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五国25日第二天:甘伯亚雨林,运河上的般只,堤道上的咖啡

夏柳旅游 2025-03-14 04:25:47

人数:10+1 形式:参团。

时间:2025年2月15日(行程的第二天)。

关键词:原住民的歌舞,运河上热闹的船只,Amador堤道上的闲暇时光。

行程示意图:

早上9:00从巴拿马城酒店出发,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在海边,名字叫:Miramar Panama,五星级,窗外就是太平洋,我们在这里连住3晚,酒店的早餐中规中矩,可选的基本种类都有;门口有水系,开了一些热带的小花。早上起来,我到门口也拍了几张照片。

大巴接上我们,两三分钟后就上了城市快速路,一路向北,两侧高楼林立,中间也夹杂着一路破败不堪的老房子,正是这些发黄的老房子,让这座城市很不一样,导游说因为私有制,很多业主不愿意拆迁,开发商给的补助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这些高楼中间的旧物也就保留了下来。

约10分钟就出城了,路的两旁起伏着山峦,伴随着高大挺拔的棕榈树、桉树、芒果树、椰子树等,满眼都绿色。再过30分钟,路过一个较大的城市,叫:科隆,从巴拿马有轻轨交通到这里,这里设有美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科隆自贸区。

今天要去的地方是:巴拿马城北约40处的甘伯亚热带雨林,过了科隆就进入了乡镇公路,两边的山更高了,半山下绿绒绒的天然草皮,再往上就是热带树林,山巅罩着云雾,一派热带乡野风情。

一路依然十分热闹,车流滚滚,公交车和私家车混流,但不失秩序;村庄一个接着一个,直到拐向一条往东的乡村公路时,才变得安静起来。

总共约50分钟车程,在绿色掩映的树丛中有一个检查站,大巴停了下来,导游进去买了门票,客人也下车上了卫生间,再往前开约10分钟,来到了查格雷斯河的码头;说是码头,实际上并没有趸船和平台,就是在河边的一平开阔平地,已经有几艘长船尾机动船停在那里,光上膀子的船员正在拖动着船头,他们就是住在河对岸雨林里的原住民-恩贝拉族人。

河水清澈,毫无污染,除了几条船,再也没有任何人类文明的痕迹。船员们的长相和亚洲人无异。美洲原住民的祖先来自亚洲,约25000-15000年前穿过白令海峡来到这片土地。这些人见到我们,也一定有一种莫名的似曾相识感。一位船员还带了一个小孩子,也只穿一条短裤;船员搀扶着大家,歪歪斜斜地上了船,一排坐2人,离岸后快速向河的对岸驶去。

马达声打破了河面的宁静,但几只鸟儿仍旧歇在河岸的芦苇丛,几只白鹭翩翩起舞,从船的前方掠过,恩贝拉小孩子指着水里问了他爸爸一些问题,爸爸回答了他,他们讲的是西班牙语,但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自己的语言。

船行没多远,就看到了岸上有圆顶草棚屋,那是一处原住民村落,河岸的树十分高大,许多美洲角鹰在树顶盘旋,对面有船只出来,上面是一些外国游客,我跟地接导游说:我们要沿着这条河多往里面多走走,导游说:再过一分儿我们就得上岸了,这说这不行啊,我可以加一些钱,让我们往雨林深处再走走。我们下面还有行程,不能更改。

拐了两道弯船就停了下来,这里是一处较大的原住民村落,码头也是原始状态,没有接驳站,大家只好小心一些,在船员的搀扶下下了船,这里有许多芦苇荡。我们踉踉跄跄上了岸,回头一望,碧绿中透着青色,几条长尾船排成一列,倒影清晰可见,背后是藤萝绿挂。

沿着台阶往上,没几步,村民出来迎接,唱着他们的歌曲,双手拍打出清脆的伴奏,跳出欢愉的舞姿。有的村民在二楼做饭,我们也从梯子上爬了上去,她们用柴火在烤鱼,还切出大盘的香蕉。想必这就是我们的午餐了。干活儿的村民并没有那么热情,认真地剥离着手上的香蕉。

还没来得及简单参观,就被带我们进来的船员召集到一个大圆棚的下面,说是要先介绍一下这里的情况。当时有两组客人,除了我们,还有一组说英语的老外,他们也有导游,村民讲解几句,我们的导游给翻译成中文,结束后还得等那边的导游翻译成英文,才能进行下一段的讲解。

村民主要介绍了他们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他们是20年代初,从离靠近哥伦比亚边境的省份顺着查格雷斯河逆流而上,迁徙到了这里。他们主要靠打渔为生,以前也可以捕猎,但现在不让了。现在旅游成了主要收入来源。大篇幅的介绍了他们的手工木雕制作,但没有讲得特别炫酷,还算佛系。另一个棚子下面也确实有工艺品售卖,但大家都只是看了看。

约10分钟讲解结束后,村里的女士给大家端来了午餐:一人一份烤鱼、一份香蕉。烤鱼很新鲜,味道还真不错。吃完后村里把我们召集到另一个更大的棚子下面,观看了他们的舞蹈,小伙子奏乐,乐器都是他们自己制作的,很是简单:有笛子、腰鼓、动物的头盖骨、海螺、竹筒等,没有音响;女士们跳舞,节奏欢快,韵律简单,最后全村的小孩子也加入了跳舞的队列,部分游客们也跟着跳了起来。

舞蹈表演把在这里的活动推向了高潮,但这时我感觉还是意犹未竟,我们是冲着甘伯亚雨林来的,除了感受原住民的风情而外,我们得走到雨林里啊,在我们的要求下,给我们做讲解的那位村民带我们到村里转了转,进一个小房子里,里面有一些老照片,有一张是最开始来到这里定居的那位长辈的照片(他们是1904年来到这里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他们原来用的工具。但告之我们这附近没有可以徒步的路线。我们就在村里和小孩子们拍了一些照片。12:30村民在村口用歌声送走了我们。

下一站:巴拿马运河,下了船,上车往巴拿马运河,走的是来时的路,一改这些天的晴空碧蓝,天阴沉了起来,快要到运河时,下起了大雨,如注的水流从前玻璃窗往下;这也是应该的,满眼的绿如果长时间没有水的滋润,也就不可能这么绿了,我满心欢喜,虽然很多团友都没有带伞,但我丝毫不担心到了运河,会影响我们的参观。办法总会有的。

这正这样想着,车也到了运河博物馆,雨也停了。巴拿马运河的参观用时约1小时,站在一个二层楼的高台上,看货运船只缓缓地通过船闸,如果没有电线杆做参照,感觉不到船在行走,因为这工程修的并不容易,河道也没有我想像的那样宽,船只通过的速度也远比想像的要慢。

巴拿马运河:无疑是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人类文明奇迹之一,其修建始于1881年,由法国人主导,由于工程难度、疾病(如黄热病和疟疾)以及资金问题,法国最终放弃了该项目,美国于1904年接手,最终在1914年8月15日正式通航。历时33年。

运河使船只无需绕行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大西洋到太平洋缩短了8000海里,极大地缩短了航行时间,推动了全球贸易,其中中国的船只通行年数量排第二。

观看了船只过闸后,导游说还有一个电影,但还要等四十分钟,大家有些不乐意,放弃了;大家觉得看船本可以不用那么长时间的,可以看上一场电影,这里提示一下:如果您到运河看船,又想看这个电影,一定要先了解好场次,看船的时间真的可长可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等待。

接下来开车约20分钟,来到了美洲大桥;大桥上是不能停车的,虽然两边有人行道,但没有看到在上面行走的客人。桥位于巴拿马运河的太平洋入口处,横跨巴尔博亚港,连接巴拿马城和运河对岸的乡村地区。

美洲大桥是泛美公路(Pan-American Highway)的一部分,泛美公路从阿拉斯加延伸到阿根廷,是连接美洲大陆的重要交通干线。

过到桥的西头,那里有一个中巴友谊公园,立有一个牌坊,上面写着“中巴公园”四个汉字。旁边还有一个黄色琉璃瓦顶的六角亭。公园于2017年正式建成,是为了纪念中国与巴拿马建交而设立的。由中国政府捐赠建造,作为中巴友谊的象征。

在这里我们下了车,是看运河及美洲大桥的绝佳位置。能看到运河上繁忙的船只和李嘉诚投资的码头,还有我们的远洋货轮呢。在这里约停车20分钟。

只剩下今天的最后一站:Amador堤道;开车约15分钟就来到了三岛相连的人工堤道,风情可谓绝佳,是不可错过之处。当天正值情人节,许多当地情侣在宽阔的堤道两旁散步,有的还铺上垫子,在夕阳下等待日落。

运河上的船口在夕阳的余辉中由近及远,另一侧是巴拿马城市的天际线,摇曳的棕榈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儿,不觉疲倦。

我们的车开到第二和第三个岛之间的连接处,那里有一个弯弯的港口,停着许多白色的游艇。阴沉的天空变晴了,微红的天空预示着傍晚的来临,我们没有急着参观,看到路边一处咖啡馆,门口正对着港湾,我们找桌子坐了下来......

喝完咖啡结账的时候,小伙子说要加收服务费,我笑着说你们也没有提供什么服务啊,小伙子脸上还有点尴尬......。

大家就在这里坐着,并没有去追赶什么,起身上车回酒店的时候,再次回到Amador堤道的正中央,一群一群散步的当地人,走的很慢,我们也停车下来,再次拍了些正好的照片。

游老说:他最喜欢的还是今天的雨林,明天我们将要离开巴拿马,前往哥斯达黎加了;后面的日记我会接着分享,感谢您的阅读的支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