有遗存 罕见珍式传世来

元代末期至正年间布商徐寿辉率众起义,后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其共颁行四个年号,其中“天启”乃第三个年号(公元1358—1359年)。此年号期间,铸“天启通宝”钱(俗称徐天启),钱文楷、篆二书体,形制谱载有小平至折三(楷书),皆遗存少而珍贵,其中篆书折二大样,乃有名珍泉,谱载言其存世仅二三品。
事实当然非如此,近年篆书钱有所发现,早非存世二三品盖棺,愚亦有不止一品收藏并展赏,此不赘言。这里单表其楷书钱,谱载分别有小平、小平大样、折二、折三等几式。其中,小平形制及其大样又较之折三型遗存更为稀少,定级颇高,乃属较为珍稀之泉式。

由上不难看出,元天启钱,在形制上有其特点,那就是楷书小平有大样,篆书折二也有大样,其似可表明徐寿辉铸天启钱,其形制中往往插入大样(大样者,比标准形制大,而又小于标准折三,如折二大样者,其径通常在29毫米上下)。而大样者,通常又为样钱性质。
基于上述情况,在徐天启的楷书钱中,发现有折二大样存世,也就不奇怪了,无非是其钱之三相一材是否能经得起考辩审视。有鉴于此,检点愚帐中所藏,就有一枚可称大样的徐天启楷书钱,十分罕见。故今日赏泉,便将其帐中点出,拍照亮相,发于此公展鉴赏,以证其实。

首识书相。一眼可识,本品面文“天启通宝”四字,楷书书体,直读。其字书写甚为工整,笔笔划划皆见有力,起收有顿,转折有锋,钱文布局协调,字形笔划横直竖立,楷书书相彰显舒展大方。可以看出,其书相风格正是徐天启楷书钱之典型形象无疑,故为徐寿辉官炉铸品之开门书相,无需赘述。
次观铸相。不难看出,本品铸制规整有加。其直径约为29.52毫米,重约7.98克,铸体厚薄适中,其径大于一般折二,又小于一般折三形制,故可识别其属折二大样之形制。其铸体方正圆矩,平整地章,穿轮干干净净。续观字廓,深竣挺拔,鼓凸更显自然有度,毫无做作之态。无需赘述,此等优质铸相,进一步显示其具初炉试铸品之应有之貌,故而,断其乃官炉铸品,毫不为过,其门可开。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浑身无绿蓝之锈,也无锈之瘢痂。然,确是包浆浓厚,裹缚钱体,其包浆纯真无邪,浆质踏实不虚,彰显自然老道,分布亦是深浅相间。毫无疑问,其乃一眼可识的传世之品,悠久年代,一目了然矣。续观材质,略黄而泛红(长期传世应有之色感),可识其乃青铜质地,铜色熟旧而润和有加。无需细表,本品传世包浆,毫不虚妄,其门洞开矣。

一番鉴赏,几度审视,此枚“天启通宝楷书折二大样”钱,三相一材,开门见山,十分可靠。亦今为止,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在收藏实践中,亦是极难见到,曰其珍泉,乃不为过。因此,根据上述分析,以愚见之,此钱其理应归入元末徐天启铸币系列,它有力证明了徐寿辉在铸篆书折二大样的同时也铸楷书折二大样,并使之成对钱矣。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