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罗瑞卿在广东出差碰到了战友邓发的遗孀,她请求罗瑞卿照顾从苏联回国的女儿邓金娜,这个偶遇让罗瑞卿一家和邓金娜有了一段难忘的亲情故事。
罗瑞卿给妻子写信时总是絮絮叨叨说很多话,他知道郝治平身体不好还要照顾那么多孩子,心里很是愧疚。
战争时期两个人经历了太多艰难困苦,每次郝治平生完孩子身体都不太好,可是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
罗瑞卿在信中说自己违背了不再要孩子的约定,但邓发是他的好战友,现在遗孤无人照看,希望郝治平能够体谅。
信里反复强调自己很快就回来了,让郝治平别太累着,还叮嘱家里的孩子要听妈妈的话。
郝治平刚到延安时还是个小姑娘,脚上长满了冻疮还坚持每天出操训练。
她从小就有一种坚韧不服输的性格,即使是在最艰苦的岁月里也从来不喊累。
战争年代里她带着孩子跟着部队转移,把刚出生的女儿放在马筐里,还要担心孩子的安危。
到了北京之后,她默默支持着罗瑞卿的工作,含辛茹苦把一大家子孩子拉扯大。
邓金娜在大学时期认识了越南留学生李新华,两个人因为共同爱好跳舞而相识相知。
郝治平一开始并不太赞同女儿和异国青年谈恋爱,但看到李新华品学兼优也就慢慢接受了。
后来邓金娜跟着李新华去了越南,在战火纷飞中做起了战地救护工作。
远在国内的罗瑞卿夫妇每天都在担心女儿的安危,可是那个年代通信不便,只能在心里默默牵挂。
罗瑞卿1978年去世的时候,远在越南的邓金娜并不知情,这成了她心中永远的遗憾。
直到1983年邓金娜才有机会回国看望郝治平,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说自己太不懂事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郝治平从来没有责怪过养女,依然把她当亲生骨肉一样疼爱。
母女俩重逢的那一刻,往事涌上心头,曾经的隔阂在岁月的冲刷下早已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