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十大强镇!宁波逐步取代温州的力量

城市迈向新时代 2025-04-24 04:08:36

在浙江省,镇域经济向来是衡量区域活力的重要标尺。过去数十年,温州凭借柳市、龙港等工业重镇长期占据浙江强镇“C位”,但近年来随着行政区划调整与产业格局重塑,宁波正以“黑马”姿态强势崛起。

2024年全国千强镇榜单显示,浙江十大强镇中宁波占据3席,分别是慈城镇、观海卫镇、周巷镇,而温州仅剩柳市镇和灵溪镇。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背后,是政策导向与产业转型双重作用的结果。

曾经以“中国电器之都”柳市镇和“全国首个撤镇设市”龙港镇为代表的温州模式,一度被视为镇域经济的标杆。但行政区划的调整深刻改变了竞争格局——2019年龙港撤镇设市后脱离温州强镇序列,瓯北等传统强镇因城市化进程转为街道,导致温州在“镇”这一行政单元上的竞争力大幅削弱。

反观宁波,不仅保留了大量建制镇,更通过政策倾斜激发镇域活力:例如慈城镇依托“千年古城+现代工业”双轮驱动,2023年GDP达161亿元,增速11.6%,规上工业总产值680亿元,轻轨4号线通车更让其融入宁波半小时都市圈,这种“既要产业强又要生态美”的发展模式,让宁波强镇在生态宜居指数和生活富裕指数上领跑全省。

政策层面的差异同样关键。国家近年来强调“深化特大镇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宁波抓住机遇推出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专项政策,例如慈溪观海卫镇通过“工业用地弹性出让”降低企业成本,吸引128亿元注册资金落地。而温州受制于“强镇改市”政策收紧,除柳市镇仍以千亿级电气产业集群(2023年工业总产值超970亿元)稳居榜首外,其他强镇面临“天花板效应”。

数据显示,宁波51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其中4个进入百强。而温州在龙港“升格”后,强镇数量也在锐减。

从产业生态看,宁波强镇的“多点开花”更具韧性。慈城镇将高新技术企业招引与古城文旅深度融合,2023年新注册企业超千家;象山溪口镇依托雪窦山景区打造“日游山水+夜游赛博”的文旅新模式,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余姚泗门镇凭借榨菜全产业链年产值6.8亿元,成为农业产业强镇代表。

相比之下,温州强镇仍高度依赖传统制造业——柳市镇低压电器占据全国20%市场份额,但面临产能过剩压力;瑞安塘下镇汽摩配产业集群虽年产值超300亿元,却受土地资源限制难以扩张。

未来竞争中,国家“特大镇设市”政策若重启,浙江不少强镇或将迎来扩容机遇。而温州若能借鉴宁波“产业+生态”融合经验,仍有机会重振镇域经济雄风。正如专家所言:“镇域强则县域强”,这场浙江内部的“强镇竞赛”,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微观缩影。

1 阅读:208

城市迈向新时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