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故制授温州乐城县令龚府君墓誌铭》略考→→

热爱光明人家 2025-04-05 05:34:34

唐故制授温州乐城县令龚府君墓誌铭→→

--据常熟市博物馆收藏的1965年出土的墓志记载

文:光明人家 2025-04-03

乐清是温州市四个千年古县之一,东晋宁康二年(374年)置乐成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省入永嘉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七年又省。载初元年(689年)再置。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吴越因避梁太祖之父朱名讳,改名为乐清县。1993年改设乐清市。

唐代乐成县为上县,史料记载很少。而唐代乐成职官县志几无记载,唯只有县尉张子容一人有载。现代,随之文物与史料的发掘,其实乐成唐代有两位县令有载,一是《全唐文》卷七八四《监察御史裴府君墓志铭》中载“祖某,温州乐成县令”。二是1965年12月27日在常熟支塘镇长桥村出土《唐故制授温州乐城县令龚府君墓志铭并序》,具体内容叙述如下。

常熟出土唐乐城县令墓志铭

圹志,又称墓志铭,墓记、埋铭。是记述逝者生平事迹的碑文。它可以作为历史资料,补史书的不足;同时也是墓葬断代的确证。墓志铭始于魏晋,隋唐后盛行。墓志的内容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谱系、生平事迹、官职履历、颂扬公德、卒葬年月、葬地及铭于表达悼念哀思之情等。墓志铭既是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又是墓葬断代的可靠实物证据。

《唐故制授温州乐城县令龚府君(玄受)墓志铭》,于1965年12月27日在常熟县支塘镇长桥村陶公桥畔与唐大中元年袒真墓志铭同时出土,今藏于常熟市博物馆。系砖质,边长横0.295米,纵0.314米,刻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行楷,书刻较草率,共16行,每行字数自18至6字不等,全志226字。

《唐故制授温州乐城县令龚府君墓志铭并序》

府君讳玄受,字道该,其先武陵人也;汉光禄大夫滕二十三孙。逮十二祖芝,还迁南沙县令,曰家范也。高祖旻,曾野鸾,祖父琛,父松谈,并闲居不仕。丘园道名,至鸿仗崇仁,天书表位。何图拜国之宝,奄倾山岳之珍。罹祸暂定,长归泉壤。春秋八十有一,于贞元十一年九月十一日卧疾,终于私第。于其年十月十九日窆于县东七十里途田村内,与其侣同茔,礼也。长子远称,次子清皎,少子永宁,并仁孝道全,哀毁逾礼。恐陵谷迁变,勒贞石以为记。其铭曰:

百花有谢,九泉无穷。归神厚地,宝位其中。

梁木斯倾,佳城永空。云生孤垄,月照长松。

唐乐成县令龚玄受其人

据墓志铭所载,墓主龚玄受(715-795),字道该,曾任制授温州乐城县令。其先为武陵人,系汉代光渌大夫媵茂三孙,至12世祖龚芝迁任南沙县令,因移籍居此地。高祖曼,曾祖野鸾,祖父文琛,父松谈,俱并闲居不仕。从“何图拜国之宝,奄倾山岳之珍,罹祸暂定,长归泉址”等语,可推测墓主是避祸迁至支塘而终。至于龚玄受何年任温州乐城县令?文中未详,比较遗憾。龚玄受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年)九月终于家中。享年81岁。于当年九月葬于常熟县东七十里涂田村与其妻同茔。

墓志铭中载龚玄受其有子三,长曰远称,次曰清皎,少曰永宁。“并仁孝道全,哀毁逾礼。恐陵谷迁变,勒贞石以为记。”据此,墓志铭应为其家人所写。此志碑系迄今常熟境内出土年代最早之唐代墓志铭。龚玄受也是目前所知的乐清市历史上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县令。

墓志出现在晋宋之际,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一篇墓志文就是一篇人物传记,既有史料价值,又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唐故制授温州乐城县令龚府君墓志铭》为唐代中期墓志,语言已由骈入散,用典由繁富趋于简洁,文体向叙述和描写发展,铭文受《诗经》及历代悼亡诗的影响,用四字格式,篇幅容量小,叙述概括,抽象赞美志主,多用经典,形成典雅委婉的文风。

总之,此墓志铭出土,对于研究常熟的历史和行政区划变迁具有重要价值。另外,对于研究乐清的唐代历史也具有重要的文物考古价值,是为乐清增添了新的史料,填补了唐代县令职官的空缺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参考文献:

1、《新中国出土墓志》中国文物研究,常熟博物馆编 文物出版社 2006

2、《常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词典》戈炳根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3、《全唐文》董诰主编 中华书局 2010年

4、《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周绍良、赵超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乐清县志》 明永乐、隆庆,清道光、光绪版。

0 阅读:3

热爱光明人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