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950年的10月27日时,原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任弼时因病重在京离世。此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皆是悲痛一片,就连中央各领导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人亦是悲痛万分、惋惜不舍。

众所周知任弼时乃是我党组织中最早的革命家之一,亦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大书记”之一,可见他对党和国家有多么重要。
据历史记载,任弼时乃是湖南湘阴县人,其父母祖辈皆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书香世家。而正是源于父辈们的教诲,饱读诗书的任弼时从小文韬武略、思想开明。
于1920年之时,任弼时因家道中落无法继续留校就读,后来受同窗们的介绍影响,毅然加入了毛主席、何叔衡等人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希望能前去勤工俭学。
经该研究会的书信介绍,任弼时先是前往上海一带参加俄语学习班,在当地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至此正式走上了革命战斗大道。
于1921年之时,任弼时和刘少奇等人前往苏俄,历经千辛万苦、种种磨难抵达莫斯科,随即进入专门培养革命干部的东方劳动者大学。
直到1924年之时,被转为中共党员的任弼时终于启程回国,参加险峻的革命工作。
三年后,国共合作破裂,任弼时和陈独秀因观点争论不同而起了争执。在后来的“八七会议”上,年轻有为的他被选入政治局。在此后的四年时间里,他一直默默从事着危险、繁琐的地下工作。

于1928年的10月之时,时任中央委员的任弼时在安徽巡视时不幸被捕,被关押在安庆的饮马塘监狱整整半年。
然而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他始终坚持不屈,表现出了令人敬畏的高尚革命气节与不死之心。在次年的三月之时,他终于被党组织工作人员营救出来。
在后来的1935年之时,彼时乃是我国红军最为艰难、困窘的一年。在这最为黑暗、重要的一年里,我军不但经历了一番生死相搏的拼命苦战,而且还要徒步行走整整两万多里的长征之路。
面对这历经战伤、疲惫的大队伍,极需要一个主心骨站出来领导众人,带领红军队伍尽快走出困境。
而在这危急重要关头,任弼时在党内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当时他第一个站出来多方联系,一边主动联系周恩来、朱德老总等人了解实际情况,一边又去找毛主席汇报、反映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全面看法、建议。
当时任弼时再三建议,务必要在三军会师后召开以此中央的重大会议,而且必须要在会议上确立出党内最高领导人,此乃眼下最为迫切之重事。
于是在众人的一致同意、支持下,彼年的“遵义会议”召开了。而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被党中央正式确立为领导核心地位,而这一次,亦是我国历史上、乃至新中国最为重要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在长征结束之后,任弼时亦是竭尽所能地为党和人民奔波工作。关于他对新中国、对党和人民的贡献,可以说是劳苦功高、不赏之功。
因此当任弼时去世后,听闻噩耗的毛主席等人悲痛不已,毛主席为此曾提笔写下七个字:“党和人民的骆驼”。短短七个字,包括了任弼时对国家和党及人民的伟大付出与贡献。

后来任弼时入殓时,毛主席不但亲自登门为他覆盖党旗,而且还亲自为他扶灵送葬,可见对其的肯定与敬意。至于为何他未曾火化,其中原因是当年还未推行火化一事,因此也就保留了任弼时遗体土葬之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